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武侠题材电视剧为何日渐式微

2021-11-14曾杰

声屏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港剧仙侠漫威

□曾杰

我国武侠剧发展概述

香港武侠剧发展。20世纪70年代,得益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电视媒体在香港得到迅速发展,香港的多家电视台在发现了武侠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潜力之后,都开始大量筹划制作武侠电视剧。在这当中,佳艺电视台抢先开拍武侠剧,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改编拍摄了《碧血剑》《鹿鼎记》等多部剧集,但佳艺很快陷入了危机,最后只能进行破产清算。此后,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开拍武侠剧,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从上世纪70年代的《楚留香》《陆小凤》到80年代的《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等,以TVB金庸剧为代表的香港武侠剧掀起了一场武侠风热潮。随着武侠在历经二十余年的辉煌后,从20世纪90年代起,香港武侠剧市场就逐渐走向没落,一个属于港剧的武侠时代慢慢落下帷幕,难以再续过往的辉煌。

台湾武侠剧发展。1982年,随着港剧《楚留香》在台湾播出,台湾也出现了香港武侠剧热潮,由于当时台剧制作水平难以和港剧匹敌,为保障本土电视剧发展,台湾当局便从1984年开始限播以武侠剧为代表的港剧。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台湾电视台采取了“台制港剧”的新模式来应对,从演员到制作班底,都聘请香港武侠剧制作团队。例如台视于1984年推出的《铁血杨家将》便是典型的台制港剧。在港剧以及台制港剧的围攻下,台湾本土武侠剧发展艰难,但因此也促进了台湾武侠剧制作水平的提升。例如华视推出的《小李飞刀》《陆小凤》等一系列本土武侠剧,服化道和制作都十分精良。同时,中视的《神雕侠侣》和台视的《倚天屠龙记》等武侠剧也引起了收视率的飙升,三大电视台的相互竞争促进了台湾武侠剧的发展,但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雷同的制作模式,较高的成本,优秀的台前幕后人员难寻,重量不重质等因素,使得台湾武侠剧逐渐走向了没落”。

内地武侠剧发展。相比于港台,内地武侠剧起步相对较晚。1983年,山东卫视率先制作了内地第一部武侠电视剧《武松》,在随后的十几年里,内地电视台相继制作过《江湖恩仇录》《甘十九妹》等武侠剧,但是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制作水平较低,在市场上没有引起太大反响。直到2001年张纪中版《笑傲江湖》的横空出世,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反响,标志着内地武侠剧进入大制作大场面时代,其后制作的《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等剧也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伴随内地电视剧市场的快速发展,许多港台明星和制作团队进入中国内地,采用合作形式拍摄了一系列优秀的武侠剧。比如原创武侠剧《天下第一》《风云雄霸天下》等剧集,在当时引起了中国内地的武侠热现象,也标志着内地武侠剧正式进入“合拍时代”。

武侠剧沉寂,玄幻仙侠剧异军突起

2005年,由台湾同名游戏改编的《仙剑奇侠传Ⅰ》开播,由于收视率极高,“仙侠剧”一词也因此传开,“仙侠”就逐渐取代“武侠”成了市场上更为热门的品类。武侠基本的叙事框架多来源于中国古代历史,而仙侠剧使用的素材来源更为丰富,受二次元文化影响颇深,多采取架空历史方式,备受影视市场的青睐。与“武侠”相比,“仙侠”的人设不再是武艺超群的人侠,而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仙侠;淡去了传统武侠中一招一式的武术打斗,取而代之的是千变万化的法术和法器;传统武侠中的快意恩仇理念被弱化,而仙侠中的仙、妖、魔之间的爱情虐恋大行其道。武侠剧中的动作纵有凌空出击、飞檐走壁等,不涉及神魔,武功中的境界并不强调神明、修行的作用。

从2014年后,我国仙侠剧市场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收视爆红的年度好剧。例如由李易峰主演的《古剑奇谭》,号称最强青春阵容的仙侠魔幻偶像剧引发观众热议。2015年,由赵丽颖、霍建华领衔主演的《花千骨》引发中国仙侠IP热,登上了《纽约时报》,使玄幻仙侠剧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红遍大江南北。2017年的《择天记》、2019年的《陈情令》、2020年的《三生三世枕上书》等都引起网络热议,直到如今,仙侠剧的热播仍处于进行时。

仙侠类电视剧兴盛的原因

仙侠剧建构世界难度更低、自由叙事空间更大。首先是武侠剧的创作要求较高,对于武侠剧里世界的构建,需要一定的历史和社会学背景和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三教九流、奇门遁甲、佛学道家、阴阳五行、勘舆命理等知识,经常在武侠小说中能看到。其次是不同于仙剑玄幻剧在架空历史上的自由创作,武侠剧通常是在真实历史时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武侠的创作比仙侠、玄幻要更加困难,武侠的世界是人们所接近的世界,作者的创作受大家共同认可的规则的制约。

