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探究
2021-11-14王蕊
王蕊
摘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是进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向城市输出产业工人、控制农业人口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点。基于此,需要将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重视起来,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农村劳动力,深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文章客观地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从主观与客观的角度分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限制因素,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长时间以内发展社会经济所面临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并且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以及劳动技能缺失等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与层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需要将农民文化素质与技能水平提升重视起来。基于此,需要重视对技能的培训,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这也是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性措施。
一、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
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是由生产商品化、农村工业化与社会现代化进程所导致的。截止到目前,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而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受到了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最主要农民的比较利益严重下降所导致的。基于此,重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提升,不断实现其稳定与有效的转移,已经逐渐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其文化水平以及从业技能较低,很难适应现代高科技产业度对从业人员的需求。多数的农户由于并不具备科技文化知识,非农产业所需的劳动技能也不足,因此只能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无法完全的摆脱农业,从这一角度上讲,转移务工也存在着季节性的特点。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大批进城务工人员找不到工作的现象。换言之,虽然劳动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却严重的缺乏技能型人才资源。另一方面,农村中富余劳动力的数量非常大,就业十分困难,致富也没有门道。不仅如此,人力资源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十分尖锐,为农村拉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空间。
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
(一)客观因素
1. 师资条件与设备不足。当前时期,许多地区的培训学校都十分缺乏,特别是缺少业务理论水平高以及专业技术强的高级技工技师。不仅如此,许多的培训学校的实验实习的相关设备也多数都是一线淘汰下来的比较陈旧的设备,甚至有的学校还缺少最基本的教学、实习以及实训的相关设备,因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手段也非常的缺乏,此种条件是无法满足现如今培训工作具体需求的。
2. 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短缺。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对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进行补助,但是却仍旧难以实现对培训支出需求的充分弥补。以重庆市为例,通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可知,农民开展半个月左右时间的職业技能培训,平均需要的培训费用支出就达到上千元,从农民的角度而言,除了国家为其提供的200元左右的培训补贴,对一些专业技能与工种的学习支出就达到了近千元左右。对农户来说,这笔费用支出并不低,政府提供的补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对于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农民来说,是望尘莫及的。除此以外,创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网络,创建培训基地、场地以及基础设备等等的支出,都需要很大的花销。属于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往往是难以通过向农户收钱来解决,政府要积极地投入经费,不断推动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少地区的农村职业培训事业都缺乏固定的资金来源渠道,有关资金筹集方面所面临的难度系数也很高,这也逐渐成为了制约培训工作的重要因素。
3. 培训目标存在偏差。当前时期,不少的培训类学校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会无节制的提高培训的实际收费标准,通过延长培训时间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对农民来说,往往是需要通过付出尽可能少的资金,接受时间较短的培训,获得实用性较强的热门技术。因此非常容易导致出现培训结构看不起学员、农民又找不到合适的培训地方的现象。
4. 培训质量较低,有关培训的内容也非常理论化。部分培训学校由于受到了传统式学历职业教育观念的影响,因此将专业理论课以及文化课作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点内容,严重忽视了技能操作的教学内容。其实际的教学内容无法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反应出来,学校的实验基地也并不够规范与示范。另外,由于技能操作教学的落空,致使多数参与培训的农民难以接受课本知识,对于某一专业的学习与应用也仅限于纸上谈兵,很难适应迎合企业实际操作的具体需求。由此致使许多的学校有订单无生源。
(二)主观因素
