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补贴与中小板企业创新能力——基于两权分离的调节作用

2021-11-14

保山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小板财政补贴股东

刘 蕊

(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我国经济现阶段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时刻,为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有必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一个国家或企业能否保持持续性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其创新能力。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中小板企业发挥重要作用,对改善就业与民生问题、促进创业创新等方面做出的贡献不应被忽视。中小企业板为具有科技含量的成长性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发展平台,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成长。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板企业必须要加大高投研支出进而形成竞争优势,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研发创新是我国中小板企业谋生和成长的必经之路。一直以来,国家针对中小板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低,但由于企业所处环境存在各种因素变化的复杂性,这些政策是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值得我们探究。关于财政补助与企业创新的关系研究,在学术界并没有达到一致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财政补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企业研发可能导致的亏损,适当分担企业研发风险,缓解企业融资难、贵的困境[1]。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有了政府补贴后,存在着依赖心理,从而减少了创新投入,即存在着挤出效应。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从现有文献来看,从不同角度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较多,但从公司内部治理第二类代理问题角度研究的论文较少。因此本研究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探究财政补贴对中小板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考察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度在财政补贴与中小板企业创新能力之间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1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

1.1 财政补贴与中小板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光靠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够,还应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在创新活动中所需要大量的资金不仅来源于内部股东,还需借助外部资金。国外学者Arrow(1971)提出企业研发活动的外部性,导致企业研发产出可能会出现亏损,因此需要政府提供帮助,纠正市场失灵,使得研发创新对企业而言成为一种有利的活动[2]。财政补贴就是政府扶持企业创新最常用的政策工具之一。财政补贴即政府部门以直接资助形式,分摊企业研发成本,分散创新带来的风险。根据成本效应和融资效应,企业的研发活动高风险、高投入且外部性强,而财政支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纠正市场失灵,有效提升企业参加研发活动的热情[3]。政府的财政扶持给企业提供了“信用背书”,有效解决外部相关利益者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企业外部融资带来了方便,分担企业的成本投入[4],在一定程度上为创新活动扫除障碍[5]。另外,政府通过直接补贴的方式能够弥补企业技术外溢损失,提供一个较好的企业外部环境[6]。

提升创新参与积极性,提高创新产出价值是财政扶持企业的根本目的。学者肖作平(2010)认为,作为产权保护的一种替代机制,政府的优惠补贴能使公司更容易筹措资金,提升创新能力。财政扶持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企业拥有着政治背景,帮助企业吸引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投资,激发企业研发信心[7]。学者王晓君(2018)从行业景气度的研究视角,发现财政补贴对研发投资的“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影响作用是交替存在的[8]。学者张志元(2020)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证明了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提升效果,且供给侧改革增强了该效果[9]。学者潘雄锋(2020)提出政府的资金支持决定着企业研发创新的战略方向,为企业提供必要条件的基础设施,为增强科技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10]。张炳发等学者(2020)发现财政补助还可以缓解融资约束带来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投资强度[11]。综上,政府以财政补贴这种直接资助的方式可以与企业分摊研发成本,分散创新带来的风险,给企业提供较好的创新环境,使得企业更加专注于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提出假设如下:

H1:财政补贴有利于提高中小板企业的创新能力。

1.2 两权分离的调节作用

随着公司制度兴起与演变,股权的分散化与管理的专业化,经营管理者拥有着对企业的控制权,而公司股东慢慢地丧失了控制权,只拥有着资本所有权,从而出现了“两权分离”。两权分离的概念是由学者La Port提出[12],是指资本所有权和资本运作权的分离。即所有者委托他人完成管理运作任务。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中小股东一般不能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因为持有股份占比低,其拥有较少的话语权,再加上对代理人的监管成本高,“搭便车”的现象难免会出现[13]。由于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为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最大化私利提供了机会[14];研发回报存在滞后性,导致两权分离会抑制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影响企业长期价值,不利于企业创新发展[15]。从资源基础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研究发现,当两权分离度大,控股股东会出于自身利益的保守考虑,通过向经营者传递信号,让其产生压力从而阻碍创新活动[16]。企业专注经营创新活动的动机低,控股股东通过侵害中小股东利益获得私益[17-18],进行掏空和利益转移活动[19],以直接或间接的剥削方式破坏创新活动表现,导致研发投资产出低、效率低[20],负向地影响着企业的绩效[21]。两权分离度增加股东的掠夺行为,同时还可能导致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代理冲突加重。内部管理者可能会通过经营权为控股股东输送资源,从而损害外部投资者权益[7]。控股股东控制权与其所有权的分离程度还对企业的价值存在着支持和掏空效应。当两权分离度较小时,企业控股股东利用私人资源对企业进行支持的动机,对公司价值有着支持效应;当两权分离度较大时,企业控股股东为获取私利,对企业进行掏空,即存在着掏空效应[22]。

综上,当两权分离度较大时,控股股东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的保守考虑,加上创新活动的高风险与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企业将财政扶持资金更多用于风险低、效果较好的项目,而忽视了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如下:

H2:两权分离在财政补贴与中小板企业创新能力作用机制中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

2 样本选取与模型设计

2.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选取的样本为2015-2019年非ST/ST*股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国泰安经济数据库、Wind数据库及上市公司年报。经过筛选,删除数据不完整的公司,最终获得538家企业共2690个样本观测值。通过Excel与stata15.0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数据处理,并对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的winsorize处理。

