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内高校摄影作品的收藏

2021-11-14徐雪寒

剧影月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摄影

■徐雪寒

近十多年国外的摄影收藏市场迎来一波新的热潮,作品的价格成倍增长,也促进了国内的摄影收藏市场形成一股稳步上升的态势。中国高校的摄影收藏目前的现状是怎样?是否跟上了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是否能带动了社会对摄影收藏话题的关注,中国高校摄影收藏的意义与方法又是怎样的?这是我们值得深层次讨论的话题。

一、中国高校摄影作品收藏的现状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国内高校的摄影教育也发展了三十多年,目前国内开设摄影专业的院校已达九十多所,从综合类院校的美术学院到艺术类院校的传媒学院再到传媒院校的摄影学院。摄影教育的普及已惊人的速度在高校以及其他教育领域中蔓延。中国高校摄影教育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高校摄影专业在硬件上基本能够做到长期投入和与时俱进的更新。目前大多都具备了高端大气的专业摄影棚,进口的灯光设备,先进的机房和数字影像工作室。在软件的建设上,也能够定期购买原版的摄影画册,推动教师出国进修与访学等,应该说在这些软硬件方面我们已经非常接近发达国家高校摄影专业的水平了。

但是,在摄影收藏领域我们依然与具有先进教育水平的国外院校相距胜远。在谈及国内高校对摄影收藏这一话题时,大多捉襟见肘,甚至避而不谈。个别院校在举办一些活动时偶有发生摄影收藏的现象,但距离成体系有规模的摄影作品收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等高校在摄影收藏方面的认知与成功,目前的中国高校摄影收藏现状像极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高校摄影专业发展初期的那种“摆地摊”的状态。

二、中国高校摄影作品收藏的意义

1、提升观看感受。数字时代带来的影像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一幅幅电子文件的观看变得司空见惯与习以为常。然而,博物馆与美术馆举办的各类摄影作品展览还是会激起人们声临其境的探索欲,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人们对一幅作品的深入理解很多时候是建立在对被收藏的原作的观看及讨论的基础上。例如,笔者曾经在欧洲摄影博物馆观看到的马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1913—1954)拍摄的诺曼底登录的经典画面,模糊的晃动的盟军士兵的影像,冰冷的淹没到胸口的海水以及仿佛能听到的远处的炮火声,这种声临其境的感受相信只有在直面这幅藏品时才能体会到。同样,笔者在纽约当代艺术中心观看到的私摄影大师南·戈尔丁(Nan Goldin,1953—)的摄影原作;在泰特美术馆展出的美国FSA 计划中最具代表性的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 1895—1965)的全部作品;在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展出的当今时尚圈最炙手可热的鬼才摄影师蒂姆·沃克(Tim Walker,1970—)的系列作品《Wonderful Things》等,这种观看的心理感受和视觉震撼是任何电子屏幕或书籍都不能满足的。只有在观看这些被收藏的摄影原作时,我们才能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在创作中摄影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画面气氛的渲染与营造,以及不同纸张对作品质感的再现。这种面对藏品时真实与亲切的观看感受,记忆犹新的瞬间共鸣,使观众的欣赏过程变得独一无二,是促使高校进行摄影收藏的强大动力。

2、加强对摄影作品的深入研究。英国BBC 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摄影艺术百年史》(The Genius of Photography)中提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收藏机构收藏了两幅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1902—1984)的作品《半月山》,这两幅作品虽然拍摄的画面相同,但由于是亚当斯不同时期印放的,画面差别非常大。印放时间较早的那一幅不仅尺寸小,而且山体暗部的层次也非常少,远看几乎是一片黑。印放时间较晚的那一幅,尺寸要大很多,最主要的是能够清晰的感受到亚当斯在后期的暗房处理中,给予了暗部更多的曝光,使得山体暗部的层次更加突出,画面细节更加丰富。这两幅藏品的比对,清晰的体现出一代摄影大师在暗房处理中的技巧,同时也反应出他在不同时期对自己作品、人生的不同理解与表现。有意思的是,这两幅作品中印放时间较早,层次较少的那一幅价格缺更高。从作品再现到市场价格,这种对摄影史上名家名作的深层次解读,倘若脱离了收藏,必将变得平淡无奇,使得观众对摄影师、摄影作品、摄影流派、摄影的发展等各方面的理解变得肤浅。

目前国内高校的摄影专业均开设了《世界摄影史》的课程,但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并没有近距离观看过摄影史中的摄影原作。学生对摄影史中的名家名作的观看与理解也是停留在教师收集的网络中的大师作品的电子文件,原版摄影画册中作品的翻拍或扫描,或是教师在出国访学中翻拍的一些原作展览的现场照片。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对摄影作品的深入研究、对摄影史的学习兴趣,这些恐怕都不如在课堂上或阅览室里向学生展示学校收藏的摄影师的原作,来到兴奋、真实与刺激。冯建国老师在提及他在日本留学时,曾谈道日本高校在讨论摄影作品时,时常能结合自身的收藏向学生做展示,从而展开深入研究。

