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因素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分析

2021-11-14杜明欣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7期
关键词:文化因素对外汉语原则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掌握第二语言,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基于此情,文章将从文化因素角度,对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问题进行探究,旨在为加速我国汉语及汉文化的传播,提供些许参考建议,进而促进我国与他国间的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对外汉语;文化因素;原则

引言

著名的语言学家曾在书中这样写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从属和所属的关系”,由此可见,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而对外汉语教育作为我国汉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已经成为第二语言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且对促进国际交流意义深远。而文化因素的融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小教学阻碍,充分发挥文化对语言的导向作用,因此,下文将对对外汉语教育中文化因素的影响问题进行探究。

一、文化因素融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这也正是很多语言爱好者慕名而来的重要因素,而在实际的汉语教学活动中,文化的融入,能够使学生的求学热情不减,继续保持对汉语及汉文化的憧憬。如汉字教学,很多学生会感觉到结构复杂、晦涩难懂,但其书写形式多种多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书法,将之与汉字教学融合,则会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文字文化,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助力其学生成绩的提升。

2、有助于减小教学阻碍

浓郁的文化会减小教学阻碍。例如很多与学习相关的典故,凿壁偷光、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废寝忘食等等,将这些典故以故事形式讲给学生,会让学生对所学的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在人称称谓方面,也是多种多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称父母为“爸爸”、“妈妈”,而在一些正式、隆重的场合中,我们常常以“父亲”、“母亲”称呼,而这些汉文化的融入,会一次次的刷新学生的思维观,让其感受到华夏文化底蕴的深厚,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使教学中的阻碍减小。

3、有助于汉文化的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职能就是推动汉文化的国际化传播。随着社会文化发展,汉文化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推陈出新的变化。随着中国高铁、孔子学院走向世界各地,世界了解中国的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在课堂中与时俱进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文化巧妙结合,例如:将古典京剧与现代歌曲舞蹈相结合,将传统节日与经典美食相结,这样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学习知识既避免脱离实际难以引起共鸣,又避免枯燥乏味难以继续学习。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原则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文化的导入,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将正确的文化理念传递给学生,使汉文化在传播中不会失真。

1、先易后难原则

文化的导入应和语言教学相同,都应在充分考虑学习者学习能力与知识基础的前提下进行,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进而从客观角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他们的畏学心理,使文化成为助力其学习成长的关键。

2、实际交际原则

在实际的文化导入中,必须遵循实际交际原则。文化的导入,其本质目的就是为学生扫除语言交流障碍,提高跨文化的语言交流能力,故而,在实际导入过程中,必须保持导入的文化内容与语言教学内容有关,使之能够助力学生的日常语言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在达到语言教学目的的同时,促进文化的传播。

三、对外汉语中文化因素融入的教学建议

1、扩展法

在教学中,教师在阐释其基本字面意义的同时,还要适当扩展,介绍该词语有代表性的,常用的文化意含义。如在讲解“红”这个颜色词时,除了“红色”外,还要讲解“红”的其他文化含义:“红”在中国代表喜庆、欢乐、热烈,所以人们在结婚时要贴“红喜字”,春节时长辈要送晚辈“红包”,另外还有“红颜”、“红眼”等词中的文化含义,这样,学习者不仅了解了“红”的字面意义,而且了解了這个词文化含义,实现了语言知识与文化因素的有机融合。

2、区分法

在学习词语或句子时,通过其在母语与目的语语用上的不同,着重强调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差异,强化学习者对其使用背景的印象。比如,初级阶段学习者在学习问候语时,最常用的就是“你好”,关系较熟识的人见面通常是见到别人做什么就问什么,看到别人去食堂就可以问“吃饭去啊”,在路上见到朋友还可以问“去哪里呀”等等,要对学习者说明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这些问候语只表示热情与关心,问候者对回答并不在意,被问候者也不需要认真回答。中国的这种问候方式与西方英语国家有很大差别,这些国家如果使用汉语的问候方式,会被人误解为不尊重被问候者的隐私,容易引起反感。这种对比强调了汉语与英语问候语在语用上的差别,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3、归纳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些语言知识所涉及的文化因素庞杂而分散,把这些分散的文化因素按照一定原则进行归纳,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使学习者系统地掌握语言知识。如汉语中的“亲属称谓”众多,区分详细,面面俱到,体现了汉文化中以血缘分远近别亲疏的传统观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采用归纳法,将汉语“亲属称谓词”分为“长辈亲属称谓词”、“平辈亲属称谓词”和“晚辈亲属称谓词”三大部分,三大部分中,再分别从父系、母系两方面加以区分,这样,复杂庞大的汉语“亲属称谓词”就被分类归纳,进而清楚明了,容易掌握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这种以文化因素为纲归纳语言知识的方法,使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更加直观,更加系统,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从属关系,而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育中,施教者应在理清这一关系的前提下,进行文化的融入,只有这样,才能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文化传播的目的,进而推动汉文化的全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威.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1(10)

[2]吴煌.浅析文化因素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J].品位·经典,2019(10)

作者姓名:杜明欣,出生日期:1999.10.31,性别:女,籍贯:辽宁省朝阳市,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学校:辽东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因素对外汉语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国际汉语教学的理念方法
青春喜剧:欧美电影市场的文化调味剂
当代大学生微博名的调查归类及社会语言学分析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