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家庭过渡期护理方案在PICU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
2021-11-15朱笑笑杜小艳
朱笑笑,吴 娟,杜小艳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重症肺炎作为小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可由肺部感染引发的小儿肺炎发展而来,患儿可出现呼吸衰竭、意识障碍、嗜睡烦躁、精神萎靡等危重症状,其中循环系统受累现象更明显,若未及时予以相关干预措施,可危及患儿生命[1]。临床针对该病患儿的诊治活动既要密切关注其呼吸道症状和发热程度,又需要对其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病变予以评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患儿预后,预防复发[2-3]。但相关研究显示,常规护理干预仅重视院内干预措施,并未重视患儿出院后家属照护需求,在相关健康教育、行为指导中干预内容较为欠缺[4]。部分患儿虽经临床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症状有所减轻,但仍可因家属相关照护知识不足、预防复发意识淡薄而导致患儿重症肺炎复发,对其身心可造成再度伤害,加重家庭经济负担[5]。过渡期护理模式作为一种调动协调卫生机构及家庭照护能力、保障患者康复期平稳过渡的延续性干预模式,可针对家长出院后面临的无助、缺乏应对方式等问题予以解决,目前已在诸多如肿瘤、慢性病患者院外护理中有所应用[6-7]。2018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们对60例PICU重症肺炎患儿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过渡期护理方案,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同期在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接受治疗的12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符合重症肺炎相关诊断标准[8]的患儿;②患儿年龄0~5岁;③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肺部感染或血液性疾的患儿;②存在先天性心脏疾病的患儿;③患儿家庭不具备过渡期护理实施条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儿:男33例、女27例,月龄2~37(20.29±9.65)个月;病程3~20(12.45±4.69)d;肺炎类型:细菌性肺炎24例,病毒性肺炎17例,支原体及衣原体肺炎19例。家长:年龄24~58(35.25±7.69)岁;受教育程度:专科及以上16名,高中25名,初中及以下19名;家长与患儿关系:父亲11名,母亲32名,祖母17名。对照组患儿:男35例、女25例,月龄3~36(19.89±9.12)个月;病程3~22(12.87±4.57)d;肺炎类型:细菌性肺炎26例,病毒性肺炎18例,支原体及衣原体肺炎16例。家长:年龄23~59(35.47±7.01)岁;受教育程度:专科及以上15名,高中27名,初中及以下18名;家长与患儿关系:父亲14名,母亲30名,祖母16名。两组患儿和家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房消毒、用药指导、镇静护理及呼吸道护理,出院前对家长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相关科普、日常护理措施等内容,并设立咨询热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过渡期护理方案,具体步骤如下。①评估家长健康教育需求:出院前,针对患儿出院后居家照护基本要求、喂养技巧、早期居家干预措施、患儿症状观察、急救措施、特殊照护及家庭关系等内容引导家长进行自我评价,确定其居家照护实际操作存在的短板。②实施针对性教育:针对上一步骤中家长暴露出的实际照护需求,并结合其认知能力,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包括现场口头教学、教育材料发放、PPT及视频播放等形式。③微信平台构建:出院前,邀请家长加入PICU重症肺炎患儿家长群,并由护理人员鼓励家长于出院后任何时间进行群内询问、交流实际照护问题,并鼓励群内家长互相分享照护技巧和育儿知识,护理人员不定期推送相关文章。④出院后社区交接:由责任护士整合患儿相关病史资料,与出院计划单共同转交于社区管理人员,并对社区护士展开短期疾病知识培训、技术考核,分享护理要点,安排随访、追踪事宜。⑤社区随访追踪及健康教育强化:a.出院后,每个周末安排上门访视,确定患儿家庭是否需提供医院专科支持,对需要的家庭协助医院就诊预约,并将追踪责任转移至医院护士,对不需要专科支持的患儿家庭进行其他问题的评估,包括家庭环境、喂养方式、患儿发育状态、运动能力及家长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发育情况表现不佳的患儿预约医院门诊诊治,对家长照护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b.给予心理疏导,因患儿在发病、不适的情况下可出现明显哭闹,同时产生依赖家长情绪,故需引导家长控制焦虑情绪,调节自身心理状态以保证患儿情绪状态稳定,顺利度过恢复期。c.预防重症肺炎复发,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并指导家长尝试叩背式排痰方法,同时迅速将患儿送至医院治疗。
