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道情艺术引入高校声乐课堂可行性分析
——以屯留道情为例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23期
关键词:道情曲艺民歌

阎 青

(山西大学 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民族传统音乐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珍贵的文化财富。各地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民间音乐体裁表现了不同地方的精神文化特点,并共同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间音乐。屯留道情是产生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的一种传统道教曲艺说唱艺术,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艺术特点与长子道情有接近之处,所以长期将二者并称为——屯长道情,并与阳城道情共同称为晋东南道情,在三晋曲坛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2006 年底,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形成到如今已有约四百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现代化速度的加快,公共媒体数量与日俱增,屯留道情作为山西道情的一个重要分支,受到了现代艺术的猛烈冲击,受众逐步减少,长期面临消亡的风险。将屯留道情作为优秀山西民间艺术引入高校课堂,既有利于高校声乐学生加深对于传统曲艺音乐的感性认识,感受活态的曲艺文化,又有利于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一、在高校声乐课堂中引入道情艺术的必要性

受到艺考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和教师急于求成,以考取心仪的学校为目标;在高校学习中,很多学生看重结果,以考试成绩优异为努力方向,因此忽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对传统民间音乐的认识

现如今,学校音乐教育对于传统艺术传承的缺失是不可小觑的。在民族声乐课堂中,虽大量学习传统民间歌曲,但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理解却远远不够,可以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民歌学习选曲缺乏创新,类型单一。蓝雪霏教授曾指出:“相当多的青年学子事实上并不真正看好民族民间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接触甚少,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即使理论上认可民族民间音乐的必要性,骨子里却认为它老土,认为它与自己的距离遥远,不是加以排斥,就是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在国际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文化渗透日益深入,西方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认同越来越强烈,国内很多学生却还在一味地排斥它。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不理解不认可,是文化不自信的重要原因。

将传统道情引入高校声乐课堂,将地区独特的艺术审美和原生态文化渗透到声乐学习中,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艺术领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有利于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归属感、自豪感。对于山西省而言,其历史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屯留道情作为优秀山西曲艺艺术,将其引入课堂,能更好地将本土音乐与高校艺术课堂相融合,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感知山西音乐文化,提高对于传统音乐的认识。

(二)传统高校声乐课堂缺乏教学观念的创新

在当今社会变革中,声乐课堂逐步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上过于追求西方声乐所强调的发声方式,民族唱法被认为相对不够科学,即使在民族声乐系课堂中亦是如此。师生对于传统民间音乐和演唱方式的偏颇理解便是对传统文化不自信的具体表现。同样这份不自信阻碍着我们对本土音乐的学习,以及对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方法的借鉴吸收。

中国的传统音乐传承方式,无论是民间音乐还是宫廷音乐,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为主,“口传心授”并不是单独教授演唱技巧、发声方式,“而是‘口’和‘心’传授乐谱上无法记载的可感内涵”。优秀的声乐课堂应当拓展学生对于不同艺术领域的认识,加深对于本国音乐文化的感性理解,改变过去片面追求发声方式和单一音乐类型演唱的观念。不同于课堂上所学的民歌,道情不仅带有唱腔体系,也由于自身为曲艺艺术,说与唱结合,因而演唱时需要做到情绪和腔体的不断变换,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并演唱道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验。由此可见,将传统道情艺术引入高校声乐课堂是改变其单一教学模式的有效方法。

(三)声乐课堂对于多种演唱风格的融入不足

音乐是一种传递美和情绪感受的事物,我们在演唱歌曲时,除了发出优美的音色,更需要将歌曲的情感表达清晰。所以当面对体裁不一样的音乐作品时,学生需要做到利用合适的演唱风格去表现。然而固有的声乐课堂对于多种演唱风格的训练较少,教师教学更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学生演唱歌曲时为了不出差错,会与课上保持一致,不敢轻易尝试新的表现方式。而相对于歌曲,道情的表演难度更高,要做到内心独白、角色交换、唱词念白等的准确表现,所以为了呈现出不同角色不同的心理情感,需要不停地变换声音特点和行腔方式。将传统道情融入声乐课堂中,学生能接触更多演唱风格,由此在情感表达方面会更加细致,对于歌曲细节的把握也会更加明确。

二、在高校声乐课堂中引入道情艺术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与地方民歌融会贯通,彼此借鉴

