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念与叙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话语建构

2021-11-15陈金龙

社会观察 2021年5期
关键词:重大事件主线建党

文/陈金龙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如何叙述和表达,是学术界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从历次建党纪念活动来看,基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形成了四种表达方式,即通过历史主线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借助重大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聚焦历史贡献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凝炼历史经验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总结建党纪念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表达方式,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话语建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通过历史主线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

历史是多姿多彩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呈现纷繁复杂的面相,透过历史面相有贯穿其中的主线,抓住历史主线也就把握了历史本质。通过历史主线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是建党纪念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话语方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建党纪念,已开始通过历史主线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探索。1938年6月17日,张闻天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周年纪念》一文中,对中国共产党17年的历史作了初步概括,认定它是“为了民族独立、民权自由与民生幸福的民主共和国而英勇奋斗的十七周年”。这里依据三民主义的基本内涵,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了初步勾勒。1941年6月,中共中央在部署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纪念时,要求在党外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20年来的历史,其“是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历史。他最忠实地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从这一维度揭示中国共产党历史主线,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意识与担当精神,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先锋队的性质。

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中国共产党历史被诠释为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胡乔木曾经认为,“我们党二十一年发展的历史,就是两条战线斗争的历史”。将中国共产党历史描述为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反映了特定环境下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认识存在的局限。这种看法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叙述的主流,并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建党纪念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叙述。

随着历史认识的加深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展,将两条路线斗争作为历史主线来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情况得到改变。刘少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条主线出发,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从宏观上进行了概括。刘少奇还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历史。”这一判断强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线,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的建党纪念,同样采用通过历史主线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话语方式。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我们党日益发展壮大的七十年,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历史新篇章的七十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伟大胜利的七十年。”这一概括从党的自身发展、党的奋斗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条主线,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了诠释。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的实践、党的自身建设三条主线,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了总体把握,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逻辑。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线,习近平在不同场合进行了阐释。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三个一百年”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历史贡献作出的概括,着眼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实践。习近平还指出,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这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自身建设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主线进行的提炼和总结,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叙述的基调。

可见,历次建党纪念以大历史观审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主线从不同维度作出了概括。以历史主线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利于从宏观上、总体上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流和本质,也有利于党史的社会传播和集体记忆。

借助重大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

重大事件是历史发展的枢纽和关键,在历史叙述过程中具有标志性作用,是划分历史时期的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程由一系列重大事件构成,借助重大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脉络,是历次建党纪念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话语方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毛泽东在对中国共产党28年历史进行总结时,围绕这一重大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他说:“党的二十八年是一个长时期,我们仅仅做了一件事,这就是取得了革命战争的基本胜利。”“一件大事”涵盖了中国共产党28年历史的主要内容,是以重大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的发端。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刘少奇在总结中国共产党40年历史时指出,40年来,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一起,做了许多事情,概括起来说,主要是两件大事:一是在中国进行人民民主革命;二是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件大事”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聚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40年历史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高度凝炼和形象表达。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理论创新、制度完善和文化发展,建党纪念在梳理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时,逐步将改革开放纳入重大历史事件的范畴,使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叙述由“两件大事”拓展为“三件大事”。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开始用“三件大事”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即“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件大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成就与贡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胡锦涛在庆祝中共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同样用“三件大事”来表达中国共产党历史。“三件大事”勾勒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脉络,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集中概括。

习近平同样借助重大事件勾勒中国共产党历史脉络,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他对中国共产党95年历史的总结,实际上是基于“三件大事”的表达。“三件大事”成为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经典表达,形象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

可见,由于重大事件发生的历史时期不同,历次建党纪念借助重大事件建构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存在明显差异。重大事件的标志性、共识性,使借助重大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既能增强话语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也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接受和认可。

聚焦历史贡献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保持长期执政地位,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人类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历次建党纪念在诠释中国共产党历史时,注意彰显中国共产党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类历史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凸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聚焦历史贡献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也是历次建党纪念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话语方式。

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纪念的旨趣,就在于“使全党都明了中共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在今天他已成为团结全国抗战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他的政策,关系全国抗战的成败与全中国人民的命运”。抗日战争时期的建党纪念,着力展示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贡献,诠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的建党纪念,更加注意凸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刘少奇在总结中国共产党40年历史时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民主革命得到了彻底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得到了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第一步的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三个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贡献进行的总结,并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来评价。不仅如此,刘少奇还认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有利于全世界人民”。这就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置于国际背景中来评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国际影响与世界意义。

改革开放后的建党纪念,更加注意多维度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在概括党的奋斗历程、“三件大事”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九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两个80年的鲜明对比,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

胡锦涛在以“三件大事”概括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的同时,又以历史贡献为视角,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总结。他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成就、历史贡献归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理论的形成、制度的确立,实际上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进行总结和概括,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叙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基于“三件大事”,用“三个伟大历史贡献”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并以“三个实现”揭示了“三个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习近平还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置于中华文明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高度来评价,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

重大事件和历史贡献紧密相连,历史贡献是重大事件的结果。基于重大事件的话语建构以事实判断为主,蕴含价值判断;基于历史贡献的话语建构以价值判断为主,蕴含事实判断。聚焦历史贡献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有利于增进全党全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也有利于赢得全党全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基于历史经验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

历史经验是历史过程与历史事实的抽象、凝炼和升华,建党纪念展开之时,中国共产党历史已具备总结历史经验的条件。基于历史经验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也是建党纪念叙述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话语方式。

中国共产党走过28年之后,“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青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基于这一背景,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了多方面总结。作为“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一是在国内“唤起民众”,二是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毛泽东将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经验,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些都是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经验的经典表达,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抽象和总结,特别是“三大法宝”的表达广为传播,影响深远。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党纪念,主要从党的自身建设方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最后一部分,从当时的历史认知出发,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进行了基本总结,这些经验聚焦党的领导和党的发展,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升华,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具有启迪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的建党纪念,更重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提炼。比如,江泽民认为:“在七十年的斗争中,我们党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这里实际上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进行了提升。在胡锦涛看来,“回顾九十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从党的领导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用“三个历史告诉我们”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习近平还以八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表达,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当代意义,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又诠释了历史经验在新时代的实践要求。八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表达,实际上从八个维度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勾勒,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八个面相。

基于历史经验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既能浓缩中国共产党历史,又能给人以历史启迪和历史智慧,有利于发挥中国共产党历史作为“教科书”“营养剂”的作用。

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发展过程,有明确的历史分期划分,但历次建党纪念依据历史分期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的情况相对较少。建党纪念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话语建构,往往多种方式并存,但有所侧重。如逢十周年纪念,刘少奇主要依据重大历史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胡耀邦主要依据历史主线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江泽民主要从历史贡献入手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胡锦涛主要依据重大历史事件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则主要依据历史经验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

从建党纪念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话语建构可以看出,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首先要有大历史观,将中国共产党历史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来评价,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共产党历史。其次,科学把握历史主线、合理选择重大事件、准确评价历史贡献、系统诠释历史经验,是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的重要基础。再次,建党纪念既是建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的契机,也是传播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的重要节点。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生之时,建构科学准确、简洁明快、易于传播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话语,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教育至为重要。

猜你喜欢

重大事件主线建党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临江仙·庆祝建党百年
建党百年颂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庆祝建党100周年”绘画大赛(1)
小画家
例析初中生物学教学主线的设计策略
网络舆情重大事件治理中的社会信任受损与修复研究
网络舆情重大事件治理中的社会信任受损与修复研究
数字主线
重大事件中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