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紫砂演绎的秋日恋歌
——浅析紫砂作品“秋恋”的工艺表现与情感表达

2021-11-15盛英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恋歌器型泥料

盛英杰

屈原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刘彻说:“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他们的诗中,秋是肃穆的,是伤悲的。人们说秋没有春的新生、夏的繁茂,说它吹黄了叶,吹落了花,人们把它说得无情,写得更无情。但是这种无情的背后,却是果实的成熟与新生的孕育,是坚毅的独照与顽强的傲然,是另一种风情与气韵,是别样的色彩与斑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正如刘禹锡对秋的唱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紫砂作品“秋恋”是如此!“秋恋”是一曲秋日的恋歌,它以紫砂为材质,通过器型的选择、造型的设计、装饰的应用,表达了笔者眼中的秋天以及对秋的看法与态度,演绎了秋的多姿与多彩。

春华秋实,万物始春,而成于秋。丰收,是秋的辉煌与高光,是百姓的祈盼与喜悦,也促成了中秋佳节的诞生,中秋节可以说是秋的代表之一。“秋恋”在两方面演绎了秋的这一基调:其一,器型的选择。紫砂器型多样,在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多种选择中,“秋恋”选择了基础的圆器器型,整器浑圆丰满,醇厚朴拙。“圆”是中国审美意识中一种特殊的情结,圆润饱满象征了团圆美满。其二,造型的设计。“秋恋”的壶底与壶口做了特殊的设计,取材灯笼的结构特征,加之壶钮的拱形钮,灯笼的形象更加清晰完整。灯笼是我们民风民俗中的传统,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饰品,增加了吉庆喜气的氛围。“秋恋”以圆满的器型、灯笼的造型,奠定了秋丰收、热闹、喜庆的情感基调。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秋,它吹黄了叶,吹落了花,吹朽了树,留下了残枝,给了这个世界以肃穆。“秋恋”并没有避开这个客观的事实,真实地还原了这一景象。首先,表现在主体泥料的选择上。“秋恋”采用了原矿老紫泥制作,紫泥是紫砂泥料中常见的一款泥料,在使用中渐出光泽,最易养成,是深受壶友喜爱的泥料。“秋恋”选择这款泥料更大的原因在于这款泥料烧成后为褐色,烧制温度越高,颜色越深,在所有泥料的成品颜色中最像是秋日枯木枝干的颜色,深沉、朴拙。其次,表现在花器技法的应用上。“秋恋”的壶把、壶钮以枝干为形制,枝干上树瘿密布,壶嘴以枯叶包裹,这种粗拙的艺术渲染,一方面还原了秋天多数植物真实存在的样子,另一方面又在坚硬挺秀中透着生命的坚强与不屈,以及生命走向垂暮的不舍与眷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是萧瑟的,是肃穆的,可秋又是有颜色的,依然怒放的菊、傲然枝头的梅、风中挺立的竹……正是这些在秋天依然挺立昂扬,依然璀璨缤纷,才衬托出生命在坚毅中更加炫丽。“秋恋”采用了泥绘这种独特的紫砂装饰技法装点了这把壶,也装饰了整个秋。泥绘是紫砂装饰艺术其中的一种,它的技法的特殊性在于以胚为纸、以泥绘画,有本色泥与异色泥之分。“秋恋”并没有选用我们上文提到的秋天常见的开花植物来呈现秋季的缤纷,而用选取了植物中的银杏与动物中的蝴蝶这两种素材,并配以异色泥绘的技法作为装饰。银杏在中国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植物,有长寿、永恒、坚韧等美好祥瑞的意义,因为银杏在秋季迎来丰收与辉煌,是秋天比较有代表性的植物,素有“银杏从来不负秋”之说。银杏到秋天就变黄了,但是“秋恋”反其道而行,选用了绿色的银杏叶,暗喻了新生与永恒。蝴蝶破茧成蝶,是一种丑到美的华丽变身,它象征着生命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柳畔鸳鸯作伴,花边蝴蝶为家”,所以有了生生世世的蝶恋花之佳话。蝶与耋同音,所以蝴蝶还有长寿的象征意义。“秋恋”以泥绘为技法,以银杏与蝴蝶为素材,以璀璨的黄与鲜嫩的绿,描绘了一幅秋的生机而勃然,在这种生机与勃然中,演绎了生命的坚毅与不屈、不舍与眷恋,谱一曲情深重重。

秋恋,是紫砂壶艺创作数百年征程的一个缩影,紫砂泥性的充分应用、紫砂色彩的天然优势、紫砂装饰技法的融合,构筑了垂暮与轮回、逝去与新生、枯朽与盎然,它们交织着、碰撞着、辉映着,它们是一首秋的恋歌。

猜你喜欢

恋歌器型泥料
中国恋歌
祖国恋歌
《红梅赞》,永生的恋歌
生活的恋歌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