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合唱教学中的声音统一训练方法研究
2021-11-14马丁元
马丁元
(昌吉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合唱是高等院校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很多校园晚会及其他活动中都会安排合唱节目。但是合唱表演的参加者往往来自不同的院系,其中绝大多数同学都并非音乐专业出身,甚至很多人都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知识。因而如何保证合唱中的声音统一性就成为了一个教学和表演中的难点。以下我们对此问题加以讨论,希望能够对相关的教学和演出实践有所帮助。
一、高校合唱表演对声音的要求及其难点
合唱是多声部音乐的一个品种,其表演的基本形式是群体歌唱。这种声乐表演形式所追求的是差异性和一致性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它要求参加的成员将各种不同的声音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这个整体又并不是由完全一样的声音构成的,不同成员声音的差异依然存在。从这个角度来说,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带有一定的辩证性。但这种差异性是服从于一致性的。首先,合唱声音中不应出现基础性的问题,音准、节奏必须准确无误,各个不同声部的声音可以被清晰地分辨出来;其次,参加者不同的音色应凝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圆润饱满,而不显得突兀。进一步来说,则是对声音的层次感和对比性有要求。不同的声部应该层次分明,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之间形成对比,和声部分应充盈、坚实,对旋律线条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但这样的表演要求在高校的合唱演出实践中却并不容易达到。由于参加演出者绝大多数都并非音乐专业出身,甚至缺乏一定的音乐训练,因而很多同学在基本的音准、节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更不要说追求音乐表现力了。在实际演出中,我们经常能够遇见声部混乱、音高不一致、节奏不稳的情况。简单地说,合唱中的声音统一对高校合唱演出来说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与排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弥补这一缺陷。
二、高校合唱中声音统一训练的具体方法
(一)气息训练
合唱歌曲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长的乐句,有时因为表现力的需要,还要在同一个乐句中变换节奏的快慢和力度的强弱。在这类乐句的表演中,演唱者应保证自己气息的平稳,不能因为换气影响歌曲的表演。这就对表演者控制气息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于非音乐专业而且又没接受过相关的专门训练的同学来说,这样的要求并不容易达到。因而我们有必要在事前的教学、排练中对此进行专门的训练。
相关的训练方法很多。比如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的面前有一朵花,然后模拟出自己在吸气闻花的香气的状态,以此来让学生熟悉声乐表演中的吸气方式。在呼吸的节奏上,可以让学生伴随着节拍进行吸气——呼气的练习,要保证吸气的量和呼气的量相等。节拍可以先从简单的拍子如二二拍、二三拍等开始。在学生能够伴随着特定的节奏进行有规律的呼吸后,再逐步提升拍子的复杂程度,如使用四四拍等。同时,在训练的初期,可以让学生双手叉腰作为辅助。在学生能够按照特定的节奏进行吸气——呼气之后,可以让他们增大吸气和呼气的量。再进一步,则可以让他们在呼气时放慢速度,做到速度慢、均匀、稳定。在具体的呼气方式上,让学生微微张开嘴,用舌尖抵住上排的牙齿,发出“S”的声音。
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声乐表演中基本的呼吸技巧,从而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不会因为换气的问题而影响演出的效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吸气——呼气练习一定要在特定节拍的配合下进行。目前很多高校的合唱训练中都忽视了这一点,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参加合唱表演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所以他们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比较弱。或者说,他们对节奏的认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同学所理解的节拍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单纯进行吸气——呼气的练习而没有和节拍结合起来,那么在排练及实际演出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大家呼吸的节奏不一致,从而影响歌曲的节奏的情况。
