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青春片的祛魅与创新
——评影片《一点就到家》

2021-11-14郑皓予袁智忠

戏剧之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青春片魏晋青春

郑皓予,袁智忠

(西南大学 新闻传媒学院,重庆 400715)

在戴锦华的《电影批评》一书中提到,“青春片”的基本特征在于表达了青春的痛苦、尴尬、匮乏、挫败和伤痛,是“青春残酷物语”。在国内,青春类型片自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盛行,出现了以第六代导演为主的青春片创作浪潮,题材的关键词大多为成长。在成长过程中展现青年人的困惑、伤痕。这些青年中的一部分人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们被迫走上生活的十字路口,经过一系列的波折之后,终于成长,步入成人的世界。第六代导演创作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电影,代表了那个阶段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致力于书写当代中国青年成长过程中特有的疼痛和感伤。以王小帅导演的《十七岁的单车》为例,该片主要围绕进城打工的农村少年小贵和学生小坚讲述由单车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展现了十七岁的矛盾:彷徨、爱情、生活和理想。以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为始,青春片进入新的类型化阶段,主要表现为“怀旧+煽情”的叙事模式。而在以郭敬明为代表的导演中,青春片的类型程式又演变为金钱至上和传统贞操观迷失。由此可以看出,青春片的类型叙事不断演变。近年来,青春片走上了“祛魅”的道路,在《少年的你》中,通过电影反映社会热点话题:校园暴力,讲述男女主人公相互治愈心灵伤口;在《无问西东》中,讲述了不同时代下同一所高校大学生追寻自我、成就自我的故事。可以看出,进入“新时期”的青春片,主人公不再是拜金的、唯爱至上的,而是前进的、奋斗的;叙事背景不再是都市的、繁华的,而是基层的、质朴的。但无论青春片如何变化,其内核并未发生改变,即青年走向成熟、迷茫走向明朗。

影片《一点就到家》讲述了在互联网经济日趋发达的大背景下,彭秀兵、魏晋北、李绍群三位年轻人怀着各自的梦想阴差阳错地走到一起,在黄路村这个小乡村通过电商这一方式创业的励志故事。影片契合当下“扶贫”、“电商”大背景,三位主人公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成长奋斗为观众营造了“主旋律”式的青春氛围。影片中存在着以往青春片中的创伤叙事。从《致青春》到《少年的你》,青春片的类型化特征表现为“创伤+成长”的叙事模式。在《致青春》中,郑微经历与陈孝正的苦涩恋情后成长;在《少年的你》中,小北和陈念在互相舔舐彼此的创伤中成长。同样,在影片《一点就到家》中,魏晋北经历了各类失败之后,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在与彭秀兵、李绍群产生分歧之后,他离开乡村回到大城市,心中充满着迷茫和困惑。对于魏晋北来说,创业的种种失败是他的创伤。而后彭秀兵出现,将他带到黄路村,则是带他走上了治愈之路,最终他的创伤被治愈。对于李绍群来说,父亲的不认可是他的创伤。但在碰撞与坚持中,父子互相体谅,咖啡与茶和睦出现在同一张桌子上,他的创伤也被治愈。

较之以往的青春片,《一点就到家》所讲述的不再是“爱情至上”的青春主题,不再是类型化的人物形象以及特定符号,而是以奋斗为主,宣扬青春励志以及不放弃梦想的精神。影片中的彭秀兵远去大城市上海打工送快递,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所在快递公司每月的“销售王”。他住在地下室,无论刮风下雨,也不论配送地点是否偏远,都乐于接单配送。他存下积蓄就是为了回到自己的家乡,成立自己的快递配送公司,以此来改变家乡。而魏晋北这个角色,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失败、与朋友之间的分歧之后,再次回乡,与他们共同创业,找到了自己一直在找寻的“风口”,获得了成功。李绍群也在自己的坚守中看见了希望。影片讲述的不再是青年一代为了爱情、金钱而表现出的愁闷与悲伤,而是讲述了当代青年如何利用时代机遇,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获得成功。影片的英文名叫做“Coffee or Tea”,咖啡和茶代表的是两种符号,不仅代表了影片中以咖啡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茶叶为代表的上一辈人的碰撞,也代表了城市与乡村、现代和传统之前的碰撞。在这样的碰撞之中,三位年轻人用自己的方法,找到了二者的平衡,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呐喊出坚持梦想、决不放弃的时代强音。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一点就到家》这部影片讲述了三人勇敢下乡,改造一个古老、历史的村寨,把它变成现代、未来的村寨的故事。影片中的“乡村扶贫”主题、电商与互联网,都和当下的时代紧密相连,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当前的生活面貌。

