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主题学习之我见

2021-11-15李秀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37期
关键词:莎莉文誓言海伦

李秀女

【摘要】主题学习就是指凭借文本的主题开展的系列课内与课外的语文学习系列活动,让文本的主题在学生的心底打下烙印,为学生生命发展打好底色。

【关键词】培养阅读兴趣;让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主题学习就是指凭借文本的主题开展的系列课内与课外的语文学习系列活动,让文本的主题在学生的心底打下烙印,为学生生命发展打好底色。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或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所有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该如何实践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把读书看成一大乐事,也才会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就会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积累就不愁语文知识不丰富。我在阅读教学前要调动学生对已知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猜想。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看课题、读课题,看看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学期我在教学七年级的《土地的誓言》时,先让学生读课题,让他们谈谈对课题的理解,重点理解“誓言”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顿时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什么的誓言?为什么发出这誓言?学生自读后明确了作者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从而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二、让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语文能力。如果在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中也以“主题”形式开展系列活动,学生就不仅是在实践语文,而且能够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感悟、延伸,在实践主题、运用主题中,将主题思想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对于主题学习而言,采取的方式要适时而变、灵活多样,要依据所确立的主题,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一棵小桃树》,在整组课文学习中紧紧围绕“托物言志”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从课文中的“我的梦”走向生活中的梦。从课内《一棵小桃树》中找“我”的梦,到课外《老海棠树》中奶奶的梦是什么?最终大家都想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就自然地把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学习的效果,达到了目标。

三、提问要科学

科学性的前提是胸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好的课堂提问,既非伸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而是跳一跳就能得到。

如教《再塑生命的人》时,我先问:谁再塑了谁的生命?

学生自主阅读完课文后,就能一下回答出这个问题了。接着又问:

1.莎莉文老师以其卓越的教育艺术开启了海伦的思维,让海伦看到了光明,你喜欢这样的老師吗?你最佩服的是她教育海伦的哪种做法?

学生回答:我喜欢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认识洋娃娃的方法,因为……

2.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让海伦有了哪些变化?

学生回答:从以前的痛苦、失望、迷茫中走了出来,认识了事物,理解了自然,理解了爱,变得坚强,乐观。

3.从莎莉文教育海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老师?

科学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展学生智能。科学的课堂提问要准确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兴趣上得到发展,思想上受到教育,情感上得到熏陶,思维上受到启迪,能力上得到提高。

总之,“主题”不仅是教学的内容,更是一种主题教育的形式。只有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好,科学地提问,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把尺牢牢握在手中,“主题学习”的实施才能事半功倍,才能绽放光芒。

猜你喜欢

莎莉文誓言海伦
心别失去方向
爱是黑暗中的光明
作家死亡之谜
我们许下誓言,在十八岁实现
找你算账
海伦·凯勒的故事
当代中国城市雕塑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