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策略探究
2021-11-14
(福建省大田县文化馆 福建 三明 366100)
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各类文化活动的需求显著增加,合理有效地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最大程度丰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可维持社会秩序稳定,增加我国文化实力,提升人民群众综合素质。为此,在组织开展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需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分析群众实际需求,找准切入点,统筹安排,以确保各类文化活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新时期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作用
(一)提高群众身心健康水平
群众文化活动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要目标。新时期,我国已经步入信息互联网时代,各类电子设备广泛普及应用,长期使用这些电子设备不利于身心健康。通过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可引导人们走到室外,积极与人交流沟通,减轻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进而促进身心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现阶段,大部分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为离退休人员及企业职工等,活动的主要类型以文艺晚会等为主,这些活动无法满足年轻群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为此需对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重点关注活动的文化艺术内涵,并积极开展形式创新,实际开展活动期间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通过民间舞蹈、徒步、自行车、登山、元宵节灯谜等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实现身心健康水平与文化艺术水平的同步提高。
(二)提升群众思想道德水平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通过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丰富群众的精神世界,提高其思想道德综合素质,有助于改善群众整体精神面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进步。为此,各地区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期间需注重活动的文化艺术内涵,以群众为活动的核心及主体,建立常态化文化活动机制,鼓励不同年龄段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进而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进步。
二、新时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问题
(一)群众参与热情不足
新时期,各个地区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常见的活动包括群众性文艺汇演、广场舞、扭秧歌、集体健身操等,各个学校为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广泛组织辩论赛、朗诵比赛、唱歌比赛等活动。这些群众文化活动普遍存在群众参与热情不足的问题,这与活动组织策划等因素相关。负责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相关人员对活动的理解过于主观,缺乏精细化组织策划,对活动参与者的实际需求分析不足,进而导致群众对此类文化活动缺乏兴趣。同时,很多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大于内容,活动组织者注重活动场地及舞台等形式设计,忽视了群众对文化活动内容的要求,这也导致各类文化活动无法发挥出应有的良好作用。
(二)活动形式内容过于单一
当前,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文化素质逐步提升,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同步提高。现阶段,信息互联网技术在各个行业得到全面普及推广,人们获取文化资源的渠道逐步拓展,传统的文化活动形式及活动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目前,很多地区在实际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期间依然采取传统的大合唱、全民健身操、广场舞、读书比赛等形式,活动形式及内容陈旧落后,且缺少科技含量,无法满足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因此,新时期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需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引入科技元素,有效创新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及形式,确保相关活动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策略
(一)以传统文化艺术为切入点,合理引导组织群众
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服务群众并面向基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期间需要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以带动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各地区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期间要分析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将其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合理融入地域文化特色相关内容,进而提高文化活动的艺术性及趣味性,使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比如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各地区可利用中秋节的文化艺术内涵,组织群众赏月,制作月饼,并举办中秋歌会等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期间要加强对群众的组织与引导,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群众在文化互动中自我服务、自我表现、自我教育,使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核心,在文化互动中充分认识自我,并能够有所收获,以此来确保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转变传统的文化活动模式,使文化活动形式及内容均能够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二)群众文化活动工作机制创新
新时期要坚持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此来实现文化强国。在具体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相关地区需创新工作理念及工作模式,转变文化活动开展机制体制,以超前的思维开展文化活动策划,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辩证思考,分析活动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以不断提高文化活动的组织领导水平。同时,需积极创新文化活动的组织领导机制及协调机制,明确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宣传部门等机构的职责范围,通过不同机构的协调配合,带动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另外,需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引导,建立完善的群众文化活动监督机制,评估文化活动的实际执行效果,针对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产生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确保文化活动符合民意,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在国家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同步开展集中性活动与分散性活动
现阶段,很多地区组织开展群众文化互动形式单一,内容缺乏足够的文化艺术性,导致参与者及观赏者均产生一定程度的审美疲劳,严重影响群众文化活动的实际效果,导致参与人员数量下降。群众对文化活动的要求显著提高,文化活动的具体内容也应与以往有所不同。传统的文化活动往往需要经过社区或文化中心等机构审批,新时期需要改变这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模式,鼓励群众自发举办小型文化娱乐活动,相关机构在开展文化活动期间积极为群众提供必要的支持,如场地支持及物资支持等,以此来满足群众对各类文化活动开展的基本需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需以小型活动为基础,利用群众自发组织的小型活动发掘相关文化艺术资源,并总结归纳这些小型资源,定期举办大型文化活动,鼓励群众在大型文化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以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应有的价值。另外,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期间,需对活动形式进行必要的创新,增加群众认同感,使参与者通过文化活动的平台能够结交更多朋友,实现思想的碰撞。群众文化活动形式的设计还需面向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开展运动类活动,如登山、徒步、钓鱼等,也可开展艺术类活动,如摄影、唱歌、舞蹈等,通过不同形式活动的合理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充分发挥示范性作用
为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的实际效果,需充分发挥示范性作用。相关机构需深入分析群众的心理特征,合理创建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突出文化艺术性特点,选择示范性社区或群众组织作为文化活动试点,对试点文化活动全程指导帮扶,使其成为文化精品活动。将具有示范作用的文化精品活动全面推广至所在地区的各个社区及民间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可将示范性文化活动作为样板,深入学习活动的模式及内容,以此来提高地区整体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水平。同时,各地区需积极组织群众文化组织交流活动,为群众提供文化活动平台,鼓励群众间相互分享文化活动的经验与心得,取长补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进,以此来实现个人及社会文化艺术整体水平的全面提高。
(五)构建新时期文化活动品牌效应
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创建不以盈利为目标,属公益性行为,其核心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足的精神支持。创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过程中需将文化活动的精神层面放大,以满足群众需求、发挥社会价值为主要诉求,逐步提高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及认可度,进而确保群众文化活动在新时期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构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过程中需加强策划与推广,依据新时期社会发展特点及群众需求设计活动主题,确定参与人群及宣传推广媒体,活动开展期间加强对活动现场的报道,并采取有效的活动后期宣传措施,同时合理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时间及举办频率,以提高人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创建过程中需不断创新,丰富和完善活动的内容,利用活动展示地方文化艺术特色,最大程度上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组织活动过程中要合理安排部署,确保活动设计方案得到有效落实,并保证活动参与者人身安全,以此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品牌的影响力,使其成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丰富业余生活的主要方式。
四、结语
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各类文化活动的需求逐渐增加,为有效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各地区需积极分析群众需求,结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特点,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涵,进而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