《一点就到家》被称为“乡村版”的《中国合伙人》。《中国合伙人》讲述了上世纪80 年代三个中国青年的奋斗和拼搏故事,影片想要传达的是教育的重要性和民族的自强,我们要走出去,建立文化自信,在“美国梦”提出的背景下,实现中国梦。《一点就到家》的故事则是发生在21 世纪,这是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发展、大推进的年代,影片想传达的思想是:年轻一代要肩负起改变当前我国还存在着落后地区的艰巨任务,要回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践行中国梦。这两部影片都是基于所处时代背景进行的创作。《一点就到家》在当下青年缺乏“民族魂”精神的局面之下,在我国强调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强力的背景之下,塑造了魏晋北、彭秀兵、李绍群这三个当代中国社会中典型的青年人物形象:害怕失败、满腔热血、坚守自我。最后我们看到的是,他们三个都拥有这个时代所提倡的青年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勤劳、执着、勇敢。导演围绕传统美德、时代背景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重塑当代中国青春电影的主题和价值观,传递了追求梦想、励志向上的正能量。

电影的文化功能是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再确认,具体在青春片中则是通过青年的异化和再社会化来完成。在《一点就到家》这部影片中,导演通过展现三位青年人从困惑到顿悟的过程,完成了对时代背景的书写。其中以魏晋北为代表的人物最为突出。魏晋北以天才投资人的形象出现,但每次投资都以失败告终。被失眠困扰的他,在心理医生的诊所里,不同时期看到同一幅画有着不一样的体会,这代表着魏晋北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当最后一次去心理诊所时,他困惑于自己做的选择是否正确,当他再次回到山寨,见到阔别已久的伙伴时,他顿悟了。魏晋北的再社会化体现于他从最开始的追逐时代潮流而创业转向为坚定目标不放弃。影片在解决成长焦虑的同时,使每个人的青春“伤痕”也得到抚平,在叙事发展中,故事内核也由个人成长升华到了新时代青年的价值诉说,这对目前的青春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电影是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点就到家》作为2020 年国庆档上映的影片,毋庸置疑起着传达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作用。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将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概括为乡土文化,但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的开放与经济的发展,使得“乡村”迅速走向了“城市”。原本占据主导地位的“乡村影像”成为“城市影像”另面的“亚文化”。而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一些具有新时代代表性的作品产生了。例如《啥是佩奇》《一点就到家》。这些影片虽然讲的是农村生活,但能有效地与部分观众建立起对话,并展现国家政治语境转型后的活力。这些导演在用个人的艺术手法展现乡村影像这类主流影像时,也与政府意愿相贴合。

与以往影片展现农村边缘群体以及民族精气神相比较,新时代乡村影像转向了与时代、政策相结合,以及放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黄土地》《红高粱》中,高粱地、高原沟壑等地域场景不仅呈现出“城市现象”中的乡土之貌,也展现出了人的弱小,呈现了对博大生命的沉思。进入2020 年,我国的乡村影像呈现出了对商业化、主流化的探索。《一点就到家》中,故事背景在城市与乡村中交替,主人公也从城市的迷茫辗转到回乡的探索,在城市与乡村、青年与成长的“主控文化与青年亚文化”之间展开了叙事。魏晋北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做出抉择,导演通过魏晋北的个人抉择表现了回乡才是正确选择,也为观众提供了明确的意义指向,表现出了当前国家政策对于乡村建设的重点关注。在以彭秀兵、魏晋北、李绍群为代表的新生代的努力之下,影片中的农村也不再是落后、贫困的代名词,而是由梦想与希望、小康与复兴取而代之,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乡村影像的时代化表达。

电影作为时代的产物,在主题内容和表达形式上都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青春片的概念自提出至今,经历了多次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看作是电影的变化。在大环境下,一部优秀的影片在展现时代精神的同时,也需要坚持创作内核。《一点就到家》作为一部青春片和献礼片,在结合时代背景“乡村扶贫”的同时,祛魅创新,票房口碑的双赢体现出影片在多元类型的尝试中实现了对时代文本的探索,为青春片的下一个发展开启了新的大门。

猜你喜欢

青春片魏晋青春
《少年的你》:青春片中的成长蜕变抒写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国产青春片2018年黯然退潮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艾丽·范宁青春片学生存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