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声音训练中应用声势律动的实践探索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19期
关键词:声势律动院校

许 欢

(北海职业学院 广西 北海 536000)

近30年来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逐渐重视学前教育,在国家开放“二胎”政策的背景下,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十分火爆;因其入学门槛较低,就业前景较好,报考人数逐年上涨。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招收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生源比较复杂,主要有普通高考招生、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和普通高校对口招生等方式。其中,高职院校对口招考的学生文化课分数不高,但多数来自中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一定的音乐艺术基础;而其余的学生多数并未系统地接受过艺术类课程的教育,客观而言其艺术素养偏低,专业素养储备不够。合唱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众多实践课程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合唱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音乐技能基础(如声乐演唱、舞蹈编排等)、音乐理论基础(如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等)以及音乐艺术素养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不能仅仅遵循专业艺术类院校的教学要求单一地开展教学活动,要针对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合唱声音训练的路径,笔者就声势律动应用于合唱实践加以探讨,为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合唱课程的教学效果,为高职院校合唱教学提供更多合理的意见。

一、在合唱声音训练中应用声势律动教学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合唱课程教学中尝试运用奥尔夫、达尔克罗兹和柯达伊等人的教学方法。合唱课程作为集体课,声势律动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契合其实际的教学情况的,因其门槛较低,对高职院校生源复杂且多层次的情况尤其适用。节奏和音高堪称音乐的“骨架”和“灵魂”,声势律动能让基础稍差的学生获得音乐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音乐观念,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学生的合唱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声势律动教学不仅对高职院校学生适用,对低年龄段(学龄前儿童)也同样适用,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和情感能力的培养也具有促进作用。将声势律动运用于教学中还能让学生用身体作为乐器,感受节奏的律动,体验音乐的魅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同样可以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即将肩负培养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推动民族振兴的使命。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走进社会,进入工作岗位,也应当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无疑这有助于全社会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因此,在合唱课程中应用声势律动开展声音训练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也希望为高职院校合唱教学的改革提供更多科学合理的意见。

二、国内合唱声音训练中声势律动教学的现状

对于声势律动教学在国内合唱声音训练中的运用现状,笔者将以北海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合唱课程为例进行探讨。

(一)合唱课程声音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合唱课程教学与正规合唱团排练教学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复杂,学生的音乐基础和艺术素养参差不齐,即使经过了比较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在音准、节奏上依旧存在不足,对合唱的“声音概念”的领悟还是有所欠缺,很难达到音色上的统一。因其不具备专业的声乐演唱技巧和科学的气息运用能力,在枯燥的声音训练过程中,很多学生就容易失去兴趣,最终这种教学练习逐渐变成简单的“应付式”练习,这样的学习和排练效果于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负担。

(二)合唱课程中融入声势律动教学的改进策略

1.在声音训练中融入声势律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合唱课程的声音训练基于声乐课程的声音训练而改进,一味地追求发声技巧的合理运用和科学的呼吸技能等,在声音训练上显得单一乏味,通常都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对于水平参差不齐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学生而言,每个个体的演唱技巧、音域、气息运用差距较大;在进行集体声音训练的情况下,老师无法兼顾每一位学生;综合水平较高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当中去,而综合能力偏弱的学生难免容易懈怠。

所谓声势律动,是指学习者以自身的身体为媒介,学习者的身体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通过运动过程中发出的声响及一系列动作变化实现情感的表达、交流与宣泄。相对于复杂的声音训练教学来说,声势律动教学本身不具备抽象的概念,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学生节奏感、记忆力、听辨能力、反应与创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声音训练的过程中,融入声势律动相比传统的声音训练更具律动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节奏感、演唱技巧的提升都具有促进作用。其能够调动学生对于合唱学习的兴趣,增加其对合唱课程乃至音乐课程的好感。与此同时,学生具备一定的声势律动的基础,在合唱节目的编排当中,还可以适当地增添一些“小乐器”,如手铃、沙锤等,让部分声音条件不好的,音乐基础偏差的学生也可以找准自己的定位,使之参与到整个合唱课堂中来。

2.将声势律动融入教学,引导学生“二度创作”

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面对应试教育为求效率对艺术类的课程不够重视,大都基于“填鸭式”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面对合唱课程的学习时,就容易暴露出学习方法层面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度创作是促进音乐发展和传播声乐作品的辅助手段,合唱课程中师生所演唱的曲目都是著名的词曲作家创作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二度创作的空间和能力有限,但声势律动的运用就给予了学生发挥创作潜质的动力。在声音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声势律动教学方法后,学生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声势律动的编排规律,教师在合唱排练编配动作的时候,就可以把一部分的创作机会留给学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在曲目练习与歌唱表演过程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保持一度创作者词曲作者的基本创作理念,融入声势律动时要对音乐形成自己理解和风格特色,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进而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

高职院校的合唱教学中要注重树立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如此一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演唱歌曲的时候能够对整首歌曲领悟得更加透彻,这样在歌唱表演时也会更加有声有色。

3.分层次开展声音训练教学,鼓励学生融入教学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复杂,因为合唱课是集体教学,在高职院校生源复杂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分层开展教学,在集体课的教学上采用“一刀切”式的无差别教学,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削减教学的效果。合唱课程是一门富于“实践性”的课程,这种“实践性”要求体现在教和学两方面,学生实践能力的成长和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师的主导和实践经历。

对于那些有一定艺术基础的中职阶段本身就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在开展合唱课教学活动时,应该将这一批有基础的学生作为“老”生,使之可以对零基础的“新”生进行结对指导;这样在合唱声音训练的过程中,老师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将声势律动的编配和练习以任务下放给小组,然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编配和声音训练;这样就能极大地减轻教师分层次教学的负担,同时,“老”生们也能有教学实践的机会,“新”生也不会因为自己基础差而跟不上合唱节奏。总之,上述设想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也能鼓励学生积极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4.基于“云课堂”,利用网络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合唱的声音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想要取得教学成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师首先要有耐心,在面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艺术素养偏低、音乐基础较差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云课堂”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在云课堂上布置声势律动、合唱鉴赏、音乐欣赏和乐理基础等微课,线下再开展对应的学习任务,旨在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合唱能力的提升。合唱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共同努力,要求师生双方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5.重视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其艺术表现力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合唱声音训练的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表现力,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联合其他艺术课程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其审美素质与艺术素养。学生真正掌握声乐演唱技巧的同时,也要理解作品的本身内涵。此前高职院校在合唱声音训练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单一。在声乐技巧课中应当重视技能教学,在合唱课教学中,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演唱技巧与方法的教学,否则就容易陷入“集体版声乐技巧课”教学的泥潭与误区。

三、结语

与传统合唱声音训练相比,在合唱声音训练中应用声势律动教学,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歌曲所表达的深刻含义,还能体现多种音乐艺术元素的有机结合,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与学习兴趣。传统合唱声音训练方法较为单一和枯燥,更多的还是以“老师教、学生听”的形式呈现。此外,受中国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学阶段多数学校把工作重心放在其他“主干”科目上,对音乐教育关注不够,以至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音乐艺术的过程中视野、思路过于狭窄。

在合唱声音训练中应用声势律动教学这一方面并未形成系统的研究,在将声势律动融入合唱声音训练教学方面也没有具体完整的实施方案。因此,笔者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合唱声音训练中应用声势律动教学的建议和策略,旨在为提升学前教育合唱课程教学的效果,为高职院校合唱教学的实施途径提供合理的意见与有益的思考。

猜你喜欢

声势律动院校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雷声与闪电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运用“稳定拍声势”突破歌曲难点实验研究
生命的律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