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蒙古族舞蹈教学中道具的作用及运用

2021-11-14欧阳艳

戏剧之家 2021年24期
关键词:酒盅蒙古族舞者

欧阳艳

(湘南学院 湖南 郴州 423000)

从古至今,道具都是舞蹈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舞蹈环境、渲染气氛的手段。从锅碗瓢盆,到绢扇剑袖,任何生活中可见的物品都能通过编导的精心编排与演员的用心演出成为舞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蒙古族舞蹈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充满了吸引力,代表性舞蹈“盅碗舞”与“筷子舞”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一、蒙古族道具舞蹈的历史渊源

内蒙古一直是诸多游牧民族生息繁衍、纵马驰骋的天地,蒙古族是草原文化的继承者,蒙古族道具舞蹈属于草原舞蹈文化的一部分。蒙古族的民间舞蹈中,保存着草原文化的诸多因素。蒙古族舞蹈按种类大概可以分为安代舞、马刀舞、顶碗舞、筷子舞、酒盅舞、浩得格沁舞、娜若·卡吉德玛等,其中筷子舞、盅碗舞、顶碗舞、马刀舞属于蒙古族道具舞蹈。

盅碗舞、筷子舞流行于鄂尔多斯一带。最初,按照蒙古人的习惯和传统的封建礼教,在宴会酒席间是不准敲击碟、碗、酒盅的,也不准敲打大把筷子,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举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不断出现变化,一些接受了时代新思潮的人,做出了与古代风俗相悖的行为。这就是鄂尔多斯人民一种重要的民间舞蹈形式,多出现在蒙古族人民的节日庆典及各种宴会上。节目仪式的目的也由原来的受封建礼教束缚的节日庆典转变成了群众娱乐活动。在喜庆佳节时,人们心情爽朗,无拘无束,情绪高涨。在欢歌跳舞时,情不自禁地敲起桌子上的碟、碗、酒盅、筷子,用这种方式释放欢愉的情绪,慢慢演变成把碗、筷、盅、碟当作舞蹈的道具。筷子舞和盅碗舞就是在这样的情景环境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二、蒙古族舞蹈教学中道具的作用

蒙古族著名舞蹈家莫德格玛在1964 年的大型歌舞史诗《东方红》中成功表演了蒙古舞蹈盅碗舞,第一次让世人领略了蒙古族道具舞蹈的魅力。20 世纪70 年代末,在美国世界一流艺术家聚集的“大都会”上,她表演的独舞盅碗舞再次引起了轰动,被美国各大报刊称为“东方一绝”。可见道具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

(一)道具可以生动地塑造舞蹈形象

创作好的舞蹈作品,必须要有灯光、服装、道具等外在因素的助力。要形象地表现出舞蹈主题,编导一般都会用舞蹈道具来进行辅助,例如碗、筷、酒盅、水袖、扇子、丝巾等。这些道具的运用一方面增强了舞蹈作品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为观众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旨作出了重要的提示。道具更深层的作用在于展现表演者在表演时的心理动态和思想感情。道具的完美使用,可以使舞蹈作品内容更加丰满,使表演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更加丰富,使作品的主题得到升华。

(二)道具可以表现丰富的舞蹈意境

舞者以自身肢体为基础来对作品进行诠释,塑造美的形象。有时候仅靠肢体动作难以生动形象地演绎作品,这时就需要合理巧妙地借助道具。借助道具更能表达舞蹈作品要表现的舞蹈意境,充分发挥了道具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充分拓展了舞者的身体动态,使舞蹈的意境更加丰富。运用道具可以给观众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展现舞蹈的动态美,使观众们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道具作为舞蹈的辅助手段,可以表现丰富多彩的舞蹈意境,人与道具融为一体,使舞蹈更加精彩纷呈。

(三)道具可以体现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使用的道具,是民族文化在历史演变中长期流传的标志和符号,也是民族精神的物化表现。将道具运用到舞蹈中,需要了解其背后的人文特征、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宗教特征等相关信息。要理解蒙古族舞蹈中道具使用的规则与形式,需要追溯蒙古族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等,从道具本身的属性及作用出发,透析道具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解析道具的深层意义,从而彰显蒙古族舞蹈艺术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

三、蒙古族舞蹈教学中道具的运用

运用道具是为了烘托舞蹈效果,蒙古族常见道具舞蹈为盅碗舞和筷子舞。盅碗舞的表现形式为头顶碗,双手持盅,由酒盅舞、顶碗舞两种舞蹈融汇而成。碗一般三个以上,定在头顶的前方,底座要厚一些。酒盅不带高脚底座,表演者每只手持两个酒盅,拇指指肚上放一个酒盅,另一个酒盅摞在其上。中指放在上面的酒盅内,食指和无名指靠近上面酒盅的一侧夹住盅沿,击打时食指和无名指向上提起上面的酒盅,然后落下击打。击盅有单击、双击、抖碎盅等;击盅时,动作与音乐节奏相配合,可紧打快击,紧打慢击,慢打慢击,慢打快击,紧打抖碎盅,慢打抖碎盅等。酒盅和碗在舞者的灵活运用下,使舞蹈更具艺术表现力。

