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爪陆龟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报告

2021-11-14陈谭子芃植广林黄润基

野生动物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组织细胞性病变抗酸

陈谭子芃 植广林 单 芬 黄润基

(广州动物园,广州市野生动物研究中心,广州,510070)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

受影响的四爪陆龟属于华南某动物救护站,该站共有22只成年四爪陆龟。它们的饮食包括饲养区域内自然植被与日常加入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85%的草本植物和蔬菜、10%的水果和5%的蛋白质饮食结构[6]。冬眠后(3—4月),体重在1 150—1 630 g的4只成年个体(3♀,1♂)表现出厌食、虚弱和嗜睡的迹象。另外,在其后肢的远端关节和尾巴中观察到炎症和水肿。

1.2 样品

通过用23G针头和2 mL注射器穿刺后尾静脉获得4个患病个体的血液样本,将每个样本0.6 mL放入2个装有肝素锂作为抗凝剂的试管中(一次性使用真空肝素锂采血管,江苏康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支试管用于确定血液学参数,另一支用于血液生化参数测定。后者在室温下放置30—40 min,然后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以避免溶血。将获得的血浆保存在-20℃直至分析。

1.3 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检测

血液学参数包括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体积(PCV)、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差异计数。用微量血细胞比容离心机以3 000 r/min测定PCV;通过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质量浓度。使用血细胞计数器和白细胞稀释液测定RBC和WBC[7]。在具有Diff-Quick样染色的血液涂片上对100个白细胞进行差异计数。对血浆样品进行生化分析,这些样品在宏观上没有显示溶血或血脂。分析指标包括总蛋白、尿素、尿酸、葡萄糖质量浓度和氯化物、钾、钠、钙、磷的离子浓度,以及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通过自动分析仪(Catalyst One®,IDEXX,美国)的干式试剂片测定。

1.4 细胞学测定

用聚维酮-碘消毒,通过细针穿刺患病个体的股骨关节,抽取滑液样本。根据标准程序进行涂片并用Diff-Quick染色剂和抗酸染色剂染色。

1.5 尸检

收集4只四爪陆龟(ID标注为C-50、C-51、C-54、C-103)的尸检数据和组织样品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培养。

1.6 组织培养与病理学

将尸检中收集的样品切成3 mL厚的块,并在体积分数10%的福尔马林中静置6 h。常规处理,包埋在石蜡中,切成4 μm厚的组织切片,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另外,对观察到肉芽肿的组织,制作相同厚度的新组织切片,并用抗酸技术染色以检测分枝杆菌。考虑到肉芽肿性病变的细胞学特征,将其分为3种类型:嗜异性、组织细胞性和混合性[8]。

1.7 细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在室温下,将用于微生物分析的每个样品(1—3 g)在10 mL质量浓度1.5%的十六烷基吡啶基氯中去污染1 h。对于每个样品,将1 mL匀浆后的悬浮液转移至固体培养基中,将其在培养管中37℃倾斜温育,瓶盖半封闭,经过4—5 d,液相蒸发干燥后,拧紧瓶盖,在37℃下孵育2个月。在第1周每天观察1次培养物,然后每周观察1次。使用抗酸染色在显微镜下检查所有生长的菌落。将抗酸菌落在新的培养管中继代培养,并保存在收集器中直到分型。通过酸化方法提取分枝杆菌酸,并用4-溴苯甲酰基溴衍生化,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分枝杆菌衍生物,并以其峰形的分布及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相对峰高为指标对分枝杆菌进行分型鉴定[9]。

从每个石蜡块上切下组织切片(30 μm),并置于无菌微量离心管中。用1.2 mL的二甲苯萃取除去石蜡,13 000 r/min离心5 min,用1.2 mL无水乙醇萃取2次,从组织沉淀中除去残留的二甲苯。将样品离心(13 000 r/min,5 min),并小心除去乙醇。使用商用DNA提取试剂盒从组织沉淀中提取用于PCR分析的DNA,并使用专为检测小分子细菌而开发的宽范围PCR分析法筛选分枝杆菌DNA。采用引物M65-Myco F(5′-GG(G/C/T)CT(G/C)AA(A/G)GG(C/T)GGCATCG-3′)和M65-Myco R(5′-AGGCT(A/G)CCAT(G/C)G(A/T)CTGGTC-3′)[10]扩增相对分子质量为65 000的热休克蛋白(hsp65)基因的137 bp片段。该基因是所有分枝杆菌共有的,比其他靶基因具有更大的可变性,因此足以鉴定遗传相关物种。

