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研究

2021-11-15孙迎月姜灵爽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34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改革

孙迎月 姜灵爽

摘 要:中高职英语课程不衔接对教育教学造成了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分析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不畅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以促进英语课程改革,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英语;课程;衔接;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4.071

1 研究背景

2018年,高职扩招百万,40%-60%的中职生通过单招进入高职甚至应用型本科学习,中职生的升学通道被打通,导致高职生源与学情发生剧变,相应地,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评价机制、教学侧重点等也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这使得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提上日程。“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以及中国在世界舞台強化话语权的需求使英语教育变得愈发重要,中高职英语课程的衔接因此变得愈加紧迫。

2 中高职英语课程不衔接的具体表现

2.1 教学大纲执行不力

中职和高职的教学大纲都既强调听说读写基本技能也强调职业性和实用性,高职要求更高一个层次,从表面看来是衔接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中职英语教学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轻视基础文化课的学习,英语更是因为缺少使用的环境导致社会不重视、学校不重视,高职英语教学因为有专升本、四六级考试、自学考试等需求,所以教学与本科更为相似,多是理论教学,并未突出大纲所要求的职场实用性和职场交际能力。

2.2 教材内容重复、断层

中职英语教学内容分三大模块:基础、职业和拓展模块;高职英语分为A级和B级,可见中高职的英语教学内容没有经过统一规划,对比中高职的英语教材也会发现,不仅编写体例不同,内容重复、断层的现象也很明显,说明中高职教材的选择上也是互不交流、各成一体的。此外,纸质教材欠缺动态开放性,难以与时俱进,不能体现行业及岗位前沿信息。教材信息陈旧、编写质量不高也导致更换频繁,加剧内容的不衔接。

2.3 教学方法差异大,缺乏有效过渡

中职因为以前是终结性教育,所以英语课多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因为没有升学的压力,课堂气氛是相对轻松的;高职因为课时少,有考试和考证的压力,所以要充分利用时间满堂灌,中职到高职教学方法跳跃大,起点低、英语基础薄弱的中职生无疑适应不了。

2.4 课程评价方式不全面

中高职学生作为将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最终要走向职场,所以并不能单纯学习语言技能,唯分数论的终结性评价不能全面科学评价学生,对学生职业生涯更为重要的团队合作、工匠精神、良好沟通能力等体现个人素养的内容在英语课程评价标准中没有体现,评价内容重英语知识,忽略核心职业能力,与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不符。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为主,没有体现多元参与,评价结果难免偏颇。

3 中高职英语课程不衔接的后果

3.1 重复教学,浪费宝贵教学资源,师生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

中高职都存在重专业课轻基础课的倾向,有些院校英语甚至缩减到了只开一学期,每周4课时,但社会对英语的要求却越来越高,难度逐渐增加,所以在课时如此宝贵的情况下高职阶段再重复中职的教学内容,重新吃夹生饭,无疑是人力物力精力的极大浪费。

3.2 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职生和普高生英语基础差异巨大,把普高生和中职生放在同一个班级会给中职生带来巨大的自卑感和心理压力,进而挫败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英语课上无所事事,势必会违反课堂纪律,玩手机、睡觉、打闹,普高生的学习会受到影响,英语水平大幅下滑,甚至不如高中毕业时的水平,结果必然是中职生和高职生都不满意,教学效果无从谈起。

3.3 影响教师教学热情

中高职课程的不衔接增加了教学难度,教学进度不好把控,教学效果差,学生纪律差,难以管理,教师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维持课堂纪律之上,无暇从事教改和科研,长此以往不少高职英语教师出现职业倦怠感。

3.4 学校声誉受损

毕业生的素质反映着学校的办学水平,高职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会对学校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就业困难,影响学校口碑,进而影响招生,生源素质逐年下降,造成恶性循环。

3.5 不利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

高职毕业生去向基本两种:专升本和就业,无论升学、就业,还是以后的职称晋升,甚至部分公务员岗位,都对英语能力有明确要求,英语学不好会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4 中高职英语课程不衔接的原因

4.1 衔接研究工作量浩繁,难度大

课程改革难度大、复杂,是教育改革的深水区,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借鉴,涉及教育行政部门、社会、中高职学校、师资、经费等方方面面,工作量巨大,成本高,短期收益小,所以一线教师难免出现畏难情绪,英语在职业院校属于“边缘学科”,英语欠缺应有的地位与话语权,英语课程的衔接难以获得顶层支持。

4.2 中高职各自为政

中高职已经各自发展出一套相对成熟的课程体系与运行机制,各自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为己任,没有意愿与动力相互衔接,本质原因还是存在制度壁垒,目前的中高职衔接只停留在形式层面,比如学制、学历的衔接,更深层次的真正内涵意义上内容的衔接还没有深入展开。

4.3 中高职社会认可度不高

中高职在整个教育体系中都处于劣势,虽然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整体上资源占有率、社会认可度都不高,所以中高职的课程改革难以获得各方的支持。

4.4 高職生源复杂

由于现在的招录体系,高职一直存在生源之痛,高职院校生源不像本科学校整齐划一,有普高生、中职(中专、职高、技校)生、农民工、退伍兵等,成分复杂,同一个班级里可能有过英语四六级的学生,英语水平不亚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又有不及小学毕业生水平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

5 中高职英语课程不衔接的应对措施

5.1 修订中高职英语教学大纲

中职教学大纲向高中教学大纲看齐,强化英语基础知识,高职教学大纲与中职教学大纲在编排体例上最好一致,目标要可量化详细,不能笼统模糊,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修改,现行的高职英语教学大纲已经20多年未变,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行业英语方面更要保持连贯性,就岗位要求定教学目标。

5.2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中高职课时少的情况下,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向学生进行策略指导,指导学生利用元认知策略监督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引导学生克服焦虑情绪,建立信心,提高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利用网络、新媒体等展开自主学习,弥补课时不足的问题;教师也可利用网络大数据,对学生学习情况实时监控,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及内容的掌握情况,随时给予个性化的支持。

5.3 改革教材内容,使具有连贯性,自编衔接教材

中高职教材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统一制定连续的教学单元,每一单元分为基础、专业和延伸模块,这样既可以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又有效避免雷同内容,在难度上要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并且体现行业和岗位特点,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衔接,各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开发自编衔接的英语教材。

5.4 多元化评价体系

第一,主体多元化,来自教师、同学、家庭、企业培训人员等的真诚、客观及时的评价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第二,形式多元化,重视爱与包容、宽严相济的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第三,内容多元化,沟通交流能力、无私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等都可作为评价的内容。

5.5 分层教学

在生源复杂的情况下,分层教学势在必行,普高生、中职生单独组班,教务要协调好各系部各专业的师资、教室、设备等,普高生要补上职业英语,中职生要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最终与高职英语课程衔接。

5.6 中高职英语教师加强合作

中高职建立沟通交流的机制和渠道,相互时时密切关注对方英语课程发展的动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中高职的教师可到对方学校交流授课,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课堂观摩等活动,中职为高职打好基础,高职根据中职学情调整教学计划、教学目标等。

6 结论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政策红利解决英语课程不衔接的问题,使中高职英语达到分工明确、权责明晰、有机链接、相互融通的状态,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长期累积推进、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徐国庆.课程衔接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基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87-191.

作者简介:孙迎月(1969-),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职业教育;姜灵爽(1994-),山东青岛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中高职业英语教学大纲对比与衔接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