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新常态下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路径

2021-11-14曾海

魅力中国 2021年45期
关键词:中西部升级制造业

曾海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439)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西部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与东部沿海地区还有较大差距,同时中西部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发展差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2020 年颁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以及2021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城乡进一步融合发展,不断释放可能的消费潜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将中西部地区的综合实力、内生动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的保障,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当前的发展态势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内循环的引领,需要制造业稳健、健康、高效的发展。很多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出现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局面,劳动密集型的第二产业也在寻找下一个去处。广大中西部地区凭借其资源禀赋、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当地优惠的政策,吸引了不少制造业前往投资建厂。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制造业带来的高污染也成为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实现内循环的背景下,合理构建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路径对中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其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邓宗豪(2021)等选取了西部地区27 个制造业两位数行业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当制造业规模不断发展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制造业的集聚将有助于改善污染排放和环境质量,但是如果进一步集聚发展会产生排挤效应,将导致环境污染加重;赵海峰(2021)等研究发现中央环保督察制度的实施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不如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明显,而中小型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效率在中央环保督察组的活动下和大型制造业相比较低,整体上该制度对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作用明显,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作用有限;袁冬梅(2021)等基于GFLS 模型对人力资源结构高级化与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结论:人力资源结构的高级化对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进一步分地域来看,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为显著,而中西部地区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薪酬水平的上升驱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刘桔林(2021)发现我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产业聚集程度最高,中部地区较为均衡,且空间关联性主要发生在东部省份以及极少数西部省份,同时西部地区的高科技技术企业发展滞后,与相邻地区难以产生“溢出”效应;李远慧(2021)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对制造业的一般性创新和实质性创新具有正向作用,其中增值税优惠对中西部地区的一般性创新驱动较为明显,而所得税优惠对西部地区的积极作用较强;肖泽锋(2021)等通过随机模型研究西部地区2008 至2018 年的面板数据发现西部地区制造业的聚集对城镇与居民的消费升级有促进作用;唐世芳(2021)等认为财政税收政策在支持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还有改进的空间。

由上述文献可以看到,制造业的发展对中西部居民消费升级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的集聚和污染有一定的关联性,同时,在帮助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发展的过程中,财政税收、环保督察、人力资源优化对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总量

从总量上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区域的工业增加值在总量绝对值上都有明显的增长,然而从占比上看,截止到2019 年,东部地区的工业增加值总体上占比超过全国总量的半数,而中西部地区的占比为41.68%。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在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总体上比较均衡,但在绝对值上还有一部分的差距,而在占比上,中西部地区的增长相比东部地区要增长更快。

表1 1978年与2019年我国各区域工业增加值数据统计表(单位:亿元)

(二)产品品类

据公开数据显示,近二十年来,在焦炭、成品糖、原盐、硫酸、农用氮磷钾化肥、水泥等资源禀赋型产业,中西部地区的产量和全国占比均有明显的攀升,同时在平板玻璃、大中型拖拉机、汽车、微型计算机设备和集成电路等中高端产业上,中西部地区的产量和全国占比也有明显的增长。这说明我国中西部地区在传统制造业、高耗能制造业与中高端制造业上均有发展。

(三)增长方式导向

在制造业的增长方式导向上,广大中西部地区目前的增长方式还是以“粗放型”“投资导向型”为主,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完善,中西部地区的出口经济并不明显,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内市场。据公开数据显示,尽管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在节能减排上有较大改进,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相比于东部地区还是差距明显;同时,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发明专利数也远远落后于东部企业,其在生产研发上的投入还有待提高。

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的成因

(一)战略性政策引导

中央政府意识到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分别于2000 年和2006 年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在这两个战略性政策的引导下,许多优惠性措施落地,地方政府也加强了招商引资力度,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开始进入新局面,工业增加值在全国的占比也逐渐上升。另一方面,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地方政府依据当地要素禀赋和产业发展态势制定的地方性政策也有针对性地规划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例如成都市和重庆市政府都分别于2015 年和2021 年印发了有关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对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高新技术运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支持和补助方案,邻近城市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的集聚,成渝都市圈的诞生也建立在两个城市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上。

(二)自然资源优势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西部地区面积广大,许多省份都有已经探明的丰富的矿产资源。例如贵州省的汞资源、铝土矿、富磷矿和煤矿资源,青海省的锂矿、铷矿、自然硫与自然碱、陕西省的盐矿、重晶石、镍矿等,不胜枚举,这些矿产资源天然就是工业制造业所需的原材料,对制造业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项重要的区位优势。但同时,中西部地区远离海港,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长期以来相比东部地区落后。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截至2019 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超过500 万公里,其中2017 年开始中西部地区的公路里程增长占据全国公路里程增长超过了8 成;而铁路总里程在2021年已经超过了14.63 万公里,高速铁路达到3.79 万公里,“四纵四横”铁路网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铁路网逐渐加密,这些交通基础设施连接着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物流成本。

(三)从东部沿海转移至中西部内陆

东部地区土地和人力资源成本等不断上升,迫使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不得不寻找成本更低的洼地。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土地和人力资源成本相比东部地区具有比较性优势,是制造业转移的好去处。同时产业自身的发展具有生命周期的特征,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也会导致产业从生命周期相对成熟甚至是衰退阶段的地区迁往生命周期导入和发展阶段的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之间的差距正好提供了这样的生命周期的差距,促进制造业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迁移。

五、发展路径建议

(一)政策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广大中西部地区除了梯度承接引进东部地区的制造业转移,还应该结合当地自身发展水平,制定相应政策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生产制造率,降低单位能耗,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发挥财税作用

必须看到,中西部地区虽然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还有许多省市还在探寻发展路径,因此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手段对包括制造业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还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财政上,中央财政在投资时应引领盘活社会资本的参与,提高转移支付的效率,控制地方政府发债行为并规范发债的用途;在税收上,应用差异化的税收手段引导制造业产业的投资和一些产业的集聚。

(三)优化营商环境

制造业的持续发展需要长久稳定的环境,因此,保持政策的稳定和透明而非朝令夕改,避免出现政策方向的急转弯,提振企业持续发展的信心;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逐步提升审批、审计等方面的行政办事效率,帮助企业减少非生产经营性的成本支出;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定期走访企业,在金融、生产、知识产权保护、劳动力培训等方面真正解决企业的发展困难。

猜你喜欢

中西部升级制造业
“天宫课堂”在中西部青少年中点燃航天梦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