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分析
2021-11-14吴文友
摘要:小学数学作业不仅是承载知识的重要载体,还是检验学习情况的有效工具,作业不仅可以在课后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还可以帮助老师掌握学生课后学习情况,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布置作业”不只是在小学,在整个教学阶段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被运用到了生活中,如果将小学数学作业和“互联网+”有效结合,这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家长的监管都是非常有利的,将小学数学作业和“互联网+”有效结合,可以打破“家到学校,学校到家”传统的模式,进入“家即学校,学校即家”的新模式,这将会推动国民教育进入新的时代。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作业优化设计
一、背景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学习能力、反应能力、自控能力、记忆力、理解力都比较弱,所以布置一定的专业可以巩固课堂所学,也可以加深记忆,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养成积极思考、举一反三、善于总结、温故知新的好习惯。但是由于小学数学作业内容比较单一,做的时候会让一些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做完以后也没有成就感。所以基于“互联网+”,教师可以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创新,尽可能保证作业形式的多样化,作业内容的多变化,时其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针对这些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新的信息手段,新的作业设计,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作业效率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量大,效果小
因为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教师和家长认为“做题”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国外相关调查研究调查表明,作业量和成绩之间并非成正比关系,也许在一定量范围内可能是正相关关系,但超出了合理范围,不仅没有帮助,还会事与愿违,国内因为作业量大导致孩子出现消极情绪的案例也经常发生。过多的作业布置会大大地减少孩子休息的时间,让孩子尝试消极情绪,做作业变得不认真,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真正学到的知识也很少,远远达不到巩固知识、提高成绩的效果。所以“题海战术”并不适用于小学生,国家新出台的“双减政策”也是这方面的一个表现。
(二)范围式布置,缺乏层次性分配
学习认真程度、学习积极性、思考方式等学习习惯的不同,就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优劣差别和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而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般都是全班性布置,不管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理解能力如何,知识面掌握如何,全部都是一样的作业内容,这些作业对成绩好的同学来说很简单,用不了多久就做完了,而且对他们来说帮助也没有很大,但是对于成绩不好,反应能力、自控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有些数学作业就如同万米高山难以逾越,万亩汪洋难以到岸。这种范围式的布置、没有难易分层的作业不仅对学生没有帮助,还会白白浪费时间。
(三)形式比较单一,内容较为乏味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数学教师布置作业都是通过练习册或者课后习题,大多数都是对某一概念的反复练习,都缺乏具有变化性的作业设计,所以暑假交回的作业很多都一个样。因为单一的形式、内容,答案也变得单一,一部分同学就出现了抄袭作业的现象,完全脱离了布置作业的本质和目的。在茫茫题海里面,探索题和实践问题这样的作业设计寥寥无几,而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内容重复的作业数不胜数,这种一成不变的作业形式慢慢地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慢慢对数学学科失去兴趣,而这种低迷的学习风气在不断地阻碍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的优化途径
(一)开创资料搜集型作业设计
传统教育背景下,小学学生能了解到的知识面都是有限的,大多来自于老师和书本,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慢慢普及,小学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越来越多地了解这个世界,在小学数学作业方面也可以接触到很多。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機、电脑等网络设备预先对本节课的相关知识进行搜集、学习,这样当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跟上老师节奏,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可以轻松做完,从而产生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做题积极性。
(二)开创差别式布置作业,减轻学生压力
因为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执行力的不同,首先,教师可以实行分层式布置作业,对成绩好、理解能力、执行力强的学生布置较多或者较难的作业,对成绩较差、自律性差的学生布置适合其实际情况的作业量或作业难度。其次,遇到不会的题,家长、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进行连线沟通、求教,实现面对面教学,及时性教学,让孩子可以按时完成作业,不影响后续教学。最后,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不会的题进行自我搜证、自我学习,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创实践型作业布置,搭建共享平台
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互联网+”的大背景,给学生布置多样化、趣味性的作业设计,从作业形式到作业内容,充分发挥互联网藏纳万物的丰富性。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开创实践型课堂,通过动态模拟、短片演示等方法让抽象的死板课本知识生动化、形象化,让乏味枯燥的知识点充满趣味,可以鼓励学生勇于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加快学生理解与消化。其次,在布置作业后,教师可以在家长孩子之间组建交流群,孩子发现了优秀的学习资料、学到了新的知识点、或者找到新的学习方法,都可以借助交流群进行分享,打破学习时间、地点的限制,搭建新的互联网学习平台。
四、总结
基于“互联网+”这一技术,学校可以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课堂与课后”有效衔接,也可以将“学校与家”适当结合,实现教学不分时间,辅导不分地点,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国新时代全面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公平. “互联网 +”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分析[J]. 文学少年, 2019, 000(020):P.1-1.
[2]刘永强. “互联网 +”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分析[J]. 读写算, 2020, No.1179(32):33-34.
[3]周贵华.“互联网 +”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23):603.
作者简介:吴文友(1985.09-),男,汉族,贵州黔西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