(二)音准及节奏训练
不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音准及节奏都是音乐表演中的核心内容。离开了音准、节奏,也就没有音乐可言了。我们说音乐是一门时间的艺术,而在时间中流动并带给听众艺术享受的,就正是音准和节奏。
由于参加高校合唱表演的同学大多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所以他们对音准、节奏的认知能力并不强。事实上,绝大多数同学都只是凭借自己的直觉来认知音准、节奏。有些同学可能相关的天赋比较高或是平时受到的影响多一些,感知能力就好一点;反之,则会差一点。因而,我们在进行合唱教学、排练时,一定要重视音准、节奏这样的基础性练习。
音准方面,可以让学生分成几组,跟随钢琴演唱音阶。考虑到现实中合唱曲目的选择,这里演唱的音阶不需要很长。也就是说,并不要求学生具有多宽广的音域。特别是在高音和低音上,教师不必做出过高的要求。而应该把重点放在音准问题上。即学生跟随钢琴声唱出的音阶在音高上必须准确无误。
节奏方面的训练也与此类似。在讲清楚了基本的节奏型之后,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跟随着教师的手势发出“啊”的音。在实际训练中,可以先从简单的拍子开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考虑到合唱曲目的特点,一切比较复杂的节奏型,如混合拍子、散拍子都可以不做要求。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重音的问题。有些教师在进行节奏方面的训练时,往往只在意学生对不同节奏型的理解和掌握,而对节奏中的强弱问题重视不够。这是不正确的。缺乏强弱变化的节奏是不能够传达出艺术感染力的。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之初,教师就应该加强节奏型中强弱音的练习,如三拍子的“强——弱——弱”、四拍子的“强——弱——次强——弱”等。只有让学生在这方面养成了习惯,将强弱变化与节奏型结合在一起,他们才能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自觉地将节拍中的强音和弱音表现出来。
(三)音量及音色训练
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训练,而且也缺少登台演出的经验,所以在表演合唱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音量。而且学生自身的性格因素也会对此有所影响。如有些学生性格外向,乐于表现自己,就会在合唱时音量比较大;而有些学生性格比较腼腆,就会声音小一些。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及排练的过程中对此进行很好的协调,让参加表演的同学们控制好自己的音量,以免过于突出,以至于影响整体的演出效果。
音色方面的训练也很重要,同时这也是很多教师容易忽略的一点。从声学的角度来说,音色的不同与振动发声的物体的材质有关。由于每个人的天然条件不同,因而他们所展现出来的音色也必然各不相同。教师应该让学生对合唱这一艺术形式有明确的认识,知道合唱是一种群体性表演的艺术,个人的声音应服从于整体的需要,不能让自己的声音过于明显、突兀,以至于破坏整体的艺术效果。
(四)多声部训练
在合唱演出中,通常都会用多声部的结构,以此来提升音乐表演的层次感、立体感和艺术性。相比齐唱,这也是一个难点所在,因为很多同学并没有相关的演唱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进行特别的训练。
首先,要让合唱的参加者对歌曲的结构和表演形式非常熟悉,让他们知道自己所要演唱的段落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才不会出现衔接不当的情况。此外,每个演唱者也应牢记自己所属的声部,不要在表演时声音过高或过低,以至于影响整体的演出效果,而应该控制好音高、音量,这样才能很好地表现自己所在声部承担的歌曲内容。
在具体的训练方式上,教师可以在钢琴上随机弹出将要演出的歌曲的某一片段,让学生来分辨这是属于哪一个声部的。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检验以及提升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经常观摩多声部音乐的演出视频,以此来强化他们对这种音乐表演形式的认识。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就是在高音声部,一定要设置统一的标准。有些女生因为自身条件较好,音域较广,能唱出的最高音比其他人要高一些。这时一定要强化其音准观念,做到整个声部协调一致,不能在演出时出现声部中某几个人的声音特别高的情况。
三、结语
各个参加者的声音协调统一是合唱这一群体性音乐表演形式的内在要求。由于高校合唱中的很多参加者之前缺少相关的音乐训练,因而教师需要在这方面特别地加以注意。既要让每个同学都能够把自己的音乐才能发挥出来,又要维持整体艺术表现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