高校的民族声乐系学生所学的民族歌曲均取自不同地方的民间音乐,或者根据民间音乐创新而来。在广泛接触各地民歌时,可逐步找到不同地区音乐的独特曲调和声韵。传统道情艺术与民歌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道情声腔的创作和发展同民歌一样,受到不同地区语调升降特点的影响,并且道情中的曲调大量来自于民歌,二者相互借鉴交融,同时各自演变。

以屯留道情和晋东南地区民歌音乐为例,虽体裁和情绪处理的方式不同,但是都受到晋东南地区方言的影响,二者在曲调方面有相似之处。在学习道情戏的时候可以先以过去已学习的晋东南歌曲为切入点,找到晋东南歌曲演唱中关于发声方式和方言音掌握的技巧,从而构建起与屯留道情之间的桥梁,然后引出道情戏开始学习。

此外,曲艺音乐以说唱为主要表现形式,吐字的技巧是核心,归韵、收声、咬字都是表现人物特点和情感的重要因素,若在表演中出现倒字、吞字等情况,歌词含糊不清,则会造成故事表达不清晰,这一点与声乐学习相通。声乐中同样要求行腔的规范。以山西屯留道情为例,在学习屯留道情前,可由教师带领学生加深对于晋东南地区民歌的理解和认识,掌握该地域民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语调特点,将其融入对屯留道情的认识中,逐步合二为一地学习演唱。同样地,屯留道情的学习也可反过来促进学生加深对晋东南民歌的认识。

(二)增强高校的师资力量,加强沟通学习

传承民间艺术,就要建立与传统艺术表演者之间的联系,快速提高高校声乐教师的理念认识。在具体实施方面,以屯留道情为例,山西省内高校为促进民族民间艺术学习,可以建立专项学习资金,加强高校声乐教师与屯留道情传承人之间的交流学习,建立民间曲艺师资队伍。另外,聘请有造诣、水平高的民间艺人和专业演员指导学生艺术实践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可以聘请屯留道情传承人申海花老师进行道情表演及舞台动作相关方面的指导。通过直接接触民间曲艺艺人,声乐系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艺人表演的情绪变化和声音把握,进而加深对于屯留道情的认识。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声乐教学只需要教师、学生和一架钢琴,教学方式也多为一言堂式教学。虽然传统音乐艺术是一个大家庭,但是隔行如隔山,声乐教师在长时间教习声乐作品后会产生自身的固有模式,因此在教习曲艺艺术时,相比曲艺艺术家还是会有些许差距。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硬件配置齐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电子教具,将声音与图像结合去鉴赏道情艺术表演,做到人在教室心在舞台,在观赏的过程中思考和学习。

另外,学习要与实践结合,大部分高校音乐学院都配置了排练厅、小型音乐厅等。例如山西学子在学习屯留道情后,教师可带领学生走上音乐厅的舞台,拿起简板,真正地表演一出道情戏。屯留道情在过去仅一人手拿简板表演,后随着社会的变化进行了伴奏和舞台人数以及角色上的革新。学生在表演时可在原本道情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时而合唱,时而分角色演唱,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也为屯留道情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更多路径。

(四)拓宽视野,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统道琴艺术与声乐艺术有相通的地方,但是最大的不同在于道情中不仅有唱段,还有念白和衬词部分,因此需要学生对于当地的曲调和方言有更深的理解。对于这样的差异,学校应当将校内小课堂与校外学习结合。校内小课堂即由声乐教师对曲艺艺术进行讲解,利用ppt、课堂示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讲授。另外在课余时间或安排好特定的时间,学校有计划地带领师生走出校园。例如在学习屯留道情期间,可带领师生来到屯留县文化馆,对文化馆里的屯留道情历史资料、影像资料进行阅读鉴赏,还可以联系屯留道情传承人申海花老师等一线道情演员做细致讲解,以及走进道情创作人家中(例如屯留道情发源地河长头村道情创作人王向阳老人家中)感受创作环境,观看排练,同时也可指导村中道情爱好者更好地进行发声和表演,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和进步。

综上所述,作为民间传统音乐的精华,将道情艺术引入高校声乐课堂不仅可以改善高校声乐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习,而且在传统文化方面,更是通过高校这一平台使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扩大了受众面,提高了道情音乐的艺术水准,为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贡献了更强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道情曲艺民歌
义乌道情文化传承与发展探究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历史回音壁
——蓝田上许村道情演唱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道情窝”里的演唱家
——陕北道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白明理访谈录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坚质浩气 妙道情真——傅山的美学思想及其书艺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