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政治生态的时空思维和中国范式

2021-11-15刘占虎

社会观察 2021年5期
关键词:党纪场域时空

文/刘占虎

建设优良政治生态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表征,是实现全面从严治理腐败的基础工程。新时代的中国之治,不仅意味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意味着中国特色治理范式的理论自觉和时代出场。政治生态是一个有机系统,具有结构要素的系统性、复杂性、整体性,以及实践生成的历史性、阶段性、发展性。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态建设的核心和先导,无论是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来优化党内政治生态,还是通过全面从严治理腐败来实现“三清”目标,都需要从总体性的时空战略思维来优化“法—纪—德”协同并举的治理结构,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政治生态的结构要素与整体生成的复杂性

政治生态具有生态结构要素的一般属性,政治生态建设体现着对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优化和功能彰显,在政治建设中具有战略性的基础地位。

政治生态建设关系着政治文明建设的总体效应,是实现中国腐败治理之“三清”目标的基础工程。总体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实践是围绕如下核心工作展开的: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三是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政治生态建设直接关系着核心工作的深入推进,影响着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战略推进。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而作为政治建设的公共权力关系的合理布局和过程优化,反过来规约着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在人们生产、生活、交往中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这种互动作用是通过不同治理领域的差异化来实现整体共建的,政治生态恰是融通国家与社会之具体性的综合表征。以新时代的中国之治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需要深入做好国家建设、政党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在客观上需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构建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表征。就政治生态结构的系统性而言,政治活动本身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围绕公共权力展开的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和秩序建构活动是贯通政治场域、社会场域、经济场域、文化场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而政治活动在其中发挥着支配性和引领性的作用。其他场域系统及其运行过程的复杂性,同样也给政治系统的优良运行和政治生态建设带来诸多挑战。换言之,政治系统的复杂性并不完全源自政治系统结构本身,而是由于政治活动的功能属性决定着政治生态系统本身的复杂性。随着政府职能的社会化拓展和权力形态的多元分化,以“良法”实现“善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取向和进路。科学有力的反腐败工作有利于在既定时空中净化政治生态,同时也有利于优化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国际舆论环境。

优良政治生态的建设和生成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结构性、整体性。政治生态建设既需要对相对静态的制度结构要素予以系统优化,也需要对结构要素在具体实践中的变动性予以过程优化和再建构。政治制度体制机制的科学设计和深化改革,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可以在短时期内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优化。“人”始终作为政治生态结构要素中的能动主体,是贯通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的物质承担者。然而,法律制度的相对确定性(刚性)与“人”的活动本身的自主性(柔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并集中体现在政治活动、政治生活、政治文化等多维动态场域中。发挥“良法”与“善治”应有的作用,尤其是贯通制度刚性与执行有力的内在逻辑,客观上需要优良政治生态来涵养先进的制度文化和有效践行的法治精神。当代中国全面从严治理腐败的核心是通过“标本兼治”来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政治逻辑。实现全面净化和优化政治生态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通过强有力的“打虎”“拍蝇”“猎狐”行动有效遏制腐败形势的蔓延,初步实现了“不敢腐”的目标。然而,尚不能从根本上调适和革除腐败滋生的文化心理因素,依然需要从政治生态建设进行整体性战略部署、综合施策、协同推进,进一步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构筑“不想腐”的堤坝。

新时代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时空互换思维

政治生态建设的复杂性集中体现为时空要素的动态性和多变性。当代中国通过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实现全面治理腐败的实践逻辑,本身蕴含着“以空间换时间”和“以时间换空间”的治理思维。

其一,以空间换时间,通过“全面布局”赢得净化政治生态的时间。一般而言,公共权力是在具体的时空场域中运行并彰显其既定的功能。权力腐败也可以理解为权力行为在既定场域对公共善(政道)的偏离,经过时空的延展进而造成对政治生态的消解和破坏。所谓腐败存量,就是权力腐败行为在空间场域和时间维度的双重累积。腐败增量则是在既有存量基础上的多向衍生和时空蔓延。就腐败治理效能而言,全面从严治理腐败旨在聚焦特定的空间场域来削减腐败存量,并通过时间维度的过程防腐来遏制腐败增量。所谓“以空间换时间”,是指通过整体性的防治腐败举措对既有多领域的腐败问题予以集中整治,以阶段性空间场域内腐败存量的“治标”成效来赢得持续全面“治本”的时间。在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有能力以“全面布局”来集中治理既有累积性问题,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拓展治理空间,并运用全面深化改革的空间布局来实现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布局”的务实行动形成全面从严治理腐败的良好态势,党内政治生态发生了历时性的深刻变化。发展地看,实现“全面布局”的空间治理,有助于直接减少腐败存量和遏制腐败增量,为进一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赢得时间。在取得既有治理成效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总结当代中国腐败治理实践中不断拓展的新的“地方性知识”,将制度建设、道德约束、党纪从严的治理要素自觉提升为推进中国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机要素,从中建构起全方位常态化的腐败治理新格局。

