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2021-11-15王海江
○ 王海江
阳高县坚持以人才振兴促乡村振兴,聚焦乡村重点产业发展,不断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将人才的“聪明才智”转换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聚焦“引得进”,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引进计划。坚持以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为导向,加强乡土人才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鼓励各级各类用人主体自主有序参与人才引进。大力推行“产业+人才”“项目+人才”的引才模式,通过招商引才、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展人才交流和技术培训,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创业人才和团队,构建了产、学、研、用结合的创新体系。年内统计摸清全县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共106人;储备613名回乡创业后备力量;共引进各类人才295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聚焦“育得好”,提升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素质。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统筹抓好农业科技人才、农村专业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农村乡土人才、农村创新创业人才等五支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农村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体系,加大“土专家”“田秀才”“草根精英”、技能大师、民间艺人等各类农村人才培养培育力度。依托阳高县实际及地域特色,以6个乡镇农技中心站为载体,在蔬菜、果树、杂粮、生猪养殖等主导产业方面实施了“特聘计划”,经过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领导组的严格审核,选出5名特聘种植农技人员及12名特聘养殖农技人员,通过包村包片指导服务,解决技术服务难题,带领农户脱贫致富。全县各类人才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通过“中心授课+基地实习+现场指导”形式,共组织了8期培训,培训人员560余人次,共发放培训资料1500余册,进一步提高乡土人才数量和质量。
聚焦“下得去”,推动人才集聚乡村振兴一线。大力培育阳高县本土优秀人才,充实乡村科技人才支撑。依托“三区”人才专项项目,大力推广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露地蔬菜、集中连片移动大棚区、日光温室区等16个村点实施,辐射面积3000多亩,举办技术推广应用观摩现场会,共培训乡村技术人员和蔬菜种植大户60多名。加大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团队合作力度,广泛培训农户,服务了6个基地,培育了27个核心示范棚,辐射周边145个日光温室大棚、78个冷棚,整体提升了农业人才队伍专业素质。注重在一线锻炼、识别人才,全县共选派了31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切实为乡村振兴一线汇聚强劲人才力量。
聚焦“留得住”,优化乡村振兴人才发展环境。通过实施“凤还巢”计划,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借故乡故土之情,积极宣传相关优惠扶持政策,优化乡土人才回归发展环境、协调相关单位,补全人才公寓短板,在龙泉工业园区与古城镇道贤村成立人才公寓试点,为外来人才、回乡就业创业人才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全面落实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全面保障乡土人才“有为有位”,注重在村级组织建设中,把符合条件的乡土人才发展入党,优先选拔为村干部;对有突出贡献、认可度高的乡土人才,积极推荐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16名“农村优秀实用人才”为重点,大力宣传优秀乡土人才典型事迹,鼓励广大乡土人才以先进为榜样,认真学习艰苦创业、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在全县范围营造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乡土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乡土人才在巩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中干事创业,让更多基层一线的“贡献型”人才“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