3、建立版权意识,维护知识产权。摄影诞生初期不被艺术界接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天生的可无限复制的强大属性。西方的摄影艺术家和收藏机构介于这一点,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了作品限量的做法,这种版权意识的建立使得艺术界开始接纳摄影作品,各大美术馆和博物馆摄影部的成立促使摄影收藏开始变为可能,同时这一切也提升了摄影师对作品版权保护的意识。反观国内,前些年摄影师对版权保护的概念非常薄弱,作品侵权现象屡屡发生,这几年随着版权法的推出,对作者版权的保护,限量发行的作品开始被市场接受,进入了收藏领域。专业摄影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研的重地,极其有必要给学生建立版权意识,未来这些学生有相当一部分都会从事与摄影艺术创作、摄影收藏、摄影出版等相关的工作。同时,作品版权意识的建立与维护也是体现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三、高校开展摄影作品收藏的方法

1、从收藏本校学生作品开始。国外高校收藏本校毕业生的作品已是惯例。日本大学摄影系从1950年开始,就将所有毕业生的毕业创作全部系统的收藏至今。中国高校每年毕业的摄影专业的学生就有上千人,这些学生的摄影作品经常会出现在国内外各大摄影艺术节上,出现在美术馆或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些甚至直接就在画廊里销售,被藏家收藏。中国高校能够系统的收藏本校毕业生的作品,将是高校建立完善作品收藏体现的一个良好开始。通过对作品整个版权的买断,或若干套作品的限量收藏,或某一时间段内的版权使用等各种收藏方式,逐步的搭建本校的收藏体现,从而活跃摄影作品收藏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创作信心,建立版权意识,加强社会和市场对年轻摄影师的认可。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收藏学生作品不是简单的文件刻盘或文档归类,绝不是一个电子文件的存储。它是对一件具体作品的收藏,这里涵盖了作品的展示尺寸、输出材质、装裱材料、存放温度等一系列与收藏标准相关联的收藏体系的建立,是连接作品创作、展示、销售的一个整体。

2、固定预算经费购买。1972年日本大学摄影系专门成立了“摄影原作收集委员会”,每年用固定的经费收集世界具有重要价值的摄影原作。本世纪初,该系的摄影收藏就达3000 多张,涵盖了跨越两个世纪160年摄影史上重要摄影家的经典作品。冯建国老师曾提及他在日本学习期间,在放大黑白照片感到迷惑时,便到收藏库借出安塞尔·亚当斯(Ansel Adams,1902—1984)的原作反复对照的体会与经历。这样的体会与经历相比是国内很多学生或摄影师都向往的。

中国高校每年都有科研基金和实验室建设经费,将摄影收藏这类的软性投入与摄影器材等硬件投入视为同等重要,提前做好预算,进行有针对性的购买,这样积少成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搭建自身的收藏系统。每年国内外各大摄影节、艺术博览会都能看到各类摄影作品的销售与收藏,作品的价格从几千到几万几十万不等,学校可以根据经费的预算,分层次、分类别、分主次的进行摄影作品的购买与收藏。分层次就是购买已故大师的原作、当代杰出摄影师的原作和年轻摄影师的作品,分类别就是根据摄影的不同题材、不同时代、不同流派有倾向性的选择收藏,分主次就是收藏某些摄影师的代表作和非代表作。当然以上分类没有一个绝对性,各高校还是根据自身的需要、经费预算的多少选择合适的作品进行收藏。

3、发起社会捐赠。近几年国内美术院校、传媒院校纷纷开设了自己的美术馆,各种摄影展览、摄影活动层出不穷,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密切。通过校内美术馆举办的各种摄影展览,吸收社会资源,让参展的摄影家能够捐赠一部分作品,这也必将丰富了高校摄影收藏的内容与数量。例如阮义忠、王宁德、陈漫等当代著名摄影师都曾向高校捐赠过自己的摄影作品。同时,高校在做科研项目时有些是围绕一个摄影史上的著名摄影家或摄影流派展开,有些在成立工作室时往往会和一些摄影师合作,有些还会聘请一些著名摄影家作为客座教授来讲学或开设工作坊,这些与摄影家密切接触的活动都是可以为将来发起社会捐赠做铺垫。社会捐赠的影响力往往是多方面的,高校摄影作品收藏达到一定规模后,也是一个向社会展示和回馈的好机会。通过展示收藏的摄影原作,与当地的博物馆、美术馆以及一些私人收藏机构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在服务当地经济的同时,也很好的起到了提升大众审美情趣。

结语

我认为高校摄影作品的收藏应该着重作品思想和艺术的创新价值,以及其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不是看谁收藏作品的价格高低,例如花几百万美元去买古尔斯基的《莱茵河2》或辛迪雪曼的《无名电影剧照》,而是希望我们的教学单位能够从从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的目标出发,同时尽快地建立和完善一个摄影作品收藏体系。从同一时期同一领域的摄影艺术流派到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摄影艺术流派,从著名摄影艺术家到非著名摄影艺术家,从著名摄影艺术家的非代表性作品到非著名摄影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及当下涌现的各类摄影新锐等。高校的摄影收藏不是藏家们小圈子的孤芳自赏,也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投资。中国摄影收藏市场虽然处在起步阶段,但是蕴含着巨大的发展升值空间,高校的摄影收藏要通过对不同门类、不同价格、不同体量的摄影作品进行收藏,在丰富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提升高校摄影教育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进而提升整个社会对摄影作品在版权、限量等概念上的认知与接纳,为艺术家建立良好的创作环境和生存空间,也让更多人接触到摄影收藏,从而推动国内刚刚起步的摄影作品收藏市场,使之完善进步并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摄影
摄影精选
高清大图
《远眺》摄影系列
主题摄影
WZW—bewell摄影月赛
WZW—bewell 摄影月赛
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月赛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