1. 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农村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较低。一方面,不少地方、部门以及企业领导人员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开展的必要性以及紧迫性认识较低,单纯地将教育培训当作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具体来说,存在着十分显著的轻视教育培训现象,并且客观认识到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缺乏对增强职业培训及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的正确认知。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很多的农民都并未认识到教育培训对自身长远利益所带来的影响,另外,培训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也相对较高,许多培训机构的相关办学形式、培训的内容等等都严重缺乏一定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促使农民对培训之后就业预期的不准确性显著增加,继而导致培训的积极性降低。
2. 农村劳动力素质与选择观念制约。多数农村由于受到劳动力素质与择业观念的相关制约,一方面,不少的农村劳动力有关技能知识的学习能力有限,培训活动并不能让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提升自身职业技能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另一方面,许多的农村受到劳动择业观的影响,一直都带有安于现状的习惯,很少会有人可以突破陋习,利用参与培训的方式不断增强以及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学习能力。
三、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
(一)提升培训的针对性
坚持将市场作为主要导向,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对一个地方农民技能培训工作事故具有成效的衡量,主要是通过就业率的高低所决定的。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合理的质量品牌,通过利用就业促进培训工作是完善农民技能培训的重点。要逐渐树立起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思想,可以用落实就业目标的方式客观衡量教育工作的具体成效。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从基础教育作为切入点,完善好源头培训的相关工作。跳出以市场需求相脱节的应试教育的总体格局,逐渐树立起面向社会办教育的新理念。对中学与高等学校来说,需要不断增强实用就业技能以及社会实践教育,促使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不断提升。
第二,从农民转移前进行,做好岗前培训的相关工作。这一类培训工作是以农村18~40岁的中青年农民作为主要对象,将市场的实用技能作为主要内容,将定向、订单培训当作关键途径,不断实现提升转岗就业率的最终目的。灵活的依照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依照专业的实际需求明确学制,依照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状况与问题,对其进行因材施教,选择最合适的培训内容与方法。
第三,将提升输出就业率作为主要目的,重点创造培训品牌。对培训职能部门与培训单位而言,要重视品牌意识与质量意识的培养,依照国家职业标准以及对不同行业、工种与岗位的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以及技术操作的规程要求,合理制定培训规划,合理设置培训专业,将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结合起来,集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不断推动劳务输出的良性输出。
第四,从企业发展需求作为切入点,完善好岗位培训的相关工作。客观的引导用工单位认识到提升职工素质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将重视技术革新与重视农民工岗位培训共同重视起来,对自身条件并不具备的,可以将其委托给职业培训部门来代为培训。
第五,将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作为主要目的,完善好产业培训的相关工作。此类培训是坚持将农村中老年农民作为主要对象的。对一些年龄比较大、文化程度比较低以及家庭负担较重的人,可以将农作物栽培、畜牧养殖、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产品加工等等技术作为主要内容,对他们进行面对面,甚至是手把手培训工作。
(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要促使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需要创建合理的有农业部发挥引领作用的,可以与其他部门之间相互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还要建立相互制约与协调,分工明确的工作推进机制,以此来发挥地方政府、部门与企业领导干部的作用,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数量与质量有效纳入到财政经常性的预算科目中去。不断提升对农民参与培训的具体补贴力度,提升的标准主要是国家与地方的具体发展状况来进行。合理的建立有关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合理激励机制,政府可以发挥特权,为那些社会声誉比较好、质量水平较高、办学比较规范的培训机构,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合理的建立起有关培训经费与培训质量、实际就业效果相结合的良好机制,不但如此,还要创建用人单位与培训经费的相关分摊机制。灵活的依照种类不同的培养活动,具体的专业以及时间等明确培训的实际成本,在这一基础上,合理的划分政府、用人单位与农户个人的培训经费的实际比例,在接受培训之后顺利就业的,依照事先确定的比例来支付确定的培训费用。
(三)加强培训就业衔接
培训就业率的高低是对培训工作成败是否进行判断的客观标准,因此要重视培训工作,需要不断提升培训和就业的具体衔接度。具体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准确的掌握市场对劳动力的实际需求。完善好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前瞻性地预测以及分析,对劳动力市场的实际供需状况进行及时与定期的分析,不断为培训提供更为可靠地基础性信息。
第二,对培训机构来说,需要依照市场的实际需求与自己的条件,逐渐创建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不断增强技能与劳动力就业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
第三,增强用人单位与培训机构之间相互协作,不断拓宽订单、定向、委托等多种培训就业相互联系的形式,不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具体效果以及最终的就业率。
第四,深化对手续服务的完善,在不断推动劳动力就业的同时,促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合法维护,创建起良好的劳动关系。将追踪服务逐渐重视起来,做好养老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等等的保障类服务。
(四)创新办学模式
