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幽红梅赋春华
——紫砂壶“红梅赋”创作漫谈
2021-11-15蒋大伟
蒋大伟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壶诞生于江苏宜兴,依托黄龙山紫砂泥矿的天然优势,加上历代壶人与文人的创作参与,这门传统手工艺愈加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紫砂壶因茶文化产生并发展,它首先是一种重要的饮茶器皿,由于泥料透气性优越,能够贮留茶香,因而成为十分优越的茶器之一,被世人赞为“世间茶器之首”。受江南文士文风的影响,紫砂壶逐渐成为了优雅的文房艺术品,它是文士精神的象征,是文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载体,人们仿佛将美好的生活情调都寄予其中,通过紫砂壶泡茶来实现心灵愉悦和精神解脱。
随着紫砂壶艺术价值与文化品位的逐渐提升,创作紫砂壶也成为了一件值得用心构思的事情,尤其对于创新型的作品而言,创作者不能再单纯地通过临摹经典来完成作品,而要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和文化修养,把全新的理解融入壶中,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因此,一把相对完美的紫砂壶,需要具有形式支撑、文化底蕴,以及恰到好处的创意之笔来进行点缀。现将以设计制作的紫砂壶“红梅赋”(见图1)为例,谈一谈这把壶的创作。
图1
一、提炼梅文化,增加作品的文化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如果加深挖掘并通透理解,各种文化元素均可成为紫砂壶创作的题材,这也是紫砂壶发展源远流长的根本所在。纵观历代壶艺经典,无不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带给人雅俗共赏的共鸣感。以自然意象为题材,以文化导向为元素,是自古至今紫砂壶艺人常用的创作原则之一,因而我们在进行壶艺创作时,也可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可以利用的内容。
“咏梅而明志,借梅而抒情”,这是文人墨客最为久远的话题,因其迎风傲雪的身段、惊艳百花的姿色、芬芳清新的香气,被世人赋予了众多美好的品格,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等,对其的描绘也给予了更浪漫的想象。因此,以梅为主题的紫砂花器也是经久不衰的经典造型,如“梅报春”、“三友壶”、“梅桩壶”等,无不有着唯美的造型和高雅的意境。紫砂壶“红梅赋”顾名思义亦是通过提炼梅文化,以达到增加作品文化性的效果,使人们能够从作品中领略到梅花的傲然之姿和不俗蕴意。
二、突出自然形,丰富作品的审美性
自然形体的紫砂壶俗称“花货”,是紫砂壶重要的造型体系之一。它以自然界中常见的、固有的动植物为题材,通过临摹其形成壶,或提炼精华融入壶型细节等,使紫砂壶充溢着丰富的自然韵味,带给人唯美的审美享受。通常而言,花货能够赋予紫砂壶更广阔的创意空间,在实际制作中也有着更富余的表现力度,体现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情趣。
紫砂壶“红梅赋”结合素器与花货的造型特点,挖掘梅花与梅枝的自然形态,在整体与细节的组合架构、花朵的开合状态及梅枝的攀折特性等方面巧妙构思,突出其自然韵味,丰富作品的审美性,将对艺术造诣的追求落实于具体作品中。
“红梅赋”整体有着素壶的风韵,壶身扁圆大方,曲线悠扬呈现出一种横向上的拉伸感;壶嘴为三弯流,精致小巧,如梅枝伸展,树瘤点缀恰到好处;壶把则是一段蜿蜒纤长的虬枝,弯曲内含,与壶身结合并延伸出数枝梅花,形态迥异、造型别致、意境深远,贴于壶身的梅花或含苞待放,或完美盛开,循枝干走向而营造出一种动态的视觉效果,幽幽数枝梅,郎朗好天气,好似春天里的一抹风景,带给人美的享受,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作为典型的梅花主题花器,该壶以扁圆朴素的造型塑造了优美的曲线,红梅虽多姿,却成为了清新淡雅的点缀,使得整器更有一份古拙与典雅,单色泥料色泽沉润、肌理细腻,如同白描手法意蕴深厚,审美效果佳。
三、优化梅花钮,创新作品的独特性
对于壶艺创作而言,创新是一个主流方向,但创新并不是非要天马行空、别出心裁,恰到好处的点缀也能起到一定的点睛作用。因此,创新要依据作品本身展开,任何脱离了实体的创新都只是纸上谈兵,反而会起到反作用。比如这把“红梅赋”,它就是一件基于主题亦基于主体的作品,整体而言,此壶才具备传统紫砂壶的审美艺术格局,能够在第一时间打开人们对紫砂花货以及自然系列作品的感知。因此,这把壶采用言简意赅的细节点缀来凸显创新作品的独特性,即将壶雕琢成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充满了自然的气息,花骨朵由一片片花瓣交互包含而成,层层叠叠,花瓣边缘曲线鲜明,仿佛有了生长的动感,将花骨朵渐次盛开的状态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同时也优化了整把壶生动逼真、趣味盎然的花货意象。
四、结语
我国清代画家沈宗骞说过:“胸无卓识,笔习恒稀,见之所不到,力之所不能”(沈宗骞《芥舟学画论》),这说明思想认识水平与艺术修养对于创作实践的重要性。紫砂壶创作同样如此。作为当代紫砂艺人,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并对待壶艺创作,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紫砂未来,用丰富的知识提高紫砂格局,用扎实的功力表达紫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