其二,以时间换空间,通过“过程从严”扩展优化政治生态的空间。政治生态的侵蚀和恶化不是一时一地造成的,净化和优化政治生态也不能一蹴而就。反腐倡廉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甚至还会出现局部领域和部门腐败现象的反弹。对于特定空间场域突出的腐败问题,如塌方式腐败、工程腐败等,需要采取空间性的措施坚决查处惩处,集中治标。对于具有历时性和衍生性的腐败问题,在政治场域予以集中治理的同时,还需要从社会场域和社会生态维度进行长周期过程治理的战略布局。对于法律制度要素和治理机制的不完善性,需要在整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通过改革创新的方式来优化腐败治理结构,由此以前瞻性的治理体系来破解不断衍生的新问题。当全面从严治理腐败进入深水区和啃硬骨头的阶段,针对一些在短期内无法攻克的结构性问题,需要树立“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思维,通过“过程从严”来拓展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空间。所谓“以时间换空间”,是指针对腐败治理的规律约束和条件约束而无法在短期内“治本”的状况,通过“历时性”的制度反腐常态化实践来持续拓展进一步全面治理的实践空间。提出和确立“以时间换空间”的治理思维,主要有理论假设和实践约束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就腐败行为的生成逻辑而言,作为具体权力行使者的公职人员都是现实的感性的人,公职人员在以政道逻辑自觉调适行使权力的意志和边界过程中,本身会受到既定文化观念和环境氛围的影响。实现“人改变环境”与“环境塑造人”的互成效应,在客观上对治理实践的时空条件提出新的要求。二是就行为主体的代际更新而言,在既定时空场域的制度惯性和文化惯习中成长起来的个体,难免会形成与此相适应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心理。这种具有相对稳态的观念结构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自我革新往往是困难的,需要通过行为主体之代际更新与先进文化之境遇革新的双重建构。在全面从严治理腐败的境遇下,随着公职人员群体的代际更新,以清正廉洁文化涵养的主流群体将成为社会主义廉洁文化正能量的践行者。以此,通过“过程从严”的常态化实践形成过程防腐的廉政文化氛围,反过来为攻克深层次的腐败结症拓展“标本兼治”的实践空间。

其三,时空多维互动,通过“社会工程”实现惩防并举和标本兼治。权力腐败与政治生态具有时空交互的衍生性,需要确立和运用“以空间换时间”和“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思维,通过腐败治理的“社会工程”建构来协同推进。对于同一时空内的权力腐败问题,需要建立以制度反腐和法治反腐为中轴的现代腐败治理体系,通过解决既定空间(领域)内的突出问题实现“治标”。对于在短时期内难以有效治理的深层次腐败问题,需要树立和运用“以时间换空间”的治理思维,通过廉洁增量的积累为“标本兼治”提供坚实的社会资本。一是对腐败治理体系相关时空要素进行顶层设计,运用社会工程理论和思维来推动“时空要素多维互动”的反腐败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中国反腐败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合理分解推进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清单,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长期战略和短期计划。三是将腐败治理和政治生态建设放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上来审视,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整体带动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一体化建设,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保驾护航。

新时代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中国范式

当代中国的腐败治理需要有中国本土的理论范式。从学理视角阐明新时代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中国范式,旨在整合和淬炼既有“地方性知识”,从整体性上来构建中国特色腐败治理体系及其实现机制。

其一,以制度反腐为中轴推进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筑牢党纪与德治的“底板”。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法律成为国家治理和权力运行的依据和准绳,制度规制是国家治理和规范权力运行的轴心。全面从严治理腐败需要在既往个案反腐、法制反腐的基础上转向法治反腐,并着力推进中国腐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此提升为中国特色的腐败治理范式。依法治国语境下的制度反腐和法治反腐集中体现为“惩防并举”:一是通过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来惩治腐败,旨在“禁于已然之后”;二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来预防腐败,旨在“禁于未然之前”。制度反腐作为核心范式在总体上建构腐败治理体系的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实现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首先要求法律制度建构的自主性、法律制度性质的民主性、法律制度运用的有效性。确保这三者的有机互动和效能彰显,需要以制度反腐为中轴,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来实现中国腐败治理体系现代化,从中筑牢党纪约束与德治的制度“底板”,从根本上优化政治生态。

