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总像新手上路

2021-11-14金石明

声屏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聂海胜许渊冲神舟

□ 金石明

6月17日,两件大事都和江西有关,和南昌有关。一件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一件是百岁翻译大师许渊冲仙逝。聂海胜第三次上天,他曾在向塘机场空军服役,他还是南昌女婿。许渊冲就是南昌人,南昌二中毕业。

我和编辑部同事说赶紧去做这两个选题。下午我去审片时,接到打疫苗第二针的通知,最后请同事代劳审片,但我在医院却惦记着这两条稿子做得怎么样。

不过看到这两个视频,却让人不甚满意。最主要是我没看到我想看到听到的和我特别想看到听到的。而原因却是我们的记者只为完成任务,没有替受众着想,没有站在受众的角度采来他们的“好奇”。因为这两个新闻人物,除了当天的新闻引人关注,新闻后面的人物故事同样引人关注,而我们的记者几乎没碰。

“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这句口号不仅仅是句口号,它几乎概括了新闻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时候,新闻背后的新闻更是受众的心理需求,满足受众的这种需求,需要记者的挖掘,不然怎么叫“采”“访”?

在这样的报道中,地方媒体尤其是民生类的媒体该怎么来做这样的题材?既关注新闻大事件本身,又关注和这件大事千丝万缕关系的人和事。这才符合自身媒体的需要,其实是满足了受众的需要。

比如,神舟十二的报道,我们到不了现场,但我们可以设计我们的现场,就是聂海胜的老丈人和丈母娘的家里。我们关注神舟十二发射,他们更关注,现场感和一群看电视的观众现场是不一样的。除了他们家人的反应,还可以连线不在南昌的家人,比如聂海胜的爱人和他们的孩子,完全可以“制造”另一个新闻现场。

曾经,我们设计过当年许艳梅夺奥运金牌一刻,她南昌父母家的现场;我们还设计过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一个小朋友要看阅兵队伍里她叔叔的现场,但因为记者准备不足,似乎都不太理想。因为,假如许艳梅没能夺冠,假如小姑娘没能在阅兵队伍里看到叔叔,该怎么报道。

这次又碰到了几乎相同的现场,然而,显然做得不尽人意。

除此之外呢?你想了解聂海胜吗?你想了解聂海胜的妻子和孩子吗?你想了解他们当年的恋爱吗?或许你在采访他们的父母时,他们还给你爆了一个料:老丈人和丈母娘对女儿找的对象还颇有微词呢!我是说“假设”哈,但记者要去“采”,你为什么没去呢?因为你没站在受众的角度,你根本没去想他们的角度。

一个新闻人物背后到底有多少故事,新闻就会有多少看头。许渊冲的故事同样有很多。

这里有几个关于采访的简单而又关键的提醒。第一,一个好记者最需要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第二,一个好记者要懂得如何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第三,一个好记者要善于设计新闻现场;第四,一个好记者除了挖掘故事,还要善于讲好故事;第五,不要以为你知道的人家都知道。

在采访的态度上,不要为采访而采访,不要为完成任务而采访。否则,你做了十年的记者,还是个刚入门的新记者。

有记者抱怨说,我写长了,你全砍掉,我讲少了又要挨骂。我说,活该!我想看的你不写,我不想看的你喋喋不休,怪谁?后面的“我”是观众,不是我。

不要总像新手上路,总要别人“多多包涵”。

猜你喜欢

聂海胜许渊冲神舟
元 日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聂海胜荣获八一勋章
The August 1 Medal Winner — Nie Haisheng“八一勋章”获得者——聂海胜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
聂海胜:三飞太空,57岁再探苍穹
“第三届许渊冲翻译大赛”英译汉原文
神舟十一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