楚神话中的图腾崇拜呈现出多样性。这是楚的同化各种文化和将不同国家的图腾纳入自身图腾系统的结果。我们只能从楚祖的姓氏,名称、头衔和名誉中看到楚图腾组织和概念的复杂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血液学与血液生化

由血液学结果(表1)可见,C-51、C-54、C-103单核细胞增多,但只有C-103的白细胞升高,这与鸟类(Aves)中炎症性疾病血液学单核细胞和白细胞同时增多[11]不一致。尽管在解剖中观察到动物肾脏损害,但其血尿素和尿酸仍在正常范围内,提示肾脏疾病可能很难通过血液生化检测确诊。ALT在血液生化数据中数值偏高,虽然肾脏病变也是ALT升高的主要原因,但是当发生肾脏疾病时,这些酶会在尿液而非血液中释放,ALT活性升高提示可能肝脏损伤[11]。本次报告中动物表现出AST活性增加,因4只四爪陆龟肝脏、四肢都有坏死病变,可能由败血症和内毒素血症引起与组织坏死相关的AST升高[11]。同时也观察到高蛋白血症,可能与慢性炎症疾病中的脱水和球蛋白质量浓度增加有关[11]。

表1 四爪陆龟的血液学和生化指标Tab.1 Hematologic and biochemical values of Testudo horsfieldii with mycobacterial infection

2.2 细胞学

关节抽吸物的显微镜分析显示,存在大量单核细胞,形态上与泡沫反应性巨噬细胞一致,抗酸染色阳性。

2.3 尸检

尸检时,观察到4只乌龟后肢的远端关节都有肿胀和浮肿。在肝、肺、脾、心脏、肌肉、肾脏和卵巢中观察到肉芽肿性病变,其中,肝脏均增大,边缘呈钝圆,颜色为黄色至棕色。在尸检的四爪陆龟中观察到与内脏痛风一致的病变。在C-51和C-103中,在肾脏表面和横截面均可见肾尿酸盐晶体沉积,与内脏痛风一致。在被检龟中,脾脏主观上增大。在C-50的肌肉筋膜之间的皮下组织和C-50、C-54的心包膜表面的组织中也发现了尿酸盐沉淀。在存在数个不规则坏死灶的情况下,C-51和C-103的心房壁厚度在主观上都增加了。C-51和C-54的肺部大量充血,大量的白色小结节随机分布在薄壁组织中。在胃肠道中未观察到明显损伤。胃中残留有部分未被消化的草。

2.4 组织病理学

在4个尸检龟中,均观察到肉芽肿性病变(表2)。在C-51中,受影响最大的器官是脾脏,脾实质被多灶性至合并的组织细胞性肉芽肿完全取代。在肉芽肿的周围和囊下空间中有散在的剩余淋巴样组织受压(图1A)。但是心脏、肝脏和肾脏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如肝存在典型的组织细胞肉芽肿,其中央有坏死碎片的核心,核心边缘是上皮样巨噬细胞,再外围是厚边缘的多核巨细胞,更外围是纤维结缔组织囊(图1B)。器官中的肉芽肿性病变大多与组织细胞性或混合性一致。在肺和皮肤中,发现了多处病灶内菌丝丰富的真菌性肉芽肿。

在C-50中,受影响较大的器官是肌肉、皮肤和肝脏。在肌肉和肝脏中,主要是组织细胞性肉芽肿,而在皮肤中,组织细胞性肉芽肿和混合性肉芽肿以及异嗜性肉芽肿都被检测到。

在C-54中,卵巢、肝和肺显示出散在的异嗜性和混合性肉芽肿。

在C-103中,脾脏的结构完全消失,并被组织细胞性肉芽肿和混合性肉芽肿所取代。肾脏、肝脏和心脏也有多发性肉芽肿,既有组织细胞性的又有混合性的。

在所有样本中,抗酸染色均显示肉芽肿性病变中存在可变数量的耐酸生物,抗酸结果阳性,分枝杆菌同时存在于巨噬细胞的细胞质中,并分散在肉芽肿的坏死中心。

2.5 细菌培养和PCR

延长培养时间(10周),随后进行HPLC分析,得出1种霉菌酸模式,类似于非结核分支杆菌。所有抗酸阳性标本均产生了预期大小的DNA片段。为了进一步鉴定感染的分枝杆菌菌株,直接对hsp65的PCR产物进行测序。4只四爪陆龟标本在氨基酸水平(44个氨基酸残基)上与结核分枝杆菌的hsp65序列显示出最高的相似性。在所有4种样本下均确定了物种级别的明确分类;序列分析显示与非结核分支杆菌的相应序列具有100%的相似性。

