APP下载

成人教育“大思政”教学协同机制的路径研究

2021-11-15董露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大思政思想政治渗透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面对陈旧的知识储备与新形势新问题之间的矛盾,成人教育就成为从业人员再提升的有力保障。如何为成人学生讲好思政课,成为新的挑战。“大思政”课程体系,及五重教学协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协同  渗透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学技术让人目不暇接。一大批从业人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用陈旧的知识体系早已无法解决。一部分人迈入了成人教育的领域。如何为成人学生讲好思想政治课,成为新的挑战。思政课程内容厚重丰富、博大精深,教学内容文脉交错、经纬相织。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仅依靠思政课程的某一门或几门,无法进行沉浸化、精细化、全面化的讲授。为解决这个问题,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列观念的种子种进学生的心里,我们可以尝试建立“大思政”教学协同机制落,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因此,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的创新与突破,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大思政”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成人教育思政课内部各元素需要教学协同,思政课程也同样需要与其他各专业课程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分工,将一系列理念观念等点滴渗透在学生的心中。

综上,我们应该在思政课各门课程之间、思政课与其他各门课程之间、与各子系统之间、与学生之间、与学校之间形成的五重协同关系,以达到积极的协同效应,形成的“大思政”教学合力。

一、建立思政课各门课程之间的协同关系

此项在全国范围内已较为成熟,在此不表。

二、建立思政课与其他各门课程之间的协同关系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政课是各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战场、主阵地,在思政课与其他各专业课程之间推进发展协同教学,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思政课既要讲好本门课程所负责的教学内容,又要为其他各专业课程铺垫理论和史实。各个课程之间穿插缠绕,相衬呼应,從空间到时间、从理论到实践,实现全方位全景教学模式。以英语课为例,可由思政课专职教师与英语课专业教师进行充分沟通,完成知识梳理。具体教学渗透点列举如下:由疫情引出我国医疗、基建、旅游等各方面在疫情中的表现,研究我国在疫情中取得胜利的原因,提升学生制度自信。专业课和思政课相互渗透与补充,能够较好的提高成人学生对两课程的接受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中,将政治融入灵活的专业课中,更加贴近生活,也更便于学生感悟。所以我们将思政课教学内容渗透到专业课中,学生迫切需要汲取的专业知识中,处处都有思政课各类精神的影子,润物细无声地强化成人学生的爱国精神等。

三、建立思政课与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

构建教学协同机制本身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思政课的各门课程以及其他教学元素都是其中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都有其教学的重点或讲授的难点,这些重点或难点就是构建教学协同机制的契合点。各个子系统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契合点讲好,然后通过教学协同机制将这些内容有机结合,产生协同效应,形成“1+1>2”的教学合力。思政课教师要牢固树立协同意识,准确把握思政课程理论与各子系统实践的教学契合点,根据课程特点及重点难点,合理分工各类教学元素,不断拓展教学契合点,做到讲好讲深讲透。例如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一批爱国主义题材的艺术形式,对知识点加以巩固和深化拓展,增进学生印象与共鸣的同时,能较高提起学生的积极性与认可度。再比如,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各个地区结合国家部门所提出的相关要求,建设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展馆,为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建立思政课与学生之间的协同关系

成人学生大多以提升学历层次为目标,他们对工作中缺乏的专业知识技能更感兴趣,有些学生认为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较高,在思政课堂上,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因此积极性不高,甚至排斥。所以我们要积极摸索其思想动态,既要满足他们的需求,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程的创设上要赋予创造性,提高时效性,可以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例如以故事或者新闻案例的形式在课堂中讲解,让正确的价值观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的起到积极的影响。在课堂中不断优化形式,提高学生参与度,吸引成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与此同时,不能忽视行之有效的课后反馈工作,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与思政相关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共鸣与学习的热情。

五、建立思政课与学校之间的协同关系

学校应创新思路,通过策划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部门联合,组织师生进行相应社会实践、支援教育、志愿服务等多种公益活动,激发和培养师生的奉献精神,服务社会的同时,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正能量的种子,结出丰硕的成果。线上通过公众号、短视频等媒体平台,实现资源、内容、宣传、利益的互融、兼融、通融、共融。线下通过宣传版、宣传栏、宣传册、或邀请优秀校友回母校讲座、座谈,向在校生宣传优秀校友风采,实现校友先进事迹育人的时效和实效,积极营造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发掘校友先进事迹的隐形教育功能。

综上,形成五方面的教学协同机制,将思政的内容切实落实在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位学生的心里和身上,共同努力,达成全方位教学模式,为把每位学生打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中国人而尽心尽力。

参考文献

[1]王河永.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3(11):196-197.

[2]周跃群,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194-195.

[3]杨恒.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76-81.

作者简介:董露,女,陕西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成人教育“大思政”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协同机制的路径研究,20DJ-B08

猜你喜欢

大思政思想政治渗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