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百年实践的历程考察与经验启示

2021-11-15陶厚勇

社会观察 2021年5期
关键词: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文/陶厚勇

政党形象,是政党的政治理念、政治行为及政治业绩的外在显现,体现了社会公众对政党及其成员的印象、评价以及基于这种印象和评价而形成的情感认同。优良的政党形象是政党最为宝贵的政治资源。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高度重视维护、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这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极其重要的成功之道。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百年实践的基本历程

根据党在各个历史阶段面临的环境和中心任务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发、确立到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根据地政权在领导根据地建设的实践中,初步展现出和以往一切旧政党、旧政权完全不一样的新形象。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开展民主建政,初步展现了追求民主的形象。苏区时期为了使民主选举落到实处,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加强对选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宣传动员工作,严格审查选举资格,认真进行选民登记,采取直接和平等的普选制度;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日常监督与检查活动。陕甘宁边区政府常常在开展民主选举前广泛发动民众检查、批评政府工作,民众还可以罢免不称职的参议员。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大力推动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初步展现了发展兴国的形象。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民众开展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大力恢复和发展根据地工商业,促进对外物资交流。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大力发展革命根据地的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状况,初步展现了服务为民的形象。根据地政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因地制宜地设立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制度,大力推行群众教育,广泛开展群众识字教育等;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维护和保障工农群众利益,稳定社会秩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开始与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新政权、新制度、新社会,彰显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形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恢复经济,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彰显发展兴国的形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打破外交孤立,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发展中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亚非会议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为维护地区和平作出重要贡献,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彰显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象。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畏艰难,尝试探索符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党领导人民不畏艰难、舍身忘我地努力工作,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坚实基础,发展了我们党独立自主、勤俭建国的形象。面对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内政的干涉,粉碎美国借台湾问题企图分裂中国的图谋,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等,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形象。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顺应历史和时代发展潮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求真务实,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在国人和世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提高综合国力,改善民生,彰显勇于追赶、发展强国的形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冲破重重阻力,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建立经济特区等,并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充分彰显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论创新的形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始终立足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高压反腐不放松,“打老虎”“拍苍蝇”,狠抓思想、制度和机制的源头治理,加快海外追逃追赃,构筑反腐败斗争的“天罗地网”,充分彰显党勇于自我革命、永葆清正廉洁的形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坚持不结盟的外交方针,广交朋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力推进全方位大国外交,充分彰显负责任的大党形象。

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百年实践的基本经验

树立、巩固、发展和完善良好的政党形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了形象建设的丰富经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执政为民,是维护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形象的价值追求。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最为根本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总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根据地民众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实现了政治、经济上的翻身解放。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国民经济千疮百孔、民众生活困苦的严峻现实,党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改造,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根本目的在于改变中国落后面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判断党的工作正确与否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则是以人民利益为本位的标准。党的十九大重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庄严的承诺更加凸显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光辉形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是维护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物质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对执政党而言,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政权稳定。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发展是硬道理”。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动,尤其是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倒台给中国共产党以深刻警示。面对严峻挑战,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成功经受住了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的考验。党的十九大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健康、有序发展,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续得到满足,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密切党群关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维护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根本途径。保持与群众的紧密联系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和保持长期执政地位的根本优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根据地的各级政权普遍实行代表会议制度,代表来自人民群众之中,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党员干部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民情,与群众打成一片。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上升到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来加以强调。邓小平指出,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随地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情绪,代表群众利益。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党上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就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群众基础。

发挥政党外交优势,增强对外传播力,提升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是维护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外部保障。政党国际形象是政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打破国民党的舆论封锁和反共宣传,党中央不仅与在华的外国记者积极沟通,通过他们把中国共产党和苏区的真实面貌传播到世界各地,还积极组建自己的宣传组织。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自己创办的《华侨大学》《抗战大学》等刊物向外界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指出,面对西方国家的分化图谋,中国共产党要始终“给国际上、给人民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一个安定团结的形象”。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顺势应变,积极主动扩大党际交往,围绕党的重要会议开展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宣传,多方位多渠道展现中国发展新成就,为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密切的党际交往为国外公众客观公正地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展现中国共产党形象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深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建设的思考