武侠是一种类型文字需要大量的元素,武侠小说必然有武功和技击的描写,传统武侠小说有很多上佳的武功描写,比如六大派围攻光明顶。今天,很多人并不熟悉很多传统武术,而武侠剧需要实打实的功夫镜头拍摄,对于演员、拍摄团队要求较高。仙侠类型构建世界的难度低,主角可以随时穿越时空腾云驾雾。对于场景的描写可以采用法术修仙升级,不必注重传统武术中硬桥硬马般的一招一式,叙事逻辑不要求严丝合缝,叙事空间范围大,自由度较高。

传统武侠小说的日渐式微。首先,由于金庸、古龙等武侠大师的武侠作品已经深入人心。以金庸为首的大师们似乎把武侠的路子都已经写完了,金庸的十五本书涵盖了各种武侠套路,到最后《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连他自己都无法超越以至于封笔。传统武侠小说难以出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品,后来的作家创新能力不足,读者对于武侠的固定模式也已熟知,金庸、古龙等大师已经把武侠推向了登峰造极的顶峰。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读完金庸就意味着武侠这根甘蔗最甜的一截已经吃完,剩下的难免寡淡。

武侠影视剧作为一个“老土”的种类,在影视化改编上也逐渐被抛弃。这一切都造成了武侠小说刊物的入不敷出,武侠小说写作者也难以维持生计,自然不愿意做写武侠小说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于是作者不愿意再写武侠小说,读者不愿意再看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不断被边缘化。源头上的干涸,加上读者群体的稀释,最终导致了武侠的“日渐式微”。

武侠题材剧如何重焕新生

与时俱进,采取“武侠+”策略。武侠剧之所以日渐式微,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武侠江湖过于老套、不够新颖。虽然新的武侠剧在源源不断地生产,但归根结底其故事情节公式化严重,沿用过去的老一套,情节无法脱离金庸、古龙等老一辈大师的武侠模式,传统武侠剧逐渐走向没落。因此,现代武侠可以借鉴其他类型电视剧的做法,跨界与当下流行元素进行结合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例如,2020年的《侠探简不知》利用该年悬疑剧火热的市场大环境,采用当下流行的悬疑加武侠形式,取得较高收视率,获得豆瓣8.2分的好口碑,也证实了“武侠+”模式所具有的生命力。

2021年,《山河令》采用“武侠 +”模式,在以“国风新武侠”为主要创新点的同时采取“耽改+武侠”的双男主模式,获得口碑热度双丰收,成为收视冠军。除此以外,以《画江湖之不良人》为代表的武侠+动画的国漫风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动画制作的形式更好的表现出中国武侠的精神内涵。众多鲜活的案例已经证明,新武侠需要新模式,需要新江湖,“武侠+”才是通往“新式武侠”的康庄大路。

打造“中国式武侠IP宇宙”。所谓“宇宙”就是在文学、影视、游戏中由多部作品共同组成的统一世界观,通过共同的元素、设定、角色通过跨界建立起来。美国有漫威公司和DC公司打造的超级英雄系列,如蜘蛛侠、钢铁侠、神奇四侠、美国队长等各种超级英雄,漫威将文化IP产业发展得很好,从漫画书的售卖,到后来连续不断地改编成游戏和大电影,漫威将其公司旗下的各种宇宙英雄串联起来,彼此产生关联,建立起了“漫威宇宙”的文化IP。金庸的武侠江湖和美国漫威公司的宇宙英雄系列相似,都用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格魅力的英雄式人物,蜘蛛侠里面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和中国武侠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谋而合,都体现出对于现实世界的人文关怀。

中国武侠在世界观、故事力、角色魅力上丝亳不亚于漫威DC公司的英雄宇宙,只是欠缺一个较好的整合工程。通过借鉴美国漫威模式,利用中国独特的武侠元素,打造新的东方英雄和武侠宇宙超级IP矩阵。比起欧美日本等国家,我国在文化产业IP上还处于蓝海模式,具有较大的进步空间,特别是随着近年中国文化产业崛起的态势,这一模式未来值得被看好。

结语

“侠”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传承,更是联系全球中华文化圈与世界文化之间的桥梁,从当下热播的《山河令》可以看出,武侠题材、江湖世界依然有很多潜质可以挖掘。“侠文化”应随着时代变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剧情在谈情说爱之外,能够把作品做得有营养、有深度,能够引发青年人群的共鸣,这样的作品才会受欢迎,才是武侠剧重焕新生的关键。

猜你喜欢

港剧仙侠漫威
新港剧何以圈粉三代观众
新港剧何以圈粉三代观众
古惑仔
给漫威、DC做衍生品一天赚1485万元 Funko是怎么做到的?
美国儿童IP 30强:乐高居榜首,漫威DC均在列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三生三世 仙侠奇缘
“游戏音乐女教主”的仙侠风
[美国队长3] 漫威的胜利
搞懂这些你才能看懂漫威电影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