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价值观表达逻辑及运行机制研究

2021-11-14颜美艳

声屏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综艺价值观文化

□ 颜美艳

自2017年以来,文化类综艺电视节目异军突起,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社教类综艺节目。它们不仅在与传统歌舞选秀类综艺节目的激烈竞争中存活下来,还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润物细无声式的价值观引导获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一股“文化清流”。而此类节目都有着鲜明的共同点,即节目内容与环节设计制作精良,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破传统灌输模式,提供了舒适、愉悦的视听感官体验,吸引了各个年龄段观众的注意力与兴趣,形成了全民互动的热潮。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与电脑的普及,各种面向不同受众的网络综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观看更为自由、内容更为多样、模式更为多元的网络综艺节目。而这些网络综艺节目大多数本着“娱乐至上”的心态以吸引眼球、博取关注和吸引流量为目的,质量良莠不齐,没有起到积极的文化传播作用。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认为,现代社会的迅猛变化造成了社会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的混乱,大众传媒应成为人们的引路人,教导人们正确看待社会新近形成的各种意识形态。

在这个大环境下,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为了确保自身对观众的吸引力,也在力图寻求变革,即通过优化设计、突出社会价值观引导作用,加强节目综合表现力,继而为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长效发展创设有利的辅助要件。当今社会,人们工作及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停下来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极易在这种“钟摆式”的生活中迷失自我。而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满足了观众对于追求更高文化水平、更多文化知识的精神诉求,使得观众在参与文化知识的角逐与对抗中抛却空虚和麻木。

本文比较具有典型代表价值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研究它们的节目运行机制,并分析其关于价值观传递的表达逻辑。

反向创新思维,在“表面娱乐时代”做“深层次文化综艺”

电视节目的播出与受众的接受能力紧密联系,电视文化类节目的播出与受众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氛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新时代以来,国内的电视综艺节目数量及种类不断增多,但部分电视综艺节目存在着依靠引进、刻意模仿、缺乏创新等问题,节目的环节与内容形式都缺少“中国精神”“中国风貌”的时代表达与传递。有部分媒体人开始反思,认为当前电视台应当致力于制作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展现民族风貌、传递正确文化价值观的综艺节目,而不是一味随波逐流,屈服于大众市场娱乐需求。同时,观众也在过度的娱乐浸染下产生了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观看需求,《中国青年报》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89.3%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存在“文化缺失”的现象,61.0%的受访者希望能够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制作更多类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如此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承载着传递新时代主流价值观的使命应运而生,而这正是电视综艺节目理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当为娱乐而娱乐的综艺节目充斥荧屏,一颗颗曾经平静的心不再平静,但即便如此,泛娱乐化汹涌的波涛下仍潜藏着人们对于文化知识的渴望,希望匆忙的脚步能等一等滞后的灵魂。

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一种兼顾娱乐性的具有文化内涵的电视节目,其首要使命是传播文化,它不仅能够满足在当下快节奏社会中的观众观看节目时的娱乐性、放松性需求,同时还填补了当下人们心灵与精神上的价值缺失。央视出品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逆娱乐社会思潮的反向创新,把握了当下年轻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消费需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通过诗词知识比拼及赏析的形式,让观众感受诗词魅力,提升欣赏品位,提高文化内涵。《中国诗词大会》没有天花乱坠的节目噱头与包装,也没有赚取眼球与流量的当红流量明星,参赛选手都是各行各业的平凡人,通过选拔进入节目。就是这样一个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又“接地气”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第一期播出就取得了该时段收视率全国第一的成绩。

之后,央视相继推出的《见字如面》《朗读者》,虽各自呈现的具体内容不同、传播的文化方向不同,但它们的共性显而易见——守住大众媒介的社会责任底线,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人们的精神家园,在这个快节奏与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做传递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慢”综艺与“深层次文化”综艺。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曾这样评价:“这些节目都是慢下来、静下来,读信、背诗、朗读、访谈,用稀缺而有价值的内容来做电视。”

营造、提供舒适愉悦的视听感官环境与体验,奉行“寓教于乐”的文化传播理念

在此之前,曾经有一档节目红极一时,那就是名家荟萃的大型历史文化讲座节目《百家讲坛》。易中天、于丹、纪连海、钱文忠等一批知识分子凭借其渊博的知识以及幽默却不失严谨的讲述方式为全国人民所熟知与喜爱。在电视节目娱乐化浪潮的冲击下,《百家讲坛》亦难逃没落,尽管结果令人唏嘘与遗憾,但这也是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观众自由选择的必然结果。当初这档节目之所以能够火起来,靠的是新颖的专家评书的形式,一人、一桌、一个话题、一本书就能够展开,所讲授的内容平实易懂却又妙趣横生,广大观众第一次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名家大师,聆听他们的讲述,引起全民热潮实属意料之中。但几年下来,《百家讲坛》仍沿袭节目创立以来这一套模式,依旧是一人、一桌、一个大家熟悉的文史话题,久而久之,观众对《百家讲坛》产生了审美疲劳,其注意力很快就被其他娱乐性的选秀、才艺、音乐性节目所吸引。

面对严肃类文化综艺节目的传统困境与难题,社教文化类综艺节目从强调节目的外在表现力及调适节目环境的应景性两方面进行了创新,在吸取如《百家讲坛》等节目的经验教训后果断更替之前文化类综艺节目中那些陈旧单一的传统节目设计理念,引入一些符合时代潮流且具有鲜明特色的视听装饰,有目的性地改变其在节目环境布置设计中的道具、整体色调、配乐、互动站位等。