1.3 评价指标 ①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评估家长[9],该量表包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2个独立领域,各领域包含10项条目,每项0~3分,得分越高表示相应的积极或消极应对程度越强。②照护能力:采用家庭管理测量量表(FaMM)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评估家长[10],该量表共包括患儿认可、照护能力、疾病负担、生活困难、疾病影响及家长关系6个领域,本研究选取患儿认可、照护能力、家长关系3个领域进行评估,涉及条目共25项,每项1~5分,总分为25~125分,分值越高表示家长照护能力越强。③检测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对两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进行测定。④肺炎复发情况:比较干预后1个月内两组患儿肺炎复发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SaO2、PaCO2、PaO2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SaO2、PaCO2、PaO2比较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FEV1、FVC、PEF、MVV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FEV1、FVC、PEF、MVV比较
2.3 两组家长干预前后SCSQ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家长干预前后SCSQ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家长干预前后FaMM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家长干预前后FaMM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患儿肺炎复发率比较 干预后1个月内,观察组肺炎复发率为1.67%,对照组肺炎复发率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冬春季节变化时,小儿肺炎发病率普遍较高,部分患儿病情控制不佳,可发展至重症肺炎,其目前仍为我国住院患儿死亡的首要原因[11]。因患儿群体年龄段较为特殊,临床治疗不但需要重视其呼吸道功能的改善,也需要通过相关护理措施维持进行改善疗效,但常规护理作用仅限于院内措施,无法兼顾居家照护需求,故实施适宜于重症肺炎患儿的延续性护理方案极为必要。
我国PICU大多属于无陪护病房,护理期间并不能为家长提供相关照护知识学习的机会,同时常规护理措施并未重视过渡期护理的必要性,导致重症肺炎患儿出院后,家长在居家照护方面的知识不足,实际照护面临一定困难,部分患儿可因家长照护不当出现呛咳、皮肤黏膜感染、胃肠功能异常等问题,亦可出现重症肺炎复发[12]。相关研究显示,PICU高危患儿出现反复发作入院的频率较其他患儿更高,支气管发育不良患儿复发入院的比例超过1/2,而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反复入院概率在3%以上[13-14],实施过渡期护理可降低此类患儿再入院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SaO2、PaO2、FEV1、FVC、PEF、MV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个月内,观察组患儿肺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医院-社区-家庭过渡期护理方案有助于改善PICU重症肺炎患儿血气状态及肺功能,有助于预防肺炎反复发作。分析原因:在该干预方案下,家属于出院前可接受健康教育需求评估,使其在居家照护方面的短板充分暴露,随后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加深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在患儿出院后协调社区护理人员上门访视,保证家长居家照护质量,有助于为患儿康复过渡营造良好环境,改善康复效果,且有利于减少复发现象。
相关研究显示,PICU高危患儿再入院率高与出院后家长护理知识匮乏、应对方式消极有关[15]。随着我国基层卫生机构体系的逐渐完善,出院过渡期护理可引入社区护理人员监督随访,用以改善家长照护水平。但由于国内社区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受限,对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知识、技术较为缺乏,故难以将此类患儿纳入管理范畴[16]。针对此情况,部分医院主动构建与社区之间的连接体系,有利于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作用,扩大服务范围。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家长SCSQ积极应对得分、FaMM中患儿认可、照护能力及家长关系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家长SCSQ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医院-社区-家庭过渡期护理方案有助于改善PICU重症肺炎患儿家长的应对方式,提高其居家照护水平。分析原因:该过渡期护理方案下,院方与社区进行了充分的信息共享,社区护理人员专门接受重症肺炎患儿护理知识培训,通过家庭访视的方式进一步指导、纠正家长居家照护中存在的问题,且相较于医院随访,社区随访更具空间上、距离上的便捷性,在紧急问题处理方面更具优势,对家长照护的帮助作用更为直接;同时,院方于出院前实施的照护需求评估有利于发现家长自身知识盲区,针对性提高其照护能力;而微信交流平台的构建有助于家长沟通平日照护心得,使其在居家照护方面信心得以提高,有利于其应对方式向积极方向改变;此外,医院责任护士的不定期推送有利于扩充家长相关疾病知识,提高其照护水平。
由于不同患儿家庭所在社区建设程度不一,故在医院-社区-家庭过渡期护理方案实际实施中可能造成不同片区患儿家庭所接受的医疗服务质量有所差异,影响可能对该方案应用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故此类研究在选择研究对象时需考虑不同患儿家庭所在片区社区建设水平相近,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对PICU重症肺炎患儿应用医院-社区-家庭过渡期护理方案,取得满意效果,有利于患儿血气状态和肺功能改善,可使家长应对方式更加积极,提升其照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