筷子舞因用筷子作为道具伴舞而得名,多在喜庆宴会上表演。舞者双手各执一束筷子,跟随着各种敲击声舞动,合着众人的歌声及敲击声,在跪、立、坐等姿态中随着腿部屈伸,身体扭动,用筷子击打手、臂、肩、背、腰、腿、脚、等部位,兼以击打地面动作,边打边舞。利用最简单的生活用品,伴随着蒙族特有的音乐旋律,筷子舞来了个华丽大变身,辅助舞者淋漓尽致地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盅、碗、筷子,本是最普通不过的生活用品,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和蒙古族人民的揣摩与创新,最后升华为舞蹈道具,从具有常见的使用功能转变为具有艺术的审美功能,具有点石成金的效果。总而言之,盅、碗、筷子此时已不再是生活物品本身,而是一种能够承载并表达蒙古族人民思想和情感的独特艺术表达。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灌输这种人文精神,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四、蒙古族舞蹈教学中道具舞蹈的表演特点

蒙古族号称马背上的民族,特殊的文化和生活造就了蒙古族人民热情、豁达、勇敢、开朗的性格,这种性格也表现在蒙古族的传统舞蹈上,盅碗舞、筷子舞就是典型的热情豪迈的舞蹈。

(一)盅碗舞的表演特点

盅碗舞是蒙古族的传统礼仪舞蹈。由女性舞者表演的盅碗舞在形象的塑造和气质的展现方面表现出蒙古族女性那一份深沉、祥和、温婉、坚定的气韵。盅碗舞有优美、挺拔、舒展、辽阔的体态,具有蒙古族女性的气质之美。

它的伴奏乐器以三弦、笛子、扬琴为主,歌曲是人们即兴选唱的长调、短调民歌,歌唱速度随着舞蹈的变化而变化;它的动作特点是在原地的基础上,辅以跪、立、坐、蹲等动作,加上揉臂、揉肩、抖碎肩、耸肩、揉腕等,凭借手、腕、臂、肩,挑、拉、弹、揉,合以腰为轴的前俯、后仰进行表演,站立时脚下快步奔走,上身保持平稳,舞姿轻盈流畅,这是一种对技艺要求非常高的舞蹈。盅碗舞多在宴会等热闹场合表演,技艺高超的女舞者在保持固有姿态基础上,把碗叠加放于头顶靠近前额位置,双手持盅、击盅,加以走、站、跪、翻等高难度动作。酒盅在与揉肩和揉臂的配合中发出时断时续的敲击声,犹如马奶酒的香味在美丽的草原上飘荡。用圆场配以耸肩和抖碎肩,使舞蹈的情绪变得欢快热烈,带给观众欢悦的情绪。酒盅在快速的提腕、压腕的动作配合下,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增添了舞蹈欢快的气氛。其中平稳、快速的圆场使观众的的情绪达到一个高潮,再加上高难度的顶碗平转、顶碗下板腰,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筷子舞的表演特点

筷子舞来源于牧民的生活。牧民们放牧之余,即兴起来,呼朋唤友,聚集起来,说拉弹唱,兴至酣时,遂敲击筷子助兴。筷子舞节奏鲜明,舞步轻捷,在不同的乐曲中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在较缓慢的乐曲中,筷子舞展现出沉稳的风格特点;在较为欢快的乐曲中,则展现出矫健、洒脱的风格特点。一挥一击之间洋溢着蒙古族人民的淳朴、热情、勇敢和坚韧,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迈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艺术价值。

伴奏以笛子、四胡、三弦、蒙古筝等乐器演奏的鄂尔多斯民歌为主,辅以人声伴唱。它的表演形式变化多端,表演者双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细头,敲击筷子粗的一端。主要动作是双手持筷,有节奏地敲击身体各个部位,或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或双手腹前交叉敲击筷子,伴以行进和圆场,脚下快步奔走,上身保持平稳,舞姿轻盈流畅。在跪、立时,双手共同敲击地面,或者一前一后敲击地面,节奏奔放。随着音乐律动,舞者同时或一前一后敲击后背;或一手敲击肩膀,一手敲击腰部;或一手敲击肩部,一手敲击小腿。敲击动作敏捷,干净利落;站立时,身体时而前倾、后仰做旋转、板腰等高难度动作。这些动作是整个舞蹈的亮点所在。

五、结论

蒙古族道具舞蹈盅碗舞、筷子舞是蒙古族舞蹈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以上两种蒙古族传统道具舞蹈,可以了解道具在舞蹈中所发挥的作用,认识到这两种道具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蒙古族道具舞蹈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我们持续探寻的东西,我们很有必要汲取其中的养分,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在未来发展中,让更多的人对这一民族文化进行创新与发扬。

猜你喜欢

酒盅蒙古族舞者
舞者
舞者
舞者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美丽舞者再翩跹
论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
白酒加红糖治遗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