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花仙子”的创意设计和人文雅韵
2021-11-15史菊明
史菊明
宋代大诗人欧阳修曾经有诗云:“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其中诗中的“紫瓯”,即紫砂壶。在中国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南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后期至明代的宜兴,紫砂手工业生产开始迅速崛起,很快成为全国的紫砂器生产中心。在以后的数百年中,宜兴紫砂在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的坚守和传承之下,从形态方面来说,圆器、方器、仿生器和筋纹器等等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和规范;从技法的运用方面来看,拍打成型、镶接成型、紫砂陶刻、泥绘装饰等等都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之中日趋成熟;从精神层面来看,紫砂发展到今天,除了提供实用价值之外,更多的是寄托在其中的情感,引起我们爱壶之人强烈的共鸣。
这件紫砂壶《花仙子》采用了传统光素器的手法,主要从形态方面来塑造花仙子的形象,抽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趣味盎然,泥料的选择也是比较的粗犷,质感强烈,在长期的把玩之后更加令人爱不释手。此壶壶身挺拔,隽永修长,壶的底部设计一圈花瓣形态,凹陷进去,层次感突出,腹部鼓起,适合于各类茶叶的冲泡,壶底平整,端庄稳重。壶嘴修长,弯流设计,出水爽利,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小飞把设计,灵动自然,圈卷成型,端握舒适。壶盖圆鼓,独特的设计嵌合于壶口之中,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则是圆珠形态,和壶身完美地契合。大巧不工,大象无形,此壶最为迷人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没有过多的装饰,尽管是展示花卉的题材,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花仙子壶》,我们可以感受到紫砂光素器之美,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同时又能够把“仙”的感觉准确地传递出来,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也能够在欣赏紫砂造型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水准和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紫砂壶的原材料来源于紫砂原矿,蕴藏在山水相依的宜兴丁蜀大地之下,正如同这里的风土人情一样,紫砂也具有着一种江南文化的特征。从紫砂的矿料开始,这种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泥料在经过高温烧制以后,具有独特的双透气孔结构,可以很好地发挥出茶叶的本来滋味,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广泛欢迎,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之中,又发现了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和陶刻装饰的可能性,于是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书法、绘画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创了紫砂装饰的新纪元,正是在江南这片土地之上,紫砂才被塑造得如此的具有人文气息和书卷味道。杏花春雨江南的氛围让紫砂更多地生出了婉约之气,以花卉为题材的紫砂作品更是屡见不鲜,但是大多数都是通过仿生的形态来表现花卉的生动,或者通过陶刻的手法,来把诸如梅花之类的装饰其上,而采用比较抽象的手法来展示花卉之美的,还是比较的少见,因为要把其中的精髓采用紫砂的材质抽象地展示出来,其中的难度还是比较高。这件紫砂艺术作品《花仙子壶》就是独辟蹊径,名曰“花器”,其实只是在光素器的基础之上,点缀了几片小小的叶子形态,通过婀娜多姿的壶身、壶把、壶嘴等等各个元素的相互搭配,形成了一种飘然若仙的感觉,让我们在不断把玩和摩挲之中,更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人文雅韵和精妙之处。
结语:紫砂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壶友的心头所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紫砂泥料可以发生一些变化,形成一定的包浆,很让人具有成就感,也是一种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记录,随着饮茶的人越来越多,紫砂器作为“实践茶具称为首”的选择,还会在未来发挥出更多的功能和艺术审美,希望我们广大的壶友都能够在不断丰富和演变的紫砂作品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头所好,并且永远地珍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