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中新型健康教育模式的应用价值评析
2021-11-14屈俏红
屈俏红
(临海市中医院,浙江 临海 317000)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其首位[1]。在世界范围内,冠心病的发病率为14.4%,因其死亡病例数占总死亡数的25%[2]。对冠心病的控制策略重点在于二级预防,以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提高其生存质量。健康教育是进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其不仅是要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重要的是促进其健康行为。掌握知识是基础,但若缺乏信念和行动,知而不行,则难以达到健康教育效果[3]。因此,选择健康教育方式也非常重要。新型健康教育模式是通过医护合作,运用网络化平台,对患者实施多元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以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提高其自我管理技能水平,促进其功能恢复[4]。本文对该模式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9 年2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136 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 例。观察组中男性37 例,女性31 例,年龄42~78 岁,平均(60.67±4.93)岁,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27 例,Ⅱ级30 例,Ⅲ级11 例;对照组中男性39 例,女性29 例,年龄41~78 岁,平均(61.02±4.78)岁,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28 例,Ⅱ级28 例,Ⅲ级12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认知、交流障碍;(2)恶性肿瘤、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损害;(3)精神障碍。
(二)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包括发放冠心病防治知识折页、口头告知患者冠心病的诱因、治疗方式、进行体重管理、保持健康的饮食、情绪稳定,适度的运动、病情监测等。观察组给予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1)组建健康教育小组,成立有2 名医师、4 名护士、1 名临床药师组建冠心病健康教育小组,选举1 名主管护师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均具有较强的健康教育能力。小组负责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调整,对患者进行调查。每周向科主任汇报1 次,每2 周于科室会议上交流1 次。(2)认知教育:将冠心病的基本知识、护理知识、并发症预防等知识制成画报、视频,供患者及家属观看,同时利用微信、微博、软件APP 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每周3次于下午3 点钟后在床边进行1 次面对面宣教,每周五下午于小教室举办1次培训,举办1 次病友交流会。培训和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饮食管理、用药指导、情绪管理、自我管理应对方式等。每次培训后,了解患者在疾病认知、自我管理技能等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行反复宣教。(2)心理指导: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结果进行针对性疏导。对焦虑、抑郁者,鼓励其进行倾诉,说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对其进行安抚、鼓励,引导其培养兴趣,或通过看幽默的电视片、听欢快的音乐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不良情绪;对孤独、自卑者,鼓励其家属多与其交流感兴趣的事,引导其参与病友的交流或其他活动,帮助其获得社会支持;对悲观、沮丧者,采用正面暗示法,多给予鼓励,介绍成功案例,重燃其对生活的希望。(3)饮食指导:指导患者掌握热量的计算方法,根据个体需要合理搭配食物。(4)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作用机理、功效、服用方法、不良反应等,并使其了解遵医用药的重要性,学会不良反应观察。(5)出院指导:出院时再次了解患者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6)出院后健康教育:每2 周电话随访1 次,每月门诊复查1 次,通过医生个人网站、微信群、QQ群进行远程管理,除了定期推送相关知识外,医患之间可以在线交流,也可以将问题发放到微信,由专人解答,患者之间也可以交流。共干预6 个月。
(三)观察指标
1.自我管理行为调查,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进行调查,包括4个维度,共21个条目。2.生活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共5 项,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四)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 软件包,均数比较用t 检验。
二、结果
(一)两组CSMS 得分情况 两组干预后CSMS 各项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CSMS 得分情况比较(±s,n=68 例)
表1 两组CSMS 得分情况比较(±s,n=68 例)
(二)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SAQ 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Q 评分比较(±s,n=68 例)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Q 评分比较(±s,n=68 例)
注:a 表示与干预前比较P<0.05,b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见表2。
三、讨论
冠心病与患者的生活方式高度相关,其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在疾病控制中有重要作用。调查发现,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低[5]。常规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相比传统健康教育模式,新型健康教育方式更加多元化,包括面对面宣教、多媒体宣教、操作演示、图文讲解、医患角色互换、在线互动、病友之间的交流等方式,患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其中,从而引发了其主动参与的兴趣,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同时也为医患之间、患患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健康教育手段更个体化,实施者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个性特征、自我管理水平、疾病分期等确定宣教内容,并根据患者的薄弱点进行重点讲解,采用一对一的特定式提问[4],利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引出患者的问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答、解决,患者接受程度高,从而提高了宣教效果。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互联网信息技术继续为患者提供延续化服务,以对相关知识进行强化,避免遗忘,同时及时发现患者在院外护理中发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本研究中,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项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与资料报道一致[4,6]。提示新型健康教育模式较传统宣教方式更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在新型健康教育模式中,我们采用了医护合作式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职责不同,健康宣教时侧重点也有差别。患者多认为医师更具有专业性、权威性,对其更加信任,因此,医师参与健康教育,更利于增加患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临床药师的加入,也使患者的用药指导更加专业、更加全面。总之,医师、护士、临床药师各自发挥专科优势,各有分工,有互相协作,共同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其健康行为的形成,提高了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