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教与学变革的小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探索与创新

2021-11-15安海霞

中国教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慧心教与学变革

安海霞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位于跨国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望京地区,周边有中央美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资源以及著名的798艺术创新园区,来自高校教师、企业高管、外籍人士家庭的学生占比较高,家长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强烈的需求与愿望,这促使学校对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等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

一、系统建构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慧心课程体系内容

1. 基于办学哲学,丰富“慧心教育”办学理念内涵

教育应该回归其本质,实现对生命的唤醒和涵养,应该用关爱一生的眼光去珍视儿童的价值,促进每一个生命个体健康成长。这是“慧心教育”的哲学思考,其内涵一是启迪智慧、培育能力,二是关爱心灵、培育品格,这符合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符合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在这一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提出“办学生生命成长的百花园”的办学目标,同时提出了“培养具有童心、爱心、求知心、责任心的中国儿童”这一育人目标。

2. 建构慧心教育课程体系

“慧心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类、拓展类与专长类课程。基础课程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科基础的厚实。拓展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进行各学科间的横向沟通、纵向延伸,注重实践体验,尊重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专长类课程基于区域资源、教师资源,尊重学生个体需求,采用选修加提升的方式,实现学生适性发展。

3. 启动学科实践活动课程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需要系统思考,明晰思路,扎实推进。经调研,教师对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如何实施存在比较大的困惑,因此,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怎样通过学科活动课程探索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从而促进学生保持较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二、小学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范式基本介绍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最核心的效度之一是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体现出理解与批判、联系与构建、迁移与应用的学习特质。为此,学校探索了以下学科实践活动课程范式。

1. 校内外实践有机结合的深度学习

在学科教学的基础上,设计校外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和实践学习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实践体验,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再回归学校进行深度学习。

以五年级语文阅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教学为例,本文用对比方法写出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学情调研(样本为615名五年级学生)显示,有目的地去圆明园遗址公园了解这段历史的学生数量接近零。于是,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切入点确定为,在学习课文、收集资料基础上,组织学生去圆明园进行主题实践,再以“说不尽的圆明园”为主题进行课程资源再加工、再输出。正是有了这样的探索,才有了“校内学科教学、延伸拓展—校外实践活动—校内深度学习”范式的提炼。在这一历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均得到发展。

2. 绘本阅读—单元主题融合—学科拓展延伸

带领教师借助绘本资源,与语文学科单元主题进行对接,进行内容、情感体验、阅读方法等的补充与深化。目前的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仅三四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于是,语文教研组根据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主题,选取一些相契合的绘本进行延伸阅读。以部编版二年级上下两册语文教材为例(见表1)。

3. 围绕主题的多学科融合课程范式

通过实践,我们探索了主题式跨学科实践课程范式,包括国家课程间融合和绘本资源融入学科实践。

以“学科N+绘本”为例,其中的“N”可以是“2”,表示跨两个学科的教学,如阅读+数学+绘本;还可以是“3”,表示跨三个学科的教学,如阅读+数学+美术+绘本。以此类推,多个学科可以同一个绘本为载体进行多学科整合教学。

三、思考与展望

1. 课程的顶层设计与有效实施是问题解决的保证

课程的顶层设计使得我们抓住了教与学方式变革背后的核心,即指向办学理念与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探索,无疑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所以这是问题解决的重要保证。

2. 指向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学科实践课程要依托大概念、大单元整体设计

教师依托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養进行单元主题分析,梳理知识内容,找到学科间交叉部分进行关联,同时研讨确立学习目标,设计活动方案。这些实践提高了教师的研究力与课程实施力,增长了教学智慧。

3. 将已有的成果转化成新的生产力

如何在已有的学科课程改革方面进一步探索、进阶提升,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只有指向学科课程改进的行动研究不断将阶段成果转化成新的生产力,方可不断取得新突破。

4. 进一步打破学科课程边界,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打破学科课程边界,实现跨学科主题研究价值最大化,这需要教师个体有广义的课程意识,同时还具备联合多学科教师形成研究团队的主动意识。这样才能够从本学科跳出来,从其他学科找到与本学科相通的核心内容,对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确立共同研究的主题,设计课程实施方案,从而将学生带入主题研究。打破边界的目的是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意识。

5. 进一步探索教与学方式变革,实现深度学习

学科实践课程的探索是为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变革的目的是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学习成就感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经历了富有挑战的深度学习过程。因此,我们要重点探索如何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从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高阶思维,增强师生课程探索实践的获得感。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慧心教与学变革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卷首语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