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目的 择方法 习策略*——以统编版六上《竹节人》为例

2021-11-15林惠光

读与写 2021年33期
关键词:竹节玩具课文

林惠光

(福建省福州市屏山小学 福建 福州 350001)

统编版教材在小学阶段共安排了“预测”“提问”“速度”“目的”这四个阅读策略单元。统整前三个策略单元,笔者发现阅读策略最终的落脚点都落实在了具体的阅读方法上。如:预测,边读边预测,学着猜想故事情节,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提问,阅读时动脑思考,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问题;速度,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可以看出,当教师把阅读策略作为具体的教学内容时,策略必定要依托一个个具体的阅读方法来呈现。而“有目的阅读”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个策略单元,它的单元编排有何意图?教学目标如何拟定?它承载着怎样的阅读任务?我们该如何创造性地用好“范本”,既体现单元目的阅读的策略意识,又体现单篇课文选择阅读方法的特色?现结合《竹节人》一文,从实践角度去多维度解读。

1.明了单元编排意图 把握单元课型特点

六上的“策略”单元,从单元导语、课前导读、课后习题及交流阅读平台都紧扣“有目的的阅读”这一阅读策略进行整体编排。从课型上看,以“目的阅读”为线索,安排了“阅读群”两篇精读课文《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和一篇略读课文《故宫博物院》。[1]从阅读目的上看,每篇课文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都对目的阅读提出不同的个性化的要求:“基于不同目的的阅读——基于问题的阅读——基于选择性的阅读。”[2]从教学任务上看,前一篇课文重在实践中学法、悟法,后两篇课文则是在学练中提升,这样安排主体聚焦,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也体现训练的递进与发展。三篇课文,从学法、悟法——学中练——能力提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完成了目的策略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的学习实践活动。由此可见,《竹节人》作为目的阅读策略学习单元的首篇文章,不仅承载着“教学”新策略的任务,还是前面所学相关阅读策略的一个综合运用。[1]

2.明晰策略逻辑起点 拟定准确教学目标

学生初次接触新的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了解所在班级的真实学情,有意识地帮助他们启动先备知识,对于已学或已涉及的阅读策略,应充分挖掘,唤醒他们已有的阅读经验,并积极创设交流、分享的契机,让同伴之间相互借鉴启发,以提高策略习得的有效性。而对于新的策略学习,如,六上目的阅读策略单元,笔者认为在拟定教学目标时就要统整本单元的单元导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交流平台进行梳理、归纳:与阅读目的关联不强的内容,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不同的阅读目的,所选择的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要有意识地在阅读前想好阅读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而落实到具体的单元篇目教材中,以《竹节人》为例,那么可以根据这篇文章的文前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中的情境对话,制定出本课的教学目标:①明确有目的的阅读,聚焦与目的相关联的内容,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②采用浏览或速读全文、提取关键信息、整合梳理、精读、品味语言等阅读方法完成“能写竹节人制作指南,并教会别人玩这种玩具”及“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③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做到条理清晰,融入感情,表达看法。[3]

3.明确课时阅读任务 选择恰当阅读方法

在目标制定的基础上,教学《竹节人》一课时,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聚焦目的阅读策略,精心创设不同的阅读情境,让学生经历不同阅读目的的阅读实践。同时,教师要加强巡视与个体指导,重视执教过程中的交流反馈,善于启发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归纳、反思总结。在实践中梳理,在交流后再实践,让“有目的的阅读”不只是一个概念,而是真真切切的阅读策略。

3.1 初读,明确阅读任务。从四上开始,统编版教材在策略单元中的每篇课文前都编有“阅读提示”,用以提示本课的阅读任务。[4]

有的课文还在课后的练习题中编排情境对话,提出阅读建议、具体学法和操作过程。这些内容属于目的、目标范畴,在初读阶段就要唤醒学生的阅读经验,让学生在本课的“阅读提示”和课后的情境对话中圈画批注,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共有三个,即: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人别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3.2 有目的的阅读,完成阅读任务。《竹节人》一文中第一个任务中又包含两个小任务,每个任务都有相应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在学生开展有目的的阅读中,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开展学习过程,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

任务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人别玩这种玩具。[5]

第一步,明确课时阅读任务,带着阅读目的细读文本。首先联结五上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浏览全文,检索是或非重要信息,检索后直接锁定关键段落,然后细读,提取关键段落中的关键信息。整个过程可用图表示意如下:快速浏览全文→检索重要信息→锁定关键段落→细读→圈画关键信息→形成表格、思维导图或文本。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新的阅读策略,因此,此环节教学,要示范学法,要舍得把时间让给学生进行充分阅读,还要创设实践交流的情境,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去亲历阅读过程,在真实的阅读实践中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习得策略。

第二步,记录阅读过程,展示阅读成果。在有目的的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检索内容、圈画关键词句、归纳梳理后呈现的阅读成果通常以下面三种形式呈现。

图表式

思维导图式

图2

非连续性文本

图3

第三步,分享、交流阅读成果。让他们看图表,同桌间互相介绍竹节人“制作指南”和“怎么玩”,先在小组间交流反馈,然后推选代表发言,最后从中提炼阅读方法:检索内容、圈画关键词句、归纳梳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插入视频,让学生欣赏竹节人“怎么玩”,变文本的无声为有声、有形。避免把有目的的阅读停留在宽泛的、概念性的理解层面,真正植根于学生的心中,也为下面其他任务的学习起到迁移作用。

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5]

聚焦8-19自然段,紧紧扣住文中装饰竹节人,斗竹节人时有趣、投入、欢乐的关键词句,深入品味,朗读想象,感受热闹和激烈的场面。此环节教学,共安排两个回读,第一回读,精读+批注,让学生静心自读自悟;第二回读,抓住关键词句交流体会,深入品味,再借助朗读展开想象,感受乐趣。

任务三: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5]

(1)快速浏览,锁定与这个阅读任务有关的段落。

(2)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整合信息,发挥想象,加入细节,讲述故事。

3.3 整合阅读任务 梳理阅读方法。

图4

引导学生观察图表,进行归纳汇总:同一篇文章中,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差异。就是出现阅读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如任务一中的“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和任务三,锁定的阅读内容相同,可是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

综上所述,教材中安排的“目的阅读”单元策略学习,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策略运用转化为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品质。但在具体的文本阅读中,每一篇课文的文体、内容和要求都是不同的,因此阅读目的也有其个性化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执教者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处理好阅读目的和阅读方法的关系,做到明目的,择方法,习策略。

猜你喜欢

竹节玩具课文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学做“竹节人”
背课文的小偷
“竹节人”中说“趣味”
端午节的来历
平衡玩具
背课文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