2.2 变量定义

对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分为创新投入水平和创新产出水平两种[16]。考虑数据可得性,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采用研发创新投入来衡量中小板企业的创新能力,研发创新投入用企业的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表示。解释变量主要为政府财政补贴(SUB),调节变量为两权分离度(Seperation)。本研究选择的变量及其具体的计算方法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表

2.3 模型设计

本研究采用的是中小板企业的面板数据。因此,通过现有文献普遍采用的Hausman检验来选择模型,由于统计量为127.90,且p值为0.000,故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同时,综合考虑个体、时间效应,选择构建的是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模型(1)是为了检验控制变量对中小板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模型(2)的构建是为了检验H1是否成立,模型(3)是为了检验H2的调节效应是否存在。其中,ηi代表不可观察到的个体效应,σit代表随机扰动项。

亚特兰蒂斯拥有1314间客房,寓意“一生一世”。除了5间独具个性的水底套房,其他客房分布在6~55层,可以俯瞰和远眺不同角度的海景。奥西亚诺海底餐厅提供创新烹制的全球经典菜式,主打新鲜海味,人们可以在那里品尝到各色西式美食。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可透过餐厅的落地窗将水族馆的美景尽收眼底。

3 实证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本研究选取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2结果来看,样本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研发强度最小值0.07与最大值24.39之间差距大,说明企业间创新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解释变量研发补贴定义为财政补贴与企业总资产的比值,从均值0.00509可以看出,政府对中小板企业创新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作为调节变量的两权分离度,从其平均值(4.235)、最小值(0)与最大值(26.65),可以看出中小板企业整体上两权分离度不大,但中小板企业间股东的两权分离度存在着较大差异。控制变量中资本结构、盈利能力以及股权集中度的最大值、最小值之间相差较大,说明有必要对其进行控制。由于统一选择中小企业板为考察对象,从表2中企业规模(size)数据可以看出样本企业之间相差不大。

表2 描述性统计

3.2 相关性分析

通过表3中相关性检验系数结果发现,中小板企业的创新能力与财政补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正数(0.188),初步验证了H1。选取的调节变量(两权分离度)与被解释变量(企业创新能力)显著负相关,通过了0.01水平的检验。表3的相关性系数结果初步验证,变量之间没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3 相关性分析

3.3 回归分析

利用stata对2690个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实证结果见表4。总体来看,模型R2结果体现出模型拟合较为理想,F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表4 回归结果

在模型(1)仅含控制变量的回归分析中,中小板企业的资本负债率(lev)与创新能力(Inno)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负债占比高,决策者会因考虑到创新活动的风险而降低研发创新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随着企业规模(size)的扩大,创新活动存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中小板企业的创新能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对样本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系数符号为正,但并不显著。

从模型(2)的回归结果来看,财政补贴在1%水平上的显著系数为44.628,表明财政补贴对中小板企业创新能力的有效性,随着财政补贴力度的加大,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假设H1得到了验证。

在模型(3)回归之前对财政补贴(SUB)和两权分离(Seperation)进行了中心化处理,再将中心化后的财政补贴与两权分离度进行相乘形成相应的乘积项,最后才对其进行回归,这有利于减小乘积项与变量之间可能会造成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解释变量(SUB)与调节变量(Seper‐ation)交互乘积项的系数显著为负,即控制权与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度在财政补贴与中小板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作用机制中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随着两权分离度的加大,导致政府财政补贴对中小板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减弱,即假设H2得到了验证。

3.4 多重共线性检验

使用VIF法检验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表5中变量的VIF值都小于2,因此在模型变量间没有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模型的结果有一定的说服力。

表5 多重共线性检验

3.5 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实证结果的可靠性,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改变因变量的衡量方法,参照宋清等学者的做法[23],将研发投入(RDsum)直接作为代理变量进行回归,具体结果见表6;改变政府补贴的衡量方法,对政府补贴取对数(lnsub)并作为变量进行回归,具体结果见表7。根据表6、7中的数据可知,分别改变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衡量方法后,政府补贴与中小板企业创新能力仍然显著正向相关;政府补贴与两权分离度的交叉项系数也都显著地负相关,稳健性结果与上文一致。

表6 稳健性结果(一)

表7 稳健性结果(二)

4 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研究选取全国538家中小板公司为样本,对样本公司在2015-2019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从资源基础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实证分析公司内部治理对政府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的影响,得到结论:财政补贴与中小板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正相关;财政支持能够很大程度上纠正市场失灵,分担创新风险,缓解融资问题,从而刺激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提高创新能力;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度在财政补贴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中起到显著地负向调节作用。控股股东掌握着较高的资源支配权,为了最大化私人利益,他们往往会通过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掏空或利益转移活动,阻碍企业的创新活动。

基于以上的研究分析及结论,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强对中小板企业创新活动的财政扶持,改善企业研发所依赖的融资环境。政府的扶持有利于为企业创新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机制,因此政府应保持财政扶持的持续性。其次,政府在对企业进行财政扶持时,应该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尤其是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所研究的两权分离度负向地调节财政扶持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治理问题影响着政府扶持的有效性,因此企业内部治理问题需要在政府扶持前考察清楚。再次,应完善对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机制、对控股股东的约束机制。应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强化关联交易监管[24],减少利益输送等行为的发生。最后,企业自身应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积极参加研发创新活动,将注意力转移到核心优势的建设上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有效利用财政资金。另外,企业应加强内部员工的创新意识与责任意识,提高企业整体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中小板财政补贴股东
19年一季度中小板涨、跌幅前50只股票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中小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中小板)
尤溪县城市公交事业发展的思考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明细
2015年A股中小板涨跌幅前50名个股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