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中的修正主义:行为与国家
2021-11-15宋伟
文/宋伟
在现实世界中,“修正”或者说“改变”,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一种常态,甚至可以说是时时在发生的状况。一方面,国家的行为自觉不自觉都会改变现实世界,因为现实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很容易产生联动效应。领导人的某一项政策可能旨在“加强”某一现状,但是却可能上发其他方面的变化。另一方面,所有的国家都可能采取修正主义的政策,因为没有国家是“完全满意”的国家。某个国家或许对所处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感到满意,但是它总会有想要改变的地方,即便是霸权国也是如此。因此,在讨论修正主义时,我们需要区分修正主义行为与修正主义国家。本文试图回答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什么是修正主义国家?谁可能是修正主义国家?修正主义国家是坏国家吗?
概念界定:修正主义行为与修正主义国家
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国家可以在三个层次上表现出修正主义的倾向与行为。第一个层次的修正主义是在具体议题上的修正主义,即国家对某个具体国际议题的现状感到不满,希望改变相应的局势,例如美国希望在南海问题上纠集东盟国家一起反对中国;第二个层次的修正主义是在权力分配上的修正主义,即国家希望改变现有国际规则体系中的发言权和决策权的分配,使得本国获得更多的国际权力,相应的例子是印度、巴西、日本等国一直试图成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从而在国际政治与安全事务中获得更多的发言权和决策权;第三个层次的修正主义是实体规则上的修正主义,即国家对那些直接影响到国际资源分配的国际规则感到不满,希望以有利于本国的方式进行改革或者重建一套新的规则体系,相应的例子包括美国在冷战结束后逐步倾向于“公平贸易规则”,认为世界贸易组织无法限制中国的“不公平竞争”。
具体议题层次的修正主义针对具体的问题,而不是针对权力分配和国际规则。这个层次的修正主义是各国普遍常见的对外政策和行为,因为每个国家都面临许多不同的具体问题,在这些问题上各有自己的不满。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对克什米尔的控制现状不满,我们无法因此认定它们谁是维持现状国家,谁是修正主义国家。即便某种现状发生变化并导致大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苏联的解体导致了两极体系的终结,也并不意味着美国或俄罗斯因此成为了修正主义国家。事实上,在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期内,俄罗斯被西方普遍认为是自由民主国家的一员。因此,并不是所有的修正主义行为或者现状改变都可以被用来作为界定某个国家是否是修正主义国家的依据。
权力分配层次的修正主义在新兴强国的对外政策和行为中更加常见,因为随着某个新兴大国的崛起,它必然会要求获得更多的发言权和决策权。不管新兴大国是否满意现存的国际规则体系,它们或多或少一定会在权力分配层次上奉行修正主义。但现实中,新兴大国可能是现存国际规则体系总体上的维护者,要求更多的权力并不是为了颠覆现有的规则。相比权力分配,涉及国际资源分配的规则制定显然更为重要。对于当代的修正主义国家来说,获得更多的决策权乃至领导权是修正国际规则的一个基本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获得了更多的决策权乃至领导权的国家一定会想要修正现有的规则体系,而是取决于现有的规则体系对于该国是否有利。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想获得更多发言权和决策权的国家界定为修正主义国家。
实体规则层次的修正主义是界定修正主义国家的主要标准。国际规则涉及国际资源的分配,而规则本身又具有“非中性”,因此不同国家在某种规则体系下的处境并不完全一样。
由于国际规则影响到国际资源的分配,甚至国家的政治安全,因此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变革对于所有国家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关切。国际政治规则和国际经济规则都很重要,而且国际经济规则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如果某个国家希望实质性地改变国际秩序的基本规则,那么它就是修正主义国家。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希望在国际经济领域改变自由贸易的基本规则,那么它就是国际经济领域的修正主义国家;如果一个国家希望在国际政治领域内以“人权高于主权”来取代现有的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基本规则,那么它就是国际政治领域内的修正主义国家。至于它是想要全盘推倒现存的国际规则体系,还是仅仅改变国际政治的基本规则或国际经济的基本规则,可以说明该国的修正主义倾向有多强。如果一个国家不试图改变现有国际政治经济基本规则,而只是试图改变某一领域的具体规则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则它不应该被视为是修正主义国家。
基本假设:谁更可能成为修正主义国家
修正主义国家是对国际秩序基本规则不满意的国家,但并不是所有不满意基本规则的国家都会变成现实中的修正主义国家。因此,一些国家只是潜在的修正主义国家。由于挑战现存的国际规则体系必然面临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冲突,而且在国际政治话语中修正主义国家是一个贬义词,因此成为修正主义国家需要很大的实力和勇气。基于现有的理论论述,笔者在这里提出以下有关修正主义国家的基本假设,即什么样的条件下什么国家更有可能成为现实中的修正主义国家。
