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山海经·奔月》中音乐的戏剧功能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后羿嫦娥声部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 曲阜 273100)

歌剧《山海经·奔月》取材于上古奇书《山海经》中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相关的神话传说,书中零碎的文字片段被串联成为一条完整的歌剧故事线,整部歌剧共四幕十场,采用了连续体歌剧的结构,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因男女主人公观念上的差异而引发的一场悲剧。在创作中,作曲家细致处理了音乐与戏剧元素之间的关系,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给予了音乐极大的表现空间。关于本部歌剧中音乐的戏剧功能,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表现情绪,展开冲突

在歌剧中,戏剧矛盾的展开与音乐的陈述和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山海经·奔月》以人物情绪的冲突代替情节的冲突,通过音乐的发展来传递人物情绪的变化,一步步推进剧情的发展。

在本部歌剧中,共存在三次矛盾冲突:

第一次是后羿与嫦娥因观念上的差异而引发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音乐发展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变化。后羿接受神谕称帝后,嫦娥登场,弦乐组由中音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了一个三音动机,该动机是构成嫦娥主题的核心动机,动机先是从G 音小三度上行,表现出嫦娥听闻爱人成功后的喜悦之情,随后小二度下行到A 音停留了一拍的时值,像是迟疑了一下,再骤然下行转到下方减五度处,随着音符时值逐渐递增,情绪逐渐沉重,而后动机逆行停留在#C 音,传达出嫦娥虽然为爱人的成功感到高兴,但想到爱人的理想与追求带给自己的可能是无边的寂寞与担忧时喜忧参半、无比纠结的心情。

在第二幕第一场中,倍高音区以八分音符的时值极具动力地进行的弦乐旋律与低音区以二分音符的时值缓慢进行的铜管乐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嫦娥在等待出征归来的后羿时焦急而又期待的心情,为情绪的发展以及情节的展开作铺垫。在第三幕第二场“出征”中,面对隗方使者的求助与众人的劝阻,后羿陷入挣扎,合唱部分在女高音声部与女低音声部的唱词是“出征”,在男高音声部与男低音声部的唱词是“大王三思”,通过合唱声部内在的冲突表明了后羿内心的挣扎与冲突。而后在与嫦娥的一段宣叙调对唱中,后羿的唱词是“铲除妖魔,忘记自我,这正是英雄的美德”,嫦娥随后情绪激动地反问到“可你何时能给我一天平静的生活?”通过对唱中人物情绪所体现出来的张力,可见二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这一场已经完全爆发,从而推动了剧情走向高潮。

第二次是后羿被螣蛇咬伤,决定自己生死时内心情感的冲突。在第四幕第一场中,后羿中蛇毒拒绝服用仙药,低声部大提琴沉重的旋律与高声部长笛与单簧管明亮的旋律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后羿面临死亡时由于对爱人的不舍而矛盾纠结的心情。

第三次是后羿决定他人生死时,所产生的内心情感的冲突。在得知嫦娥吴刚因救自己而吸毒血昏迷时,后羿催促玉兔快去拿西王母赐予的仙药,乐队中由三连音、六连音、三十二分音符的节奏型构成的巨大音群,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慌乱与挣扎。在后羿咏叹调“嫦娥,我的爱妻”中,整个唱段呈现出了A、B、A 三部分的结构,充分将人物“愧疚——挣扎激动——痛苦”的内心情绪变化体现出来,乐队以弦乐为主,伴随着人物情绪的变化,加入其他组乐器,使音响逐渐浑厚,表现出了后羿对于“生离苦”“死别痛”的抉择的无奈及悲痛。

二、塑造形象(以后羿为例)

该歌剧运用了大量咏叹调、宣叙调以及重唱、合唱等方式,对于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后羿的人物形象大体概括为两个方面:铁骨与柔情。

铁骨是后羿最鲜明的形象——在这部歌剧中,他主要扮演的就是一个斩妖除魔的英雄,担负着保卫家园的重任。这一形象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确立的:角度一是在第一幕第一场,众人气势磅礴地合唱“后羿射日”中对于后羿射日的过程的描述,以及第二幕第一场一段抒情的合唱“你的名字千古流传”中对后羿的歌颂,这里出现的歌颂后羿的英雄主题贯穿全曲,通过合唱的形式确立了后羿在众人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角度二是在第一幕第二场后羿的咏叹调及其与嫦娥的二重唱“后羿,如今你已是万民之王”中,通过后羿的唱词表现出了后羿自身所追求的是斩尽妖魔、保卫家园的伟大理想,成为万古流芳的英雄;角度三是在“战妖”和“出征”中,“誓将妖魔消灭在他自己家门口”以此来保卫自己的家园,表现出后羿作为英雄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但另一面他又是嫦娥的丈夫,深爱着嫦娥:在西王母赐不死仙药后,后羿想到服药之后虽然能长生不老,但是却会永远与嫦娥天人相隔,因此在与嫦娥的二重唱中情绪激动地表示到“宁愿生老病死,也要与心爱的女人为伴”,以及在出征之时,面对嫦娥的极力反对与质问,情绪张力到达极点时,后羿温情的咏叹调“我的嫦娥,请你不要涕泪涟涟”将情绪渐渐平复下来,体现了后羿铁骨中的柔情。