其二,以严明党纪为先导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弥补法治与德治的“隔层”。中国共产党是整个国家政治建设的领导力量,决定着新时代政治生态建设的议程和走向。党纪治理和国法治理在当代中国政治建设中具有现实逻辑的法理统一性。就统一性而言,党纪与国法在反腐败工作中是相辅相成的。党的利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是一致的,以政党为中心的腐败治理机制,有助于在战略、策略、机制上形成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减少不必要的制度冲突和内耗。通过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实现政党行为和国家行为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上的协同一致。就差异性而言,党是一个组织体系,国家则是一个制度体系,二者的治理对象和治理逻辑有别。国家的政治建设包括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在全面惩治与预防腐败工作中,党的行为与国家行为遵循完全不同的逻辑,前者是从组织的纪律和党的意识形态出发,后者从法律与制度出发。在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以严明党纪为先导来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体现了依法治国战略在政党治理中的法理践行。以德治和廉政文化建设为核心进路的文化倡廉,是从文化心理上夯实政治生态之根本。德治体现个体的心性自觉,属于针对“未然潜在行为”的道德自律,在治理逻辑上具有“事前”预防和矫正的功能;法治体现普遍的法律规制,属于针对“已然违法行为”的结果惩处,在治理逻辑上具有“事后”的惩罚和矫正功能。然而,对于介于二者之间的违规违纪行为、游离于法律边缘的潜规则行为,既有的德治举措往往无法有效调节,常规性的法律同样无法直接规制。这就需要以严明党纪为先导,通过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机衔接,来填补法治与德治之间的潜在“隔层”,旨在无死角地规制所有危害和损害政治生态的行为。

其三,以文化倡廉为中枢生成法治观念和廉洁意识,贯通党纪与德治的“血脉”。基于法治的治理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范式,基于党纪的政党治理是确保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核心保障,基于德治的主体心性自觉则构成法律治理和党纪治理的内在支撑。以“时空互换”的战略思维实现对腐败的“标本兼治”,需要综合发挥廉洁政治文化的内在涵养作用。基于对制度与文化之独特治理功能的整体考量,为充分发挥以律正人与以文化人的协同效应,需要结合既有“地方性知识”探索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法—纪—德”之“同心圆”治理结构。这一治理结构范式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机理、由内而外的功能、隔层化问题的规制、协同治理的方式。就以人为本的机理而言,作为治理要素的法律、纪律、道德都是以“人”为中心展开的,“人”既是制度法规的制定者和践履者,也是道德文化的建构者和实践者。就由内而外的功能而言,道德治理是严以律己的自我约束,党纪治理是从严治党的基本遵循,在严明国法和党纪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发挥道德治理的中枢作用,从根本上做到严以律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就隔层化问题规制和协同治理而言,法律治理是体现底线原则的结果性惩处,道德治理是体现个体自觉的舆论规制,基于当代中国党员干部的庞大数量,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之间需要充分发挥党纪在过渡地带对潜在“隔层”问题的规制作用。这一治理结构从权力场域、党内生活、个人生活这三个维度阐明了全面反腐和从严治党具有的现实性和可能性。针对全面治理腐败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还需要充分考虑腐败治理中的规律约束和条件约束,善于运用“时空互换”的治理思维,从整体性上设计和优化当代中国腐败治理体系及其实现机制,在“时间”与“空间”的战略互换中不断净化和优化党内政治生态。

总之,政治生态建设关系着政治建设的总体效应,对于开启实现强国伟业的中国之治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如果说先进性、人民性、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要特质和最大优势,那么,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通过从严治理腐败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立场,决定着当代中国反腐败工作的彻底性以及对超越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革命性实践。当代中国的腐败治理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遵循政治建设一般规律基础之上形成的“地方性知识”,正在以“中国方案”的道路自觉生成科学治理腐败的中国范式。

猜你喜欢

党纪场域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监察体制改革“纪法衔接”的法理阐释及实现路径
查无此人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现代语录
基于“学习场域”的专业成长方式构建漫谈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开展“党纪教育一刻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