第一个基本假设是,当一国认为现有的国际资源分配规则体系对本国不利时,它更有可能成为修正主义国家。是否成为修正主义国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战略选择。国际秩序的制度规则对于一个国家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既与秩序自身的性质、规则相关,也与该国的国内政治经济状况有关。如果一种国际秩序是开放的,也就是说,它对于后来者、新兴国家的进入和资源分享不排斥的话,那么它就有可能是同时有利于霸权国和新兴国家的。而中国等国家的对外开放实践表明,落后国家也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融入世界市场以获得发展,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国家愿意进行相应的市场化改革,从而有可能融入自由化的国际经济体系中。但在现实中,实力地位、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政治体制相似的国家,其国际秩序立场可能大相径庭。
第二个基本假设是,实力相对增加和相对受损的国家都可能成为修正主义国家,其选择是否成为修正主义国家是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对于实力增加的国家而言,如果现存的国际规则体系不利,那么它自然会试图去改变现状。当新兴强国的实力不断增长以至于超过现存的主导国家,那么它改变现状的成本就可能不断下降,因为其他国家可能会更多采取追随而非制衡新兴强国的方式。对于主导国来说,如果它认为现有的国际规则体系已经变得对新兴强国更为有利,那么主导国家更可能趁着实力对比对自己仍然有利的情况改变现有的规则,以期获得更多的国际资源,打压自己的对手、巩固本国的实力地位。如果主导国家为了削弱新兴国家的发展优势,试图改变现有的国际规则,那么它就会成为修正主义国家,不管它以什么样的“维持现状”的理由出现。
第三个基本假设是,实力上升的新兴强国不应急于成为修正主义国家,尤其是进入工业社会以后,而处于相对衰落的霸权国更可能急于成为修正主义国家。即便新兴强国对于现存国际秩序的一些基本规则感到不满,它们也不能急于成为修正主义国家,而是应该等待战略局面发生对自己有利的根本变化。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相对实力正在上升的强国不应该贸然发动战争来改变现存的国际秩序,因为时间是站在它这一边的,等待就意味着崛起国相对实力的进一步增长,除非现存的国际秩序严重阻碍了崛起国的实力增长。而面临衰落威胁的霸权国更可能急于发动战争,因为它既有能力,又有意愿。明智的新兴强国不会让自己过早变成修正主义国家。对于崛起国来说,当它的实力不断增加,明显超过现有霸权国,乃至拥有超过体系总资源的一半时,它将很自然地获得霸权地位。相比之下,当一个相对衰落的霸权国面对一个崛起的争霸国时,“它常常依靠发动预防性战争来消灭或剥削新兴的挑战者。……当面前出现衰落或战斗选择时,政治家大多选择战斗”。
价值判断:修正主义国家是“坏国家”吗?
修正主义国家是“坏国家”吗?从目前的国际政治实践来看,几乎没有国家愿意接受“修正主义国家”这样一顶帽子,因此修正主义国家的身份至少带有一种隐含的贬义和不受欢迎的含义。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被界定为修正主义国家,可能成为霸权国和其他维持现状国家的明确对手,而霸权国和其他维持现状国家的联盟往往是国际体系中的优势力量;其二,修正主义国家谋求改变现有国际秩序的基本规则体系,因此与维持现状国家之间存在战略竞争关系,可能导致战争和冲突,从而使得修正主义国家被等同于具有进攻性的、“威胁和平的国家”;其三,具体到二战后的国际秩序,西方学者一般将其视为一种自由开放的、良性的霸权秩序,因此一国当前如果被界定为修正主义国家,试图挑战这种良性的秩序,很容易就会被视为坏国家。
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基于理性主义的考虑,即理性的新兴强国一般不会愿意过早被界定为修正主义国家,避免成为霸权国和其他维持现状国家的主要打击对象。美国在1894年就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强国,但是它提出有关国际政治秩序的一些新理念——集中体现在“十四点计划”之中——却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这些理念涉及禁止秘密外交、平等对待殖民地人民、奥斯曼帝国境内的民话自决、公海航行自由等原则,如果过早提出,那么美国就可能使自己卷入和欧洲列强的大国战略竞争中去。因此,第一条理由并不涉及对修正主义国家的价值判断,只是基于一种理性的考虑而作出的外交政策选择。
修正主义国家被认为是“坏国家”的第二个原因涉及修正与和平之间的关系。由于对国际资源分配的基本规则体系的修正会实质性地影响到大国之间相对收益和实力对比的变化,因此修正主义国家和维持现状国家必然为此展开战略竞争。但是,这种战略竞争是否会导致大国之间的战争,还需要考察当代国际体系的基本要素。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基于核威慑、相互依赖和社会进化等视角认为,目前国际体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所谓的“大国无战争时代”。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修正主义国家更多是通过利益交换来改变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国际规则,而非发动一场同守成大国之间的决战。