3 讨论

传染病可导致圈养爬行动物的大量死亡,如果在早期诊断,可以适当治疗。革兰氏阴性细菌是最常与传染病有关的病原体,而革兰氏阳性菌(如分枝杆菌)很少与爬行动物的疾病相关[14]。分枝杆菌在水中无处不在,爬行动物感染通常是不适当的处理(应力,温度、湿度和营养不足)所致[15]。尽管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据Mitchell[15]报道相比于其他爬行动物该病更常见于龟类。

分枝杆菌感染可能会出现各种临床体征和病变,具体取决于物种以及受影响的器官和系统。本研究中的四爪陆龟受到肉芽肿性病变的影响,肉芽肿性病变位于后肢、尾巴、肝脏、肺、心脏、肾脏、脾脏和卵巢的远端。

由于缺乏特定的临床体征,爬行动物中的分枝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可能很困难。所有肉芽肿性病变伴有体重减轻的情况下,都应考虑感染分枝杆菌[15]。

许多细菌、真菌和寄生虫感染爬行动物倾向于发展为肉芽肿性炎症,根据病因,宿主的细胞反应、外在因素(例如温度和病程的慢性)可将其分为嗜异性、组织细胞性或混合性感染[8]。在急性分枝杆菌病中,干酪样病变主要与嗜异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有关。在慢性分枝杆菌病中,典型的肉芽肿性炎症伴随结节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流逝,肉芽肿的发展范围从致密的嗜异性粒细胞聚集和中央坏死,到更复杂的肉芽肿,其中包含被大量巨噬细胞包围的干酪样中心,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这些通常由致密的纤维囊在周围界定。在四爪陆龟中观察到的肉芽肿大多是组织细胞性的,但也有混合性的。这些动物可能在冬眠时已被感染,因此分枝杆菌感染变得相当慢性[15]。

四爪陆龟C-51还表现出多发性真菌性嗜异性肉芽肿和混合性肉芽肿,并伴有病灶内菌丝。陆龟的真菌病患病率似乎较低,但环境温度低和免疫力低下的动物通常被认为具有潜在感染可能[16]。在本研究中,因为动物脾、肝和肾被大量分枝杆菌肉芽肿严重破坏,应该会影响免疫力,所以这可能是机会性真菌感染。

分枝杆菌在爬行动物中的传播方式尚不清楚。患有肌肉骨骼和免疫系统疾病的动物更容易感染,其他风险因素包括应力、营养失调和慢性疾病,以及皮肤损害(包括微芯片应用)也被认为是分枝杆菌感染的重要因素[15]。在报告中的四爪陆龟在冬眠期,白细胞值处于最低水平,使它们更容易受到感染。啮齿动物(如鼠)咬伤龟,会引起皮肤的病变,增加分枝杆菌感染的概率,特别是在休眠期间动物更容易感染,咬伤通常使龟外壳、四肢和尾巴等较远端部位出现病变,但本报告中四爪陆龟未观察到此类迹象。口腔和口腔的病变已被认为可增加爬行动物的感染[16],但是,这不太可能在本报告的四爪陆龟中起作用,因为在其舌头和胃肠道中均未观察到病变。

爬行动物通常被当作宠物饲养。当被感染的动物没有临床症状时,一般不予治疗,则可能会将疾病传播给人类,且传播的风险更高[5]。对爬行动物分支杆菌感染的治疗局限于使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或阿米卡星等,由于人畜共患病的可能性和治疗的困难性,在全身性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中应考虑安乐死。

综上,尽管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在爬行动物中很少见,但有必要采取严格的卫生和预防措施,尤其是对于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受严格保护的物种。如果将圈养的动物用于再引进项目,则控制措施应更加严格,以防止病原体在野生种群中引入和传播。

猜你喜欢

组织细胞性病变抗酸
北京协和医院首次揭示中国成年LCH患者病变组织基因突变谱
抗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与Ziehl-Neelsen法在抗酸分枝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比较
抗酸染色法、细菌培养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在分枝杆菌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继发囊性病变的影像特征分析
血清Cyr61 mRNA、Angptl4 mRNA联合检测对良恶性卵巢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乳腺囊实性病变的应用现状
颈部囊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和MRI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
物质进出组织细胞演示模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郎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何时服用抗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