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势与政策》强化思政教育效果的实施

2021-11-14林佳虹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台独思政

林佳虹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 523083)

一、“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

笔者选取“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新形势”这一讲,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思路,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看待“台湾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备课过程中,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总体如下,首先,注重科学逻辑性,该专题的主要观点是否经得起推敲;其次,注重开发思想性,所讲的内容是否正是学生关注的,能否引起他们思维的碰撞;注重职业趣味性,反复问自己这次课的讲授,是否对学生职业生涯有帮助,怎么样能提高学生兴趣;最后注重课堂的互动参与性,在课件中所插入的问题难度是否适中,能否引发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能否衔接上所挖掘到的“课程思政”元素中来。总体的课堂实践逻辑围绕上课前,上课中与上课后。上课前在学习通开放话题用于搜集学生的联想与诉求,上课中使用课堂管理工具进行互动并对其平时成绩进行考核,上课后再次开放新的话题以供学生讨论,适时在测试区布置难度适中的试题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课程内容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教学设计创新点汇总如表1:

表1

二、强化思政教育效果改革的创新点

(一)游戏互动式课堂引入

先让学生观看台湾民谣高山青歌曲视频,进行“听歌识曲”游戏互动。之后引入这次章节主题-两岸关系,引导学生互动回答自己的“台湾印象”,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介绍台湾美食、方言及模仿台湾腔吸引其注意力,然后介绍“凤梨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同学们感知民进党当局的“作风”,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

(二)历史与现代穿越思维教学

紧接第一部分,引入本次课的授课目录,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三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中在黑板上板书,“台湾问题的由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个课堂思路。在“台湾光复纪念日”部分的讲授中,我会让他们有气势的齐声朗读习总书记的原话,通过古今历史发展进程穿越思维方式,让学生从“台湾问题”的由来中感受“一个中国”的底线和原则。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激发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港澳台三地对比思考的部分,我会让进行分组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期间我会用到学习通的学生分组、随机点名提问或发起抢答,并根据表现奖励分数,再进行总结。在讲到同样面对“瘦肉精”,两岸处理方案有何不同时,我会请同学来分享亲身经历,让学生们从现实生活中理解认同党中央高效为民的政策措施。

三、强化思政教育效果教学方法及手段

在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而设计的采取的教学实施策略、方法及手段如下:

在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上,针对当代大学生猎奇心重,注意力易分散,喜好新形式的授课方式的思想特点,课程主要采取教学实施策略、方法包括专题讲授法、讨论法、社会调查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手段是在课堂上将该相关文件、教学内容、音像资料等整合为课件,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比如通过学习通等课堂管理软件,进行课堂考勤,进行手势签到。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让学生“不停地打开手机”,进入“对课堂的高度参与之中”,学习通的活动类型更好的辅助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当下热点问题。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步骤展示

结合“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发展新形势”的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在教学中予以具体落实和开展的情况如下:

(一)考勤:上课前使用学习通智慧课堂投屏,手势签到

(二)课堂导入:开始播放台湾民谣高山青让学生听歌识曲进入课堂游戏,思考自己的台湾印象,在学习通抢答

(三)用“凤梨事件”的来龙去脉引入课程目录

从这件时事热点中解读出思政元素:从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四)结合多媒体授课方式梳理“台湾问题的由来”,并让学生在学习通完成测试

该部分挖掘的思政元素:梳理与研究“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深刻总结经验,以期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有所裨益,引导学生心怀伟大复兴梦。

(五)用现实案例讲解台湾民进党当局在教育、经济、疫情防控、文化、民生领域注入“政治手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及分辨“台独”分裂图谋。

此部分的思政元素: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大势的启示。

(六)小结:台湾领导当局“去中国化”的行为是作茧自缚

此部分思政元素:让同学们有感情有气势的齐声朗读第一段话,铭记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底线。

(七)头脑风暴:港澳台三地的对比与思考

此部分思政元素挖掘:通过总结使学生认清“台独”本质,系统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统一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正确认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课堂总结-党史融入及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五、教学效果

简要概述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取得的具体成效:

(一)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后达成的目标:把课程思政贯穿到授课的全过程,发掘章节之间过渡衔接部分的党史融入,从而让整个课程不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提高,还有爱国主义等价值观的引领。

(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从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来看,学生普遍能够积极配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90%以上的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了思政课程知识,接收了本课程课程思政元素,建立了“家国情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心”,相应的发展了综合判断与口头表达能力,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对应的课后作业巩固了该章节重要知识点与难点的把握。

(三)学生评价及学生学习的相关成果

一方面,从学生的调查问卷可以得出,大部分学生喜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授课模式,利于其吸收思政元素,甚至希望线上教学的模式可以再多样化些,这是对新型课程思政授课模式的接受与肯定。

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乐于在课程结束后在学习通平台进行知识点的巩固与自测。通过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整体的“家国情怀”、“社会主义建设责任感”明显加强。

六、结语

在教学案例得以实践后,我总结此案例的优点是避免了“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模式,让学生上课期间注意力被调动,好奇心被激发,对学习的态度从被动转为主动。在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过后,使其主动理解接受正确的“家国情怀”,客观辩证“台独”分裂图谋,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此外,我会通过观察、提问、测试、辩论赛、开放话题等方式去进行学生课程思政学习效果的评价,并做及时调整。根据学习通中的课程数据分析、调查问卷、学生学情、作业与测试的完成情况等等来检验教学效果。

关于后续改进措施,首先,细化学习通互动评分机制,尽可能实现优答多分;其次,对学生每一次参与的话题开放互评环节,让学生在同龄人的“答案”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最后,通过开放相关话题来搜集学生接收该课程中思政元素深入程度的信息。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台独思政
斥“台独”狂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
台南孙中山铜像被拉倒 国台办:“台独”不得人心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