考虑到五个常任理事国都合法地拥有核武器,很难想象中美之间会通过一场核战争来结束它们之间的战略竞争,因为双方所具有的基本理性意味着它们会努力排除一种相互毁灭而其他大国渔翁得利的结果。在当代国际关系中,希望修正现有国际秩序的国家代价最小的路径是获得足够多的国家支持,而不是通过战争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修正主义国家并不一定是威胁和平的国家。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片面强调修正主义国家的修正行为可能导致战争,本身就带有一种“维持现状”偏见。和平肯定是有价值的,但和平未必是公正和正义的。实力转变理论(Power Transition Theory)的代表性学者奥甘斯基承认:“即便所维持的现状是和平,和平也不能平等地惠及每一个国家。追求和平目标的那些国家宣称是为了人类福祉,但经常更在意其财富和优势地位因战争而毁灭与丧失,……虽然和平接近于人道主义的目标,但在追求它时,国家经常夹杂私心。”事实上,任何一种国际秩序中都同时带有积极和消极的成分。因此,因为担心对现存国际秩序的修正可能导致战争就排斥任何修正,本质上也是默认了现有秩序中不公平、不正义的那些部分。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则是基于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过分美化,即认为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是一种良性的霸权秩序,试图修正这种秩序的国家就是坏国家。尽管二战后的国际秩序相比一战前的国际秩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存在问题和不足。在当前的国际规则体系中,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要素,例如在有关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中,发达国家倾向于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责任,而对有关碳排放的历史积累却经常是避而不谈。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中国家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就是对气候治理规则的一种修正。此外,围绕着国际发展援助、海洋自由航行和难民救助问题等,现有的国际规则体系都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修正主义国家是不是“坏国家”,本质上取决于它要修正的是什么样的规则、所提出的是什么样的规则。如果是修改那些存在弊端的规则,提出更加公正合理的新规则,那么这样的修正主义国家就是好国家。近代以来的国际秩序就是经过不断的实践和修正,才发展到今天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这本质上就是从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向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演变的不断修正的过程。因此,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修正主义国家是“坏国家”,而旨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修正主义国家应该是“好国家”。如果现有的国际规则体系存在重大的缺陷,需要推倒重来建立一套新的规则体系,那么这样的修正主义国家可以称之为“革命主义国家”;如果现有的国际规则体系存在问题,但并不需要推倒重来,那么这样的修正主义国家可以称之为“改良主义国家”。旨在改变原有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规则的革命主义国家和改良主义国家都是好国家。
小结
在考察现有关于修正主义国家的理论研究之后,本文区分了修正主义行为与修正主义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存在具体议题、权力分配和实体规则三个层次上的修正主义行为,只有试图挑战某个国际秩序领域国际资源分配基本实体规则的国家才能被界定为修正主义国家。一个国家是否会成为修正主义国家,不仅取决于现有的国际资源分配规则对它是否有利,还取决于本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和领导层如何看待这些基本规则。主导国和崛起国都有可能成为修正主义国家,这取决于它们如何考量采取修正主义政策的成本和收益。一般而言,新兴强国在实力明显超过霸权国之前,应该避免被定位为修正主义国家,而处于相对衰落的霸权国更有可能为了打压新兴强国的崛起而试图改变自己建立的国际秩序规则,从而成为修正主义国家。修正主义国家并不一定是坏国家;自从近代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国际秩序的改良和进步就是依赖于新兴强国所提出的新理念、新规则而不断修正的过程。如果修正主义国家所提出的新理念、新规则更加合理、更加公正,那么它就是一个好国家。西方国际关系学界过分夸大了二战后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秩序的优点,默认其没有修正和改进的空间。事实上,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中,既有许多积极的要素,也有一些消极的要素。如何避免经济全球化的一些负面效应、减少南北差距、提高国际发展援助的有效性、避免人道主义干涉成为人道主义灾难等,这些都是当前国际社会继续提出新理念、新规则、新办法的地方,因此,国际关系中的“修正主义国家”应该是一个“中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