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021-11-15

支部建设 2021年35期
关键词:责任制集体经济中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国民经济停滞、倒退的局面虽已扭转,但重大比例关系失调的情况仍然相当严重。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制定了用三年时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调整中,党坚决纠正前些年经济工作中的失误,认真清理过去在这方面长期存在的“左”倾错误的影响,并初步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指出:经济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经过论证,讲求实效,使生产的发展同人民生活的改善密切结合;必须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在经济调整的同时,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着手。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高。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为了克服农民生产和生活上的苦难,安徽、四川实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方针。两省农村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1979年 4月,党中央提出十二项主要措施,其中第一项就是“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搞上去,调整好农业和工业的关系”。三中全会作为草案提出来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在1979年9月四中全会上正式通过。《决定》强调,各级行政机关的意见,“除有法律规定者外,不得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制社、队执行,应该允许他们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在这方面的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就为鼓舞农民在实践中创造新的体制改革敞开了大门。

由于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人民公社原有的一些经营管理制度逐步被突破,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迅速发展起来。开始时,大部分实行的是联产到组责任制。随后,许多地方又逐步将联产到组发展到联产到人,并进一步发展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对于采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当时党内外不少干部存在着相当大的疑虑,担心这样做会不会离开了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中央的认识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中央在1979年9月下达的文件中,还只肯定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并不加以提倡。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讲到:“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他指出,关于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的担心是不必要的,这些地方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强调要进一步搞好集体经济,同时也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后来,中央又进一步肯定双包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是合作经济中的一个经营层次。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达93%,其中绝大多数实行的是包干到户。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农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而且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这种制度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见效之快,是人们没有预想到的。许多地方一年就见效,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甚至翻了一番或两番。

猜你喜欢

责任制集体经济中央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责任制助产护理结合导乐陪伴分娩模式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门诊护理服务中首问责任制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