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百年探索与基本经验
2021-11-15刘子平
文/刘子平
社会整合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党功能,在中国共产党的功能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是指中国共产党为推进社会一体化,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或机制对社会子系统及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进行协调,进而提高社会良性运转与发展能力的过程和状态。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推进过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的整合不可能仅仅依靠某一手段来进行,需要统筹各种社会整合资源,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社会整合模式或机制,进而有效发挥社会整合功能。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机制主要包括利益整合机制、价值整合机制、制度整合机制和组织整合机制。总结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百年探索历程与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深刻把握社会整合的基本规律、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机制的优化与创新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百年探索
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史,也是一部社会整合的探索与优化史。深入认识和推进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不能仅仅局限于现实维度,还要有历史思维、系统思维与发展思维,全面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百年探索历程,从中厘清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历史脉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起步与探索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纲领,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尽管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性政党,但十分重视对社会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不断提高社会整合能力,进而团结与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着力建立一套有利于夺取革命胜利、结束国家分裂与实现民族独立的社会整合机制。首先,在利益整合方面,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关注民生,切实解决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次,在价值整合方面,中国共产党坚持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再次,在制度整合方面,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积极发挥制度整合效能。最后,在组织整合方面,中国共产党积极建立并扩展党的组织网络,充分发挥组织整合功能。
(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发展与曲折
面对全国执政后的复杂社会环境和建设新国家、新社会的重任,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经历了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启动、发展与曲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解放全中国、肃清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继续推进和完成土地改革等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历史重任,这必然给社会整合带来一定的挑战与难度。但中国共产党人迎难而上,在继承民主革命时期社会整合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社会整合举措:一是进行经济关系的调整与协调,实行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发展;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教育,促进全体社会成员接受与认同马克思主义;三是推动政治与法律制度建设与完善,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诉求;四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实现组织网络的全方位覆盖。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单一公有制成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在经济领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已经建立起来,在政治领域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也已形成,我国形成了党政社会一体化的局面。在党政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社会也实现了高度整合。当然,这种社会整合并不是完全的有机整合,而是带有机械整合与有机整合并存的特征。由于受到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进入艰辛探索与曲折发展的阶段。
(三)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调整与变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深刻总结与反思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社会整合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果断调整原有僵化的整合举措,重启了社会整合科学化机制的探索之路。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果断调整了社会整合举措:一是确立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改革利益整合机制,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整合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有效方式,确立“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的利益整合原则,重视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协调;二是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意识形态领域的拨乱反正并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与时俱进,积极批判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重塑与发展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三是重视制度建设,把制度整合作为社会整合的保障。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历史高度和时代前沿,立足满足人民新需求、实现人民新期待,不断推进社会整合的变革与发展,把社会整合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一是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确立“以人为本”和更加注重公平的利益整合基本原则,统筹兼顾整合各方利益关系,推动社会各方利益协调;二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始终掌握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正确方向,积极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作坚决的斗争,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整合力;三是重视党的组织资源建设,积极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推动党的组织资源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新局面的开启与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社会利益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人们的利益观念与价值观念亦发生了变化。在国内外形势都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手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与分歧,积极推进社会有效整合,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新局面。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新局面的开启与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切入点,不断推进利益协调与整合;二是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与发展,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三是以全面依法治国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制度整合;四是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依托,推进党的组织整合。
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整合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社会整合探索与优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系统梳理并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与加强社会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利益整合作为社会整合的核心
利益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关系的协调与否决定着社会关系协调状态的好坏。因此,利益关系协调与整合是执政党进行社会整合的核心与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执政党,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征程中不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自己的利益。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的局部执政,还是革命胜利后的全国执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来推动利益整合,并在整合中兼顾各群体利益。首先,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来推动利益整合。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整合的基本经验之一就是社会整合必须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来展开。其次,坚持统筹兼顾的利益整合原则。在推进经济发展,做大社会利益“大蛋糕”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和“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制定社会利益整合政策,妥善处理并兼顾社会各群体利益。
(二)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把价值整合作为社会整合的思想基础
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产生之日起就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意识形态是一套完整的思想理念和信仰体系,是党的思想基础和党组织、号召、凝聚人心并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强大精神武器。它是政党进行社会整合的重要工具。如果政党认可的意识形态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认同,价值整合也就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价值整合的目标就是针对社会中存在的不同价值观进行统合和引领,使其具有同一性或趋同性,进而形成统领社会成员信念与信仰的社会共同意识。中国共产党价值整合的百年实践证明:要想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整合必须在意识形态领域实现有效的价值整合,价值整合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各个时期都十分重视意识形态的社会整合功能,把价值整合作为党推进社会整合的思想基础。首先,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历来重视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其次,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并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系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与创新发展,有力地回答了时代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开放性与创新性。再次,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就是不断同党内错误思想和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先后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对它们的错误观点和危害进行揭露和批判,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最后,坚持持久的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中国共产党通过集中性宣传教育与日常性宣传教育的紧密结合,增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与凝聚力。
(三)不断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将制度整合作为社会整合的保障
制度具有群体性、确定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特征,这就使得制度对人们的行为规范方面起到显著的协调作用。社会整合是以制度为保障的社会关系的协调,因此制度贯穿于社会整合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对社会整合起着根本性的支撑作用。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也不例外,需要制度发挥相应的整合功能。制度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制度整合也理所应当成为社会整合的重要保障。失去了科学制度体系的支撑,社会整合就失去了保障,社会秩序就会陷入无序状态。
制度整合是“刚性”的制度约束。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可以进一步完善制度整合机制,实现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法治化、规范化与科学化。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就是坚持制度创新,不断优化制度供给,增强制度体系的约束力,进而增强党的制度整合能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重视制度整合的效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等各方面制度,不断推进制度体系的完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党的领导制度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初步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得到极大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把制度建设放到极端重要的位置。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沿,立足现实国情,积极推进党和国家制度体系改革与发展,逐步建立了一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既包括原则性的制度规定,也包括可操作的具体制度,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起到了保障作用。
(四)不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以组织整合作为社会整合的依托
组织整合是社会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组织整合是社会整合的前提与基础。要进行有效社会整合,就离不开高效的组织网络,没有相应的组织依托,执政党社会整合便失去了组织载体与力量保障。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网络将执政纲领、政治意识和施政方针输送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并得到他们的认同与支持,最终实现对社会的全面整合。党的组织整合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依托与载体。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已经洞悉组织体系对社会整合的价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重视党的组织建设,将党组织扩展到社会基层领域,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党组织体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超强的组织能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针对党的组织网络体系还不够全面等现实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的从上到下的组织网络体系。同时,通过整风整党等举措,以严格入党标准发展新党员为基础,不断优化基层组织结构,使党的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延伸到国家与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为党的社会整合提供了强大的组织支撑与依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依托,使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容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总结与思考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社会整合并不断加强自身的社会整合能力建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是中国共产党重视社会整合并不断推进社会整合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其他政党无法比拟的强大社会整合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社会整合的根本主体是历史与现实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是以我国社会基本情况为场景不断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经历了起步、发展、调整与优化的渐进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方式与实践既有变革与发展,也有特定社会环境下整合方式的路径依赖。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百年探索史既是一部党的建设发展史,也是一部充满曲折与艰辛的治理现代化建设史。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矢志不渝的追寻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社会整合探索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把握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历史经验有助于我们不断深化对社会整合发展规律的认识,客观分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化解社会分歧与矛盾,提升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的效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