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2021-11-15吕晟孙秀民

社会观察 2021年5期
关键词:斗争党中央中国共产党

文/吕晟 孙秀民

自1921年成立以来,讲政治始终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践。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百年来,党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政治建设方面同样取得了伟大成绩,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以下从五个方面加以概括和论述。

必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与领导体系,巩固党中央的权威和党的团结统一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历程清晰地显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与领导体系,巩固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实现全党的团结统一。

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并加强对包括人民军队在内的一切工作的领导。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初步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1929年底,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进一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确定了一套实现党对军队领导的原则和措施。抗日战争期间,中央针对根据地某些地区存在的“妨害我党进一步的布尔什维克化”的现象,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对一元化领导体制作出了具体的部署。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又通过《关于建立报告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将一切可能和必须统一的权力统一于中央的指示》等文件,建立起严格的报告制度,强化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权威,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新中国的成立使我们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施行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对国家的全面领导。1949年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组织中国共产党党委会的决定》《关于在中央人民政府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的决定》,决定在中央人民政府内组织中国共产党党委会并建立其党组。1953年3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各部门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及加强中央对于政府工作领导的决定(草案)》,该决定明确规定政府工作中一切主要的和重要的方针、政策、计划和重大事项,均须事先请示中央,并经过中央讨论和决定或批准以后,方能执行。195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重新成立党的军事委员会的决议,指出:必须同过去一样在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之下成立一个党的军事委员会,来担负整个军事工作的领导。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也积极探索政治体制改革。1980年8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讨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问题。邓小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在会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问题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不断完善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为党的事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中央先后出台《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等党内法规,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供了制度保障。2018年2月,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作出了完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重大部署,将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领导作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确保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2019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要求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必须在准确分析矛盾的基础上制定并坚决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

制定和执行正确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中心任务。政治建设的核心就是制定一条符合实际的政治路线。实践证明,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对党的事业影响极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路线曾先后遭遇三次曲折,这三次“左”倾错误给革命事业带来巨大危害。残酷的现实推动中国共产党纠正了这些错误,使党走向成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们党能够准确分析矛盾,把握形势,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领导人民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后,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此又决定了党的主要任务,不再是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而是领导人民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遗憾的是,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没能坚定贯彻下去,使党的政治建设遭遇严重挫折,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惨痛教训。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此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9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为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必须坚决捍卫、坚定执行。文件对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作了部署。

必须加强党内教育,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

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加强党内教育,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党的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政治建设的加强离不开思想建设的引领。在一个世纪的政治建设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党内教育的经典文献、管用制度、良好形式和有效做法。

作为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就注重在积极发展党员、扩大党的规模的同时,探索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有效举措。党的三大以后,党中央和团中央就共同组成了教育宣传委员会,并于1923年10月15日颁发《教育宣传委员会组织法》。同年11月下旬召开的党的三届一中全会,又通过了《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对党内教育与党外宣传的方针和方法作了规定。《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关于党员教育的文件规定。这一文件首次向全党提出了要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任务。1924年5月14日至16日,党中央在上海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把党员的教育培训作为党的建设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来加以强调。《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提出:党要尽快“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这是在目前的文献档案资料中,最早提出设立党校的记录。

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和党员得到大发展,给党内教育带来极为繁重、复杂的任务。1938年9至11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对党的干部的教育,组织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1940年1月3日,党中央发出《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就干部教育的方针、课程设置、学习方法、领导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努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党已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继承优良传统,适应新形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增强他们的党性,增进他们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例如,1961年9月15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对全党各级各方面的领导干部,采取短期训练班的方式,普遍进行一次轮训。轮训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由于读书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廓清了一些思想疑惑,提高了理论水平,坚定了政治信仰,增强了党性和领导能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各种考验与危险,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系列党内学习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这是我们党吸取整风运动的历史经验,面向新世纪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一个新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与时俱进。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宣部先后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推动全党系统全面掌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内涵、深刻的时代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必须植根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要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历史对此作了极好的注解。

在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风建设,通过严明纪律,整风运动等措施锻造出优良的党风,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提到中国共产党的严明纪律,很多人都会想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的显著标志,是党的作风的一张名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一些领导干部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腐化堕落了。在此背景下,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开展“三反”运动,对各级干部进行一次深刻反腐倡廉教育。随着“三反”运动的深入,在揭发和清查贪污分子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许多贪污分子的违法行为与社会上不法资本家的违法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1952年初,中共中央又决定在大中城市发动反对资产阶级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是净化党的政治生态的重大历史事件,保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各项社会改革和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制止高级干部特殊化的现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79年11月13日联合发出《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若干规定》。该规定对中央机关、国家机关和各人民团体的高级干部的宿舍、房租、生活用具、交通工具、服务人员、外出休养、文化娱乐、食品供应等作了规定,对反干部特殊化,净化社会风气,起到了很好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党的历史使命出发,以“不惜得罪千百人,决不辜负十三亿”的使命担当,兑现“打铁还要自身硬”的庄严承诺,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作,纳入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顽强的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推动我们党的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

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发扬斗争精神,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史就是一部斗争史。没有斗争,就没有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也不会转危为安。没有斗争,就没有粉碎“四人帮”,就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要胜利实现我们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2019年9月3日,习近平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这个主题,分别从新时代为什么要斗争、跟什么斗争、怎么斗争三个方面作了深刻阐述,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谆谆教导、殷殷嘱托,为广大党员干部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发扬斗争精神,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依靠斗争,维护自身作为无产阶级阶级先锋队的阶级属性、政治属性;依靠斗争,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建设,锤炼党员干部政治本领;依靠斗争,清除党内无原则的宗派和山头,克服自由主义、宗派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

中国共产党百年政治建设的伟大成就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已经使党完成一个又一个历史使命走到今天。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认真梳理党的政治建设的历程,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为中国巨轮行稳致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猜你喜欢

斗争党中央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时局图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艾滋病之役
从“看齐”说开去
关于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