《朗读者》大胆创新,以真情实感为节目侧重点,加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声情并茂的朗读,再配上恰到好处的舞台造景与引人入胜的背景音乐,充分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同时,《朗读者》意识到单向性灌输的节目形式不再为观众喜爱之后,还在线下开展活动,邀请广大普通群众一起参与朗读名著经典,选取其中经过筛选的优秀朗读片段在节目中播放,在双向互动中引燃了全民的阅读热情。

《国家宝藏》创造性地提出集真人秀、舞台剧、纪录片、演播室综艺等于一体的“纪录片+综艺”模式与“多媒体影像+文物”的制作方式,它将厚重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既保留了纪录片的科普与真实,又增加了综艺节目的趣味与通俗,兼具文化内核、综艺外壳及纪录气质,用历史讲述文物,用文物追溯文明,用文明演绎传承。《国家宝藏》深挖文博领域,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中国九大博物馆合作,每个博物馆推荐三件“镇馆之宝”,节目组为每件宝藏配备一位“国宝守护人”,守护人由考古学家、综艺明星、知名演员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组成,由他们来讲述国宝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演绎文物身后的历史故事,仿佛将观众带回到了文物所在的历史时期。节目形式生动有趣,又包含历史文化知识,让观众在鉴赏文物的同时,了解文物身上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及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国家宝藏》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寓教于乐”的文化价值观叙事表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一个优秀的、广受欢迎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充分必要条件。

走“真挚”路线,以感性为载体进行文化价值观念传递

以明星为核心卖点的真人秀节目在电视综艺中占据较大的市场,并形成了一批忠实的观众群体。然而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却一直备受质疑,时常被“吃瓜网友”推上媒体热搜。贴近生活实际的节目内容展现,能够帮观众建立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准确认知,避免形成脱离现实的、扭曲的价值观念。如今的综艺节目虽然都号称秉承“真实”“返璞归真”的制作理念,但基本上所有节目在实际制作过程中,通过后期剪辑与艺术加工来迎合观众的喜好以呈现更好的节目效果,“真人秀”变质成了“作秀”。以之前备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的湖南卫视制作出品的《变形记》节目为例,因为节目组的剪辑与字幕引导,被交换到农村体验生活的城市少年王境泽被描绘成一个任性、冲动、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的问题少年。看似客观的视觉画面呈现最初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与赞扬,但之后在社交媒体上流出的录制原片却暴露了剪辑后成片的“伪纪实”性。原来,“问题少年”王境泽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性格开朗、大大咧咧、幽默风趣……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演员的诞生》这档节目中,参演嘉宾著名女演员袁立的举止言行被节目制作团队剪辑得支离破碎,给观众留下了喜怒无常的负面印象,愤怒的袁立直接在微博上为自己叫屈,并表示节目早就内定了淘汰结果,这场“真人秀”并不“真”。这种单纯为吸引关注与流量、盲目追求展现效果而不惜通过后期剪辑甚至是再创造来制造剧情的节目比比皆是,这完全背离了“真人秀”综艺节目客观反映生活以及传播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生活价值观的初衷。“真人秀”节目如果没有了对于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坚持,哪怕在一开始因为丰富的人为制造的剧情获得观众的兴趣与关注,其最终必然摆脱不了被观众抛弃的下场。

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一定是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映射,通过观照现实触动人们关心、关注的敏感点,纯娱乐、浅娱乐的思维只会让节目空洞乏味。

《见字如面》就是一个如春风轻拂般令人愉悦的真正有社会价值的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是在朗读信件之前对当时所处环境做一个总体介绍,第二部分是由节目邀请来的社会公众人物对信件的深情朗诵,最后一部分则是对信件书写背景的解读。三个环节的设置为观众提供了每一封信所处的时代、环境所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信中的相关内容,而声情并茂的朗诵则能够带领观众一同去体会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某期节目中,台湾著名女演员归亚蕾朗读萧红写给抗战一线的弟弟的信,当念道:“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灭亡的!”配上她充满感情且极具渲染力的朗诵,观众仅仅在视听语言环境下就能深切感受到当时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抵抗精神的喷涌,仿佛自己就身处在当时水深火热的中国。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国情感带给观众的感动是难以用言语表述的。在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爱国精神从没有过时,反而显得更加重要与珍贵,这样极富感情的爱国教育正是我们如今所极度欠缺的。

《见字如面》以书信为引贯穿整个节目,并不只是向观众普及书信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或号召人们重拾写信这一传统的交流方式,也不是简单地推敲信件的文笔用词,而是为了展示由信件所引出的宏大的历史背景。不同于《朗读者》从讲述者本身挖掘节目的故事性,《见字如面》与众不同的核心内容是将个人故事融汇于文字。这其中有亲情有爱情,有山河有国家,有小情小爱,更有宏伟大爱。各种复杂叠加的情感在书信汇集并喷涌而出,让人的思绪回到旧时光中,在缅怀历史记忆的同时回味书信中蕴含的真挚情感。这种“不掺有一丝水分”、真挚的互动式的情感传递更为直接与深刻,更容易进行价值引导,产生精神上的价值观念共鸣,也是此类文化综艺节目能“叫好又叫座”的根本原因。

结语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当下的中国各类思潮与观念涌动,呈现多元化、包容化的特征,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歌舞类、选秀类等娱乐节目固然有其生存土壤,但绝不应该成为电视台保证流量与关注度的“掌上明珠”。新时代呼唤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的优质电视节目,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异军突起,归因于它们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浇灌以真挚的情感与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浮躁与不安的社会中给大众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与温暖。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与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摸索,要想获得观众的尊重与喜爱、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只有不断创新更好地将教育性与娱乐性融合,才能既赢得市场又赢得人心。

猜你喜欢

综艺价值观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的价值观
年味里的“虎文化”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谁远谁近?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