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之结构解析

2021-11-15张晓东

社会观察 2021年5期
关键词:治党制度政治

文/张晓东

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是新时代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及新时代精神的先导和精华。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内设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实践理性逻辑。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看,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展现为铸魂、健体、赋能、塑形之“四合一”的系统结构。

铸魂: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先进性政治组织,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内在地构成新时代党的建设系统工程之精神灵魂。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着眼于解决当前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要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和净化政治生态的有机统一。

政治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它集中体现我们党政治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新时代坚定党的政治信仰,必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并贯穿党的政治路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整个过程,鲜明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坚定政治立场。

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完善保障“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着重建立健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这表现为五个方面的基本要求: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彰显国家机关的政治属性;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政治作用;强化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政治导向;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本领。

政治生态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党的执政用权实践中由内外部各种因素交互影响而形成的系统性政治环境,它既对每个从政者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也事关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为此,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始终把政治标准摆在第一位来选好人、用好人,对政治不合格干部实行“一票否决”。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注重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突出优势。新时代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关键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伟大梦想,饱含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为应对全球共同问题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维护人类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的有机统一,在指导实践、推动发展过程中展现伟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

“坚定理想信念是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思想基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离不开科学理论武装。这就要求我们学深学透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让理想信念生根于心、外显于行,挺立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健体:组织建设、纪律和制度建设

身体是灵魂的载体,我们党伟大高尚的灵魂必须以强健的身体作为载体,组织建设、纪律和制度建设构成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健体工程。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纪律和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必须落实到党的组织建设、纪律和制度建设中去,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部工作要靠“整钢”式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包括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在内的严密组织体系,这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地方党委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中间段”,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各级党组织要提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它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另一方面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是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核心。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表现在党的各级委员会内部就是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即重大问题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关键是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要建立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的干部工作体系,做好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把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结合起来,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实绩突出、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防范和纠正“逆淘汰”现象,关爱基层干部并为之排忧解难,注重在基层一线和落后艰苦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拥有9 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在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执政,必须有铁的纪律。把纪律和规矩摆在前面,首先要严格遵守党章。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每个党员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身的言行,做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的模范,坚决维护党的根本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的力量来自纪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切实增强党的组织纪律性,解决党内存在的组织观念薄弱、一些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管党治党必须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保证,政治建党和思想建党必须落实到制度治党的实践中去。要全方位扎牢制度笼子,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推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用制度治党,就是要依法依规治党。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必须以身作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做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典范。依规治党,关键在于一手抓规矩的制定完善,一手抓规矩的贯彻执行。用制度管权,就要编密扎紧制度的笼子,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配置权力,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用制度治吏,就是要用制度从严管理干部。要从干部管理制度设计和执行上严起来,着力解决吏治宽、软、散的问题,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严的纪律约束干部;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并以此作为从严治吏的重中之重。

赋能: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是其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与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管理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务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统筹内政外交国防,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能力。

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制度设定、整体赋能和个人强能的“三结合”。制度设定就是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这是推进执政能力建设的制度保障。系统性执政能力制度创构包括有机统一的四个方面内容: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决策机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这四项制度,既是新时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必不可少的基本建设,又是整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整体赋能就是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实践,为全面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从整体上对提高全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富有时代内涵的总揽式要求。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整体赋能,包括有机统一的六个方面内容。一是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四是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五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能力。六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提升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我们党作为一块“整钢”的整体性执政能力是每一个党员干部个人执政本领的有机总和,整体性执政能力的提升必须落实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个体执政能力上。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这又突出表现为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七种能力”。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政治领导本领,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加强政治历练和政治自制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走群众路线,在调查研究中提升工作本领。科学决策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要有战略眼光,把地区和部门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兼收并蓄,科学取舍,全面权衡,正确决断。提高改革攻坚能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要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把干事热情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坚持创新思维,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加强顶层设计与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提高应急处突能力是应对发展变局、驾驭风险和各种复杂矛盾的必然要求,要增强风险意识,准确预判风险,把握风险走向,做好随时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有效化解危机,掌控局势,查找漏洞,及时完善。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是践行党的宗旨、落实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所必须具备的根本性能力,党员领导干部要当好群众贴心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之根本要求,干事业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群策群力开对方子,做到全过程亲自部署、亲自把关、亲自督查,以钉钉子精神善做善成、善始善终,不断通过化解难题来开创工作新局面。

塑形: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形象是党的魂、体、能之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党的伟大人格力量的鲜明表征。从这个意义上说,形象就是力量,形象就是方向。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党格”形象建设,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毅和执着来持续推进之。

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以党的群众路线为依托,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要进一步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严肃纪律、集中整顿为抓手,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一是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适应新时代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创新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健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经常性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民生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合理诉求。二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求真务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方面各环节,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大力整治文风会风,坚决制止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力戒作风漂浮、敷衍塞责、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三是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节约,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各项纪律,严肃处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及时批评制止党员干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等方面的不良现象。四是要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要勇于揭露、纠正工作和生活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不准压制批评,严禁打击报复;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守分敬业。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深化标本兼治,关键在治。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切实防止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交织的重大腐败案件,坚决打击在党内培植个人势力、搞宗派主义利益集团甚至妄图篡党夺权的阴谋行径;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要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让腐败分子逃无所逃;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推进反腐败斗争,不仅要加大查处涉腐案件工作力度,更要扎牢制度的笼子,进一步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不敢腐,侧重于威慑和惩治,让企图腐败者在带电的高压线下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腐,侧重于制约和监督,让心存侥幸者在严格的制约和监督中无机可乘;不想腐,侧重于教育和引导,让人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执念。要继续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反腐倡廉工作新格局,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发展。

猜你喜欢

治党制度政治
政治呵护只盯“短处”?——乾 县“政治呵护”重在政治激励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办公室政治
制度治党,让“沉疴毒瘤”无处藏身
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生成逻辑与推进思路
渔歌子·治党从严
某些单位的制度
六个关键词助你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政治法律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