三、支撑动作

音乐与戏剧中的动作同样注重时间的发展,在时间中表达,约瑟夫·科尔曼在《作为戏剧的歌剧》一书中提到:“动作的真正生命——被人所体验的动作的生命——是由音乐引发的。”

在第二幕第二场“战妖”中,用音乐对打斗的场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妖魔们小心翼翼地出现,伴随着定音鼓鼓点的出现逐渐密集,以及随着小提琴和短笛声部由弱渐强的颤音,妖魔们的动作幅度逐渐加大,开始大肆向后羿的家园入侵。在第93 小节,巴松与铜管组以及定音鼓以强力度演奏出了由大二、小三以及增四构成的和声,时值只有半拍,更有冲击力,而后和声张力不断增强,以此来模仿后羿及吴刚与妖魔首领战斗时的动作及暗示双方的心理变化。铜管乐以八分音符的级进为主,弦乐和木管乐为由小三度和小二度的动机变化构成的交替起伏的旋律,整个节奏的变化是具有动力性的,表现出后羿和吴刚与妖魔斗争时战况的焦灼。

在第四幕第一场中,后羿拒药,吴刚决定替后羿吸出蛇毒,主旋律在小号声部,在A 音小三度下行,而后减五度上行,造成一种紧迫感,随后节奏由突快逐渐放慢又突快,弦乐以八分音符的时值半音进行,节奏律动使旋律更显紧张,将为后羿吸毒血的动作场面充分表现出来。

在第四幕第二场中,嫦娥奔月,其中有一小段音乐支撑动作的细节,就是玉兔投奔嫦娥,在长笛和单簧管两个声部出现了以纯四、小三、小二度进行为主的十六分音符波浪式旋律的不断上行模进,在音色上长笛通透,单簧管圆润,以此来表现一种飞升的动作场面。

四、刻画场景,渲染氛围

第一场乐队前奏部分是两个小节的和弦,以三全音以及二度音程为主,以不协和音程作为和弦的基本构成。将其安排在作品的开始部分,给人一种意外感以及紧张感。在第3和第4 小节,木管组以半音进行为主的五连音音组以及打击乐组的持续音和弦乐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音群,在音群的笼罩下,圆号缓缓奏出了以小三度下行、纯五度上行为主的极为不安的旋律,描绘出九个太阳在天空中升起的景象,成为了构成第一场太阳主题的主要动机。在第5 小节,太阳主题首先出现在了铜管组的演奏中,随后木管组在第8 小节对铜管组的主题旋律进行了相隔一个四分音符的模仿,打击乐中军鼓以八分音符以及前八后十六分音符构成强有力的鼓点,描绘了在太阳的炙烤下,天地之间陷入灾难,民不聊生的场景。

在第一幕第一场的乐队间奏部分,从104 小节起讲述了后羿射日的这一过程,定音鼓以一种新的音高以及节奏出现,同时大鼓加入进来,采用前八后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进行曲节奏型,描绘战争开始前击鼓进军的场景。弦乐组的旋律是太阳主题的变形,通过节奏的变化来表现当前形势的紧迫,合唱部分均用“hei co、yo hai、开弓ya”等四度及五度跳进的语气助词,来表现战士们斗志昂扬的情绪。在139 小节,圆号声部出现主题动机变形发展形成的小三度下行、大二度上行,而后回归带有胜利色彩的旋律,象征着战争的胜利。

在第一幕第二场“神谕”中,从第21 小节开始,主题旋律分别由不同组乐器依次演奏,形成音色上的呼应,在第25 小节与弦乐器呼应的打击乐中加入了戏曲元素——京锣以及京剧板鼓,使旋律具有独特的中国韵味。第28 小节开始,主题旋律逐渐展开,乐队音响逐渐加厚,在第52 小节,伴随着长号吹奏的带有明亮色彩的三连音动机,所有乐器一齐奏响,充分营造出了人们庆祝后羿取得胜利时热闹欢快的氛围。

在第二幕第二场“战妖”中,用音乐对打斗的场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剧情从黑暗中拉开序幕,小提琴在G 音持续了八拍后半音下行到#F 音持续了十二拍,而后五度上行到C 音持续了十六拍,每个音符的时值逐渐拉长,力度一直保持在p-mp 之间。伴随着小提琴的旋律,双簧管演奏出一段旋律,主要由大六度、大二度以及增四度下行构成,圆号在相隔一个小节处紧随其后做了一个减五度上行,而后逐渐下行,营造出夜晚幽静而又不安的氛围,之后钢片琴加入,其音色营造出一丝神秘感。

五、结语

“经典歌剧的实践不断证明:只有伟大的音乐才能造就伟大的歌剧”,歌剧《山海经·奔月》主要以情绪冲突代替情节冲突来推动故事发展,而音乐作为歌剧最主要的表达媒介,其流动性与情绪的起伏相对应,因此在推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以“快”为主的生活中,早出晚归似乎成了生活的常态,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成了难能可贵的东西,而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当前大多数上班群体所面临的问题。整部歌剧演绎的故事背后更多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真实,通过这样一则故事来警醒世人,呼吁大家在人生道路上奔跑的同时,要学会放慢脚步享受当下,珍惜现下所有。

猜你喜欢

后羿嫦娥声部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后羿射日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我和后羿过一天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