当今时代,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内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面对重重挑战和考验,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国共产党形象是进一步厚植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是应对风险和挑战,顺利实现党在新时代宏伟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

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把发展完善中国共产党形象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系统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领导者,不但直接参与国家治理的全部过程,而且引导、规范着其他治理主体有序参与国家治理。因此,良好的政党形象能够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领导主体力量。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政党形象建设缺乏正确的认知,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有人把党的形象建设狭隘地理解为纯粹的政党营销,是“虚”的东西;有人认为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的建设才是实实在在的,这些方面抓好了,党的形象自然就会好了;也有人把党的形象建设错误地理解为所谓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甚至于把党的形象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建设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为了廓清在党的形象建设方面存在的种种认识偏差,必须不断提高政党形象建设的自觉意识,把维护好、发展好党的形象上升到“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这一战略高度常抓不懈。

驰而不息地抓好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淬炼自我、自我革新的政党形象。打铁必须自身硬,强国必先强党。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坚持不懈地把党风建设作为“切入口”,以驰而不息的精神狠抓党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党的作风如果不纯不正,党的形象和声誉就会遭受贬损,党的团结力和战斗力就会丧失。改善党风,根本在于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党性决定作风,作风体现着党性。加强党性修养,具体来说,要立足于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站稳政治立场,自觉维护党中央领导权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推进自我革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维护党的清正廉洁;等等。

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队伍形象。从组织构成来看,政党宏观上是由领导干部群体和普通党员构筑而成的。领导干部群体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直接组织者和推动者,是党的执政队伍的骨干力量,因而也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新时代党的领导干部形象的塑造和维护要以“忠诚干净担当”为核心。忠诚是第一位的,客观上要求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干净,客观上要求领导干部要自我省察,廉洁自律,清清白白做人。担当,客观上要求领导干部在危机面前要敢于挺身而出,奋勇争先,敢于奉献。总之,“忠诚干净担当”的领导干部形象就是新时代党的整体形象的真实写照。

积极利用好网络媒体平台,打造更具亲和力、公信力的政党媒介形象。当今世界,新兴传媒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影响着党的执政活动,并在塑造党的形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党的形象塑造和维护,也会给党的形象建设带来严重挑战。信息网络化时代,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网络迅速扩散开去,稍不注意,就可能损害党的形象。因此,身处信息化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顺势而为、占据主动、抓住机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的传播优势,塑造优良的政党媒介形象,巩固和提高党的权威。通过网络平台,推动党务公开和决策公开,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提高党执政的透明度,更加彰显阳光透明的政党形象;积极宣传党的执政理念、方针政策,展示党执政的成就,更加彰显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政党形象;发挥网络监督的独特优势,加大网络反腐力度,有效震慑腐败分子,更加彰显清正廉洁的政党形象。

建立科学的政党形象评估体系,健全政党形象建设长效机制。政党形象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政党形象塑造和构建的过程及其效果进行衡量、评价,以判断其价值和状态。政党形象评价的结果对政党政治活动尤其执政党的执政实践具有效果导向的作用。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建设科学化水平,客观上要求从技术上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主体,既要高度重视、改革和完善执政党的自我评估,也要更加重视充分发挥第三方作用,引进社会公众及其团体和组织的外在评估;确立科学的评估内容指标体系,健全以对党的执政理念的贯彻、执行程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准确认识和把控程度,对国家利益和民众利益的关注和实现程度,对各方面利益的协调程度,对国家稳定与发展、公平与效率的实现程度等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评估内容体系;采取多样化的监督和评估手段。既要重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开展自我纠错和自我调适,也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党外监督等方式、手段的作用,持续推动党的形象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猜你喜欢

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市领导会见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
“称职”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