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以“策”聚才?
——以浙江平湖为例

2021-11-15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21年2期
关键词:平湖市平湖政策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人才和智力是占领高地的根本。当今世界聚才、用才,应该包括国际国内两方面的人才,也就是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本文旨在通过对周边地区人才政策的研究,分析嘉兴平湖人才政策在现今环境下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十四五”时期人才工作更好地开展提出对策思路。

人才新政聚焦三大维度

上海作为长三角经济的龙头,在人才引进、集聚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浙江人才新政作为全省的“顶层设计”,具有宏观指导和广泛概况性。平湖作为县级市,人才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视角精准向内和向下,更加接地气;二是视野聚焦产业,重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三是政策资助具有多重性,着力构建“引进性资助、扶持性资助和激励性资助”三位一体,贯穿人才创业创新全程的扶持链条。

聚焦产业发展。平湖一贯坚持将“把握产业导向、集聚产业人才、促进产业发展”作为制定人才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动力产业发展,优先保障人才专项投入,近年来,全市财政人才专项投入年增幅均高于当年本级公共财政支出增幅。人才红利不断释放,随着星月药物、优谱生物、泛亚生物等一批高层次人才项目落户,推动了平湖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集群效应,2014年,平湖市生物技术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全省5 个省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之一。同样,在光机电、新材料等领域,高端人才引进集聚实现了新突破,无人机、钛合金、大功率激光器、光纤传感器等一批高端技术和产品应运而出,较传统企业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助推了平湖产业层次的提升。

聚焦平台建设。平台是人才创业创新的舞台。平湖非常重视创业创新平台规划和建设,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支持平湖市科技孵化创业中心建设,在土地指标、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支持两创中心建设,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创业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引导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有特色、集聚和规模效应的专、精、特“两创中心”和人才创业园,促进民营企业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三是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通过向上推介申报省级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载体项目,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和技术支持。

聚焦企业主体。先后出台了《金平湖英才计划》《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企的若干政策意见》《平湖市企业家素质提升(培养)三年(2015—2017)行动计划》《平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人才科技强企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培育的若干政策意见》《平湖市重点企业人才科技倍增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在企业引进、培养、使用人才方面,给予全方位的鼓励和支持。为支持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对企业引进硕士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分层分别给予5万~10万元的工资外津贴、15万~35万元的购房补贴。在企业柔性引才方面,出台了《平湖市柔性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帮助企业吸引高端人才与企业合作,全市先后建有1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共建了研究生挂职实践基地,每年组织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博士生到企业社会实践,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引进人才家属就业、子女就学、医疗、继续教育等方面都有明确的政策支持。

当前人才政策存在薄弱环节

对创业支持力度有待突破。平湖的主要人才政策成型于2010 年,对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项目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十二五”以来,平湖周边地区都在推陈出新,探索出台新的人才政策。如,宁波余姚在浙江省内较早地推出“3个500万”配套政策,与嘉兴市内的南湖、秀洲、嘉善等县(市、区)相比平湖的人才扶持力度还不够大,一些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

对创投机构支持有待突破。人才项目一般自带资金不多,项目轻资产运作的较多。平湖的投融资市场不健全,银行针对人才项目的产品较少,政府政策上对银行扶持力度小。另外,平湖虽然成立了3 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但相应子基金尚未建立,多方面因素制约,导致人才项目融资困难。虽然现有的政策包含鼓励和支持民间融资服务中心、科技支行、担保公司对科技型企业进行融资、担保享有一定的补助,但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对一些创投公司、金融机构来平设立办事处或者设立子基金吸引力不够强。

对高端人才和团队引进有待突破。目前,平湖在引进国际水准的“高、精、尖”人才和团队的政策还不够开放,已有政策虽有“一事一议”的表述,但还没有真正落地。平湖的产业环境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具备酝酿更加完备的政策,高端人才和团队已经不可能因为单纯的少量资金扶持、场地减免租金等优惠吸引来平,需要政策的综合集成和量身定制。

人才政策调整的建议

才以“策”聚,政策直接决定人才在一个地方是不是有活力。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需要强化政策的有效供给和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加快推进政策创新,构建适应平湖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政策体系。

深入推进人才政策创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和省《关于改进市县党政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工作的意见》,研究、整合、集成平湖差异化的人才政策,形成有吸引力、竞争力、突破性的特殊政策体系,加快人才创业创新要素集聚和融合,引导各类人才流向基层和生产一线干事创业,促进人才智力和科技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政策制定中,突出高端引领,对人才进行分类。根据人才层次结构的不同,分为A、B、C、D、E 五类人才,根据人才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人才引进培育意见和办法,各镇街道根据人才的类型出台配套政策,在政策上支持人才项目落户和发展。围绕特色产业完善人才政策,以主导产业集群汇聚高端人才,围绕本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小科技型企业,给予这些企业政策优惠,鼓励其引才。

完善创业融资政策支持。采取“多方融资”策略,尝试建立起完善的人才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多元化融资。摒弃单一的政府“发红包”的资金资助模式,逐步建立以政府引导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和市场主导的风险投融资体系相互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建议有关部门(财政部门、金融办)加快引进市外知名的金融机构、创投公司来平设立办事处。在全市产业基金的覆盖下,探索建立先进制造、新材料等方面的产业子基金。二是担保式融资。探索出台信用担保政策,加快推进科技银行的设立和金融产品发布,鼓励支持各大银行开展以商标、著作权、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信用保险、贸易融资等创新业务。三是分段式融资。采取评估项目和评价人才相结合的办法,选择有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分阶段由投资评估专家组查看完成情况,根据完成情况由政府采用无偿小额资助、服务补贴、税收返还等财政手段对企业进行扶持。鼓励市内民营资本主动嫁接人才企业项目,实现人才智力与资本联合,互利共赢。

加大企业引才的政策支持。优化措施,引导企业提高人才引进效率。一是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突破引才机制。改变以往政府引进人才“包干”的做法,确立引才目标,给企业较大的自主空间,让企业根据发展需要,确定引进人才标准,政府可对引进人才给予一定数额补贴。如制定出台平湖市重点企业人才科技倍增三年行动计划等专项政策,强化企业主体引才作用。鼓励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等各类创新载体,为引进、留住人才提供平台,政府在这方面提高政策资金上的补助和支持。二是强化柔性引才。进一步完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政策。从引进人才来落户到坚持落户引进和柔性引进并重,通过与高校合作、共建研发机构、科研项目联合攻关、兼职、联办企业等方式柔性引进所需人才。对柔性引进的人才,在启动资金扶持、生活补贴、表彰奖励等方面实行与现有人才同等待遇。三是破除高层次人才引进障碍。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其配偶、子女、父母均可在本人工作所在地或居住地选择落户;其配偶需安置工作的,由人才引进单位负责落实,原属机关事业编制的,由组织、人事编制部门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协调安置,特别急需的优秀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安置实行一事一议;其子女需进入中等及以下学校学习的,由教育部门按照就近就优原则协调办理。四是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加大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对接,形成常态机制,如高标准建设平湖人才之家,给予在平创业创新的高层次人才一个交流合作平台,并积极开展与国内外人才的交流合作,鼓励支持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前来创业发展。

猜你喜欢

平湖市平湖政策
本月楼市政策扫描
政策
政策
吟荷
谁的蛋
晨游湘园
平湖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作品选登
网剧《平湖往事》开拍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平湖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