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外科修复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疗效分析

2021-11-15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显微外科创口四肢

胡 红 升

(河南省焦作沁阳市联盟医院骨科 焦作 454550)

近些年来,建筑行业和交通事业发展,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影响,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不断增加,并且成为临床中常见骨折类型。患者在发生四肢骨折后,多数会多伴有血管损伤,甚至会对机体正常血循环产生影响。若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易导致患者患肢出现感染或缺血性坏死,严重时甚至需要采用截肢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对该方式接受低[1]。因此,及时采用适合手术方式已经成为治疗中重点。临床中常用手术方式有多种,不同方式取得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以往治疗中主要以内固定等方式为主,对患者术后创伤和功能恢复改善效果不理想,对患者作用有限。与之相比,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结果,提升治疗安全性[2]。本次研究中将收治的94例骨折患者作为治疗观察对象,主要探讨对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使用显微外科修复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4例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51.8±2.4)岁;病因:车祸患者25例,高处坠落致骨折患者有11例,重物砸伤致骨折8例,机器绞伤患者有3例;疾病类型:胫骨干骨折合并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损伤29例,股骨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10例,尺桡骨骨折合并尺桡动脉损伤6例,肱骨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2例。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52.2±2.2)岁;病因:车祸患者25例,高处坠落致骨折患者有12例,重物砸伤致骨折7例,机器绞伤患者有3例;疾病类型:胫骨干骨折合并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损伤28例,股骨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11例,尺桡骨骨折合并尺桡动脉损伤7例,肱骨骨折合并肱动脉损伤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可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1)经诊断确诊为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2)不存在手术相关禁忌症患者;(3)对手术中使用相关药物无过敏反应;(4)无凝血功能障碍;(5)无免疫系统疾病;(6)本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7)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完整;(2)存在严重认知功能、精神、意识功能障碍患者;(3)存在严重心、肝、肺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显微外科修复术与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折。

显微外科修复术:根据患者破损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治疗,其中直径≤2mm使用间断缝合,直径大于等于2mm使用连续缝合,缝线使用4-0~8-0细丝线,而小血管可使用8-0~11-0卡普隆线。使用二定点间断缝合法,使用血管夹拉近血管两端,靠拢血管对端,与上、下均做一缝合点,由内向外穿出。两针与血管外侧结扎,于二定点线间再次缝针,并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要求针距和边距均为0.5~1mm,而小血管均为0.3~0.5mm,每缝一针结扎后提起缝线,再次缝下一针。前壁缝合结束后,上翻两端血管夹,继续缝合血管后壁。缝合最后一针时,检查管腔并冲洗,缝合后壁后转回血管夹,帮助患者恢复正常位置。

可吸收螺钉治疗:根据患者骨折位置实际情况做一切口,充分暴露骨折断裂段,并在骨折组织上选择适合位置钻孔,并确定方向,再进行钻孔和攻丝,测量骨孔深度,结合骨折断裂位置选择适合可吸收螺钉置入骨孔并固定,并用石膏外固定骨折位置,固定时间为4~6周,术后3d开始进行早期功能训练,术后均使用抗生素进行静脉滴注预防感染。

观察组显微外科修复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患者入院后,使用止血带进行创口止血,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输血、补液和抗休克治疗。进入手术室后,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进行全麻处理,麻醉生效后使用捆扎气囊于四肢伤处止血,并用生理盐水对四肢创口交替冲洗处理,并彻底清除患者坏死组织和受污染组织,使用生理盐水与过氧化氢溶液交替冲洗。进行X线检测,掌握患者骨折状况,并使用相应手法对骨折位置进行复位,修复已骨折和重叠位置,根据患者骨折严重程度确定修复先后顺序,后期修复成角位移、骨折旋转和侧方位移,修复中应分别于骨折部位远端和近端做两钻孔,置入螺纹钉,安装并调整外固定支架,固定支架后检查患者血管受损情况,对血管进行吻合修复,修复方式与对照组相同。修复血管后松动外固定支架固定夹,进行成角移位等处理工作,再次拧紧固定夹,术中对固定效果不佳外固定支架,采用固定板进行骨折端固定。术后采用输血、补液、抗感染等治疗以及早期康复训练等护理。

术后对全部患者均实施抗感染、抗凝、输血、补液以及抗血管痉挛等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观察是否存在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血钾症以及酸中毒等问题,出现异常及时由医生进行处理,并定期进行创口换药。创口检查中,若存在脓性分泌物,需要及时采集脓性分泌物,并将其成分送至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再根据培养结果,给予患者相应抗生素方式进行进行治疗。另外,还应注意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对其提供相应康复锻炼指导,以此改善患者肢体状况,加快其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腿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术后1d疼痛程度评分和住院时间,其中,疼痛程度评分标准采用国际公认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确定,由患者根据自身主观感受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表示无任何痛感,1~3分表示有轻微疼痛,4~6分表示有明显疼痛,7~10分表示疼痛剧烈且难以忍受[3]。

观察两组患者畸形愈合、骨头坏死、感染和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

临床治疗效果根据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进行确定:

显效: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无运动障碍和不良反应;有效:患者术后功能明显改善,无明显运动障碍和不良反应;无效:治疗后功能未见恢复,甚至出现严重功能障碍[4]。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疗效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4.26%,对照组为17.02%,两组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为95.74%,对照组为82.98%,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是骨伤科常见创伤问题,对患者影响较大,若未及时采用适合治疗方式,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术后运动功能障碍。针对该类创伤通常要求在6~8h内进行治疗,可减少截肢概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利于改善促进患者患肢功能恢复[5]。近些年来临床用于治疗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方式有多种,均可起到一定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肢体恢复,但不同方式取得效果不同[6]。而显微外科修复技术联合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已经成为当前治疗四肢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常用方式,该方式具有明显使用优势,步骤简洁且用时短,通过大体复位后修复受损血管,再对其成角移位等进行修复,能够缩短患肢缺血时间,利于减低骨头坏死和截肢等问题发生率,并且外固定支架用于骨折端,调节方便,利于术后患者创口恢复,同时通过防止材料与创口接触,利于降低创口感染率[7~8]。将显微外科修复技术应用于血管修复中,可根据血管缺损长度,切取适合长度小腿大隐静脉,倒置后与创伤破损区血管吻合,并于治疗中合并修复有静脉损伤位置,以此防止远端肢体肿胀,可提升手术治疗安全性[9~10]。术后要求使用抗生素等做好抗感染、抗炎等治疗工作,可减轻感染等风险。此外,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等护理,利于患者早期恢复肢体功能[11~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四肢骨折和血管损伤治疗中使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与显微外科修复术,可加快患者恢复,减少炎性感染等问题对患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该方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使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并用显微外科修复术治疗血管损伤,可帮助患者快速恢复骨折和血管破损,利于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该方式使用安全性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显微外科创口四肢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再植术后中指持续肿胀成功1例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肛门内镜显微外科手术用于直肠少见肿瘤治疗的临床价值
心灵创口贴
显微外科在口腔医学教育中教学设计与培训时机的探讨
跟踪导练(四)
延续性康复护理对复杂性手外伤患者显微外科修复术功能恢复的影响
跟踪导练(四)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