农民参与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就业机会,但是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时间也比较的分散。有关培训的形式也是以短期培训为主的,重视将书本知识转变为实用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技能教授,控制理论知识的讲授,逐渐将课堂教学转变为现场教学,直接进行新技术与工艺的使用,操作新仪器与设备。不仅如此,还要将网络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在有关培训内容的安排方面,首先需要将就业作为主要导向,将有关培训对象定位到高素质劳动者上,一定要尽可能抵制一味考证书的风气。其次,坚持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并驾齐驱,不但需要传授就业所需求的职业技能,还要适当地向培训对象传授市场经济知识、城市生活常识以及市民意识等等知识,促使学生可以在学到实用技能的同时,帮助他们顺利地就业,逐渐地形成良好的城市思想,促使培训对象更加快速的融入到城市中去。最后,技能性教学需要坚持实用性特征,促使培训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五)增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宣传力度
长时间以来,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一直都处于类似此等教育的舆论环境中。农村的劳动力也并未形成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深入与全面培训,依靠职业技能致富的观念也并未形成。基于此,就要将农村劳動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宣传重视起来,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开展深入与广泛的解释工作,不断提升农户与社会对此类工作的整体认知,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深入地了解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推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宣传工作。
第一,从制度建设作为切入点,制定是决定性的因素,因此需要灵活的创建负荷实际情况的,可行性较强的工作机制。合理的落实到岗位的集体责任制,完善好权责分配的相关工作,同时给予十分必要的物质待遇的保障。完善好相关的监督工作,促使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充分落实到实处,促使各级主管部门与团体组织参与其中。淘汰那些工作绩效比较低,缺乏工作积极性的工作。逐渐完善工作考核以及激励的机制,促使宣传工作逐渐纳入到个人与单位的年终考核中去,尽可能地提升宣传工作在整体考核中所占据的比例。创建目标任务与具体的考核制度,创建专门的考核评价,直接向各级党委负责,对下级党委与宣传部门开展专门的考评制度,不断提升各方面的重视程度,促使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宣传工作可以充分落实到实处。
第二,重视队伍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宣传干部培训力度。定期的推荐一些比较优秀的基层人员,利用脱产的方式到高校、党校中进行学习,将学习新闻、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重视起来。在学习时期,需要为学生给予必要的经济与生活的补贴。并且在毕业之后,也可以补充到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宣传队伍中去,进一步提升宣传队伍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轮岗交流、上挂下派的方式,将基层人员的见识与能力培养工作重视起来,逐步提升工作效率。另外,基层宣传人员还可以积极地筹备与组织重点的项目、课题研究与各级大中型宣传活动,以此来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与工作水平。不仅如此,还要提高对大学生村官、各级院校教师、文艺骨干等等诸多方面力量的共同使用,促使其逐渐地成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政策宣传员,逐渐加强与基层百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使其逐渐地成为农民的贴心人。
县域内各级别相关单位需要将驱动类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将宣传工作的时效性充分发挥出来,密切地联系国内外的政治格局与经济发展的具体形势变化,促使宣传的主题与内容逐渐更新,做好与时俱进。密切联系本地经济活动的具体状况,推动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规划与具体实施办法的健全与完善,进一步增强宣传工作的吸引力。紧密地联系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致富信心以及工作技能,利用指导、服务与解决困难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宣传的实用性。充分发挥多种宣传媒介的作用,不断提升整体的宣传力度。重视建设农村图书室、乡村文化站与网络阅览室等方式拓宽信息获取渠道,充分发挥技术专栏、县电视台、网络辐射、发放传单以及创建专业下乡循环点等方式,不断提升宣传形式的多样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时代在进步与发展,发展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从整体提升新农村的建设速度,就要从全社会的角度将各种力量集中起来,深入地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通过这种方式促使我國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事业发展更加健康与高速。本文首先从客观与主观因素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建设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对策,希望以此可以为我国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农户形成更高水平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周丽.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管理[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30(04):45-48.
[2]周丽.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的思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4):52-54.
[3]郭晓红.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N].山西党校报,2016-12-15(03).
[4]周丽.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的思考[J].西部财会,2016(07):53-55.
[5]周丽.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16(07):4-5.
[6]陈卫清.加强农村职业技能培训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J].科普童话,2014(36):7.
[7]苗芳.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探讨[J].才智,2014(21):105.
(作者单位:镇平县玉都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