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汇乡村?共助振兴

2021-11-14刘艳梅

四川党的建设 2021年21期
关键词:书记园区人才

刘艳梅

将人才聚起来、用起来,以人才带动城乡间市场、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面密切联动、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0月23日,德阳市旌阳区东湖街道高槐村内,游客络绎不绝。三五友人或坐在咖啡屋谈笑风生,或在青少年创客中心来一场新颖有趣的体验之旅。

走进“德阳潮扇”传承基地,省级非遗传承人杨占勇正在向游客介绍“德阳潮扇”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及传承保护。“为了响应人才到基层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号召,2016年我带领自己的创研团队落户高槐村,建立‘德阳潮扇传承基地。一来可以传承潮扇工艺,二来可以教当地的妇女学做潮扇,增加她们的收入。”杨占勇说。

人才兴,乡村兴。在旌阳区,仅高槐村就汇集了乡村音乐人小黑、植染设计师胡榕等50余名创新创业人才,并吸引了10余名外出務工青年返乡创业,共发展咖啡品茗、餐饮民宿等精品业态40余个,带动村民就业300余人。高槐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蜕变成网红“打卡点”的特色文创村。近年来,四川各地不断出台乡村人才振兴方案、措施,以人才带动城乡间市场、资金、信息、技术、管理和理念等方面密切联动、深度融合,越来越多像杨占勇这样的“新农人”加入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选聘“发展书记” 共谋乡村发展

“今年村里的花椒不愁卖了!”雅安市汉源县新农之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宜东镇三江村发展书记王石兵刚结束一场招商会,与两家公司敲定了一笔5万斤花椒的大订单,兴冲冲地将好消息告诉村民。“今年5月我被聘为村里的发展书记,深感责任重大,就怕辜负了组织和乡亲们的信任。”看着村里的花椒卖了出去,王石兵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聚焦乡村振兴“缺人才”的短板问题,汉源县采取试点先行方式,择优选拔各行各业领军人才,在全县遴选出首批22名发展书记(主任)。“我们打破身份、职业、地域限制,让更多有资源、有能力、有服务意愿的优秀人才参与家乡建设,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贡献力量。”汉源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乐洪强说。

发展书记(主任)和第一书记、村支书有何区别?汉源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展书记(主任)是指为强化基层治理人才支撑,推动乡村振兴、经济发展设立的村级“特设顾问”,实行聘任制,聘期2年。发展书记(主任)不占村“两委”职数,不参加换届选举,聘任期间不领取待遇报酬、不在村委会报销费用。

在王石兵看来,发展书记的职责任务主要是利用自身开阔的眼界思维、资源信息渠道等优势,通过引资金、引项目、引流量,全力支持聘任村产业发展,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为激活发展书记(主任)内生动力,确保各类人才有为有位,汉源县统筹各项奖励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创业激励、政策保障、金融支持等10余项激励措施,全面激发发展书记(主任)服务乡村热情。

“我自己就是做电商的,在场地租金、宽带费用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优惠,接下来我会尽我所能帮助咱们村发展电商,绝不辜负组织信任!”在发展书记(主任)座谈会上,王石兵作出承诺。

“选聘发展书记(主任)旨在畅通村级柔性引才机制,解决乡村人才匮乏、发展理念落后、产业单一等问题,我们还将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服务保障,使发展书记(主任)能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乡村发展。”汉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乐永表示。

院县合作建园区 科技兴农助民富

10月以来,天气逐渐转凉,资阳市乐至县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区里,省林科院园林花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正在生物技术组培中心忙碌着。看着珍稀植物园内长势喜人的桢楠、海南黄花梨、黑木相思等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博士黄振感到由衷的欣慰。

“选择这里,更多的是因为这里有前沿的创新平台、强力的政策支持、优越的发展环境。我的团队自入驻园区以来就潜心研究桢楠、大花序桉等珍贵用材树种培育等项目,还攻克了花楸、五小叶槭等彩叶树种繁育难题。”黄振表示,“通过转化推广经果林丰产、立体栽培等高效培育技术成果,将大力推进乐至县农林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有效引领当地群众发展农林产业增收致富。”

乐至县地处川中丘区核心地带,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但由于长期缺乏整体规划、经营培育粗放,导致林业资源优势对推动经济发展支撑弱、促进农民增收贡献率低。为解决丘区“林多民不富”发展难题,乐至县人民政府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院县合作平台,共同启动实施川中林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把实验室建在田间地头,直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川中林业科技示范园的特色。近年来,园区借助连接成渝区位优势、政府重视政策优势、院所入驻技术优势、国家级园区品牌优势,汇聚省内外4个高层次研究团队实施国省科研课题31项,成功引育朝仓无刺花椒、美国红枫等特色品种,选育核桃、花椒、油橄榄等示范优良品种45个。

依托专家人才优势,园区重点开展青花椒等经果林主导新品种、配方施肥、以剪代采、矮化密植等丰产栽培技术示范,辐射带动园区周边居民1000多户使用新技术。目前,园区在乐至带动发展核桃等特色经果林15万亩、香椿等速生用材林10万亩,预计每年可新增林业产值2亿元。

位于园区核心区的东山镇,曾因封闭落后让当地老百姓吃了不少苦头。随着园区的落地建设,东山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两旁各种珍稀林木郁郁葱葱,美丽的新村配上园区优美的景色,让当地村民纷纷吃上了乡村旅游饭。

园区组培中心技术人员唐中华是当地村民,几年前把土地租给园区后,又在园区专家老师的指导下学到了嫁接技术。“现在我既能收租金,每月还按时领工资,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唐中华高兴地说。

通过院县合作模式的有益探索,乐至县走出一条聚集科研院所专家人才发展现代特色农林产业,助力丘区乡村振兴的可行之路。

千名英才千村行 结对帮扶解难题

前段时间,广安市华蓥市古桥街道新民村村民唐扬平试种的一亩晚稻喜获丰收。“从播种、插秧、施肥、用药到收割,多亏了唐站长帮我们进行技术指导,晚稻才能试种成功。”唐扬平难掩心中喜悦。

唐扬平口中的唐站长名叫唐建平,是华蓥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站站长,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市上组建的水稻产业技术服务团的一员,他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做好水稻病虫害管理。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广安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安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面临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紧缺等诸多问题,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过程中,面临主导产业不强、创新能力弱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阻碍发展的难题,必须拥有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今年4月,广安市启动“千名英才千村行”暨2021年“人才五进”活动,由51名业内专家、1100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各行各业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千名英才服务团队,深入基层一线提供人才支持、技术支撑和智力服务,为广安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保驾护航”。

据了解,51名专家分成教育、医疗、生猪养殖、水稻种植、柑橘种植等11个服务团,针对各区市县实际需要,进行“定制式”帮扶。1100余名硕士博士按照各自研究领域,组成30个“帮帮团”,助力电子信息、机械加工、能源化工、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情,确保干出专业的效果。唐建平作为专家组成员,被分在了水稻产业技术服务团,并直接对口帮扶岳池县种植用于“岳池米粉”的优质水稻。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张学秋,现任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他将带领课题小组,研究广安如何进一步深化与重庆的产业协作。

人才聚则事业兴。近年来,广安市委研究出台“人才新政10条”,大力实施“小平故里英才计划”,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出台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加强基层治理人才支撑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有效激励引导人才在基层一线建功立业。(责编/冯雅可)

猜你喜欢

书记园区人才
人才云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读书记
集书记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又见雷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