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辛弃疾山水田园词的意境
2021-11-14范卿
范 卿
(烟台大学 山东 烟台 264003)
文人向来注重辛弃疾的爱国豪放词,但他的山水田园词也别有趣味。所以笔者拟选取其山水田园词的意境进行分析,领略别样趣味。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交融,进而形成的一种意蕴悠长的艺术境界。王国维曾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景物和感情被王国维视为“境界说”的两大基本理论元素,而这两大元素合起来其实就是意境。
一、朴素清丽
辛弃疾的山水田园词作大都是营造了朴素清丽的意境,所以我们在读时常觉清新之感迎面扑来。
譬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目之所及是低矮的茅檐以及清浅溪岸边上的青草,耳边仿佛也可以听得到淙淙的流水声。这简单的一句话,就描绘出了农村人家自然、清幽的居住环境。现代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对这首词就曾有过品评,“笔意清新,似不费力”。再如“白水东边篱落,斜阳欲下牛羊”。清澈的水流经过东边的篱笆,太阳快要下山了,牛羊也该归家了。这都是非常和谐自然的田园景象,朴实无华,却又清新动人,很自然地营造出一种朴素清丽的意境。又如“白露园蔬。碧水溪鱼。笑先生、网钓还锄”。这三句话清新可人,简洁精练地描写了乡村打渔、农耕两种活动。园子里栽种的蔬菜的叶子上白露未晞,鱼儿在清澈碧绿的溪水中畅快悠游。先生既亲自操持农耕,又进行渔钓。整幅画面清新自然,营造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氛围。
朴素清丽既是山水田园景物本身拥有的特色,又是辛弃疾回归乡村田园生活后,面对自然山水油然而生的一种清雅平淡的感情。
二、旷达开阔
“旷达开阔”的意境,是指一种开朗、积极乐观、通达的境界。“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的境界宽阔,词的语言隽永,即点明了词旷达开阔的效果,也就是意境,是用语言来营造的。
旷达开阔的意境反映在词作中,如《洞仙歌·飞流万壑》,上片有“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孤负平生弄泉手。叹轻衫短帽,几许红尘,还自喜,濯发沧浪依旧”,下片有“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一杯酒。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这首词的具体写作时间今已无法考证,只能推测大约是淳熙十三年,也即作者第一次罢官归隐的第六年写就的。作者在经历辛苦的跋涉后,终于寻找到周氏泉,怀着极其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一首旷达开阔的明志之词。上片前两句写许多溪流在山涧中流动,与山石争着展示自己的秀丽,其实是在描写周氏清泉的盛大景观。随后,作者说他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弄泉手”,只不过因在俗世久了便也沾染了一些尘土,庆幸的是如今退隐山水,有了泉水,就可以洗涤掉身上的俗世灰尘了。而后在过片中,使用了杨恽、张翰的典故,表现自己要超越世俗功利,回归自然的志向。接着他表示要在这个地方过简朴的生活,即效仿陶渊明,门前种五柳。通篇词作基调高亢,给人以振奋如重获新生之感。这恰好传达了作者的喜悦与豁达,展现了旷达开阔的胸怀。
再如《玉楼春·何人半夜推山去》中,上片“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下片“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这首词意蕴深厚,绝不是简单的“云来山隐,云去山现”的字面意思。刘勰曾说过:“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此外,胡云翼也曾说过:“辛弃疾天分极高,才气极大,又有繁复回荡的生活做背景,自然会产生伟大的成就。”古有刘勰,今有胡云翼,二者均提出了文学与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对作家创作能产生巨大影响。
辛弃疾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悲痛的时代,南北分裂,山河破碎。他出生时,北方早已沦陷到了金人手中。他少年时期跟随祖父一起生活,祖父向他介绍国家形势,剖析时局,受其影响,辛弃疾小小年纪便立志抗击金兵,为国雪耻。虽然辛弃疾有勇有谋,曾写过抗金北伐的建议书,也曾在任职期间做出一些成绩,但怯懦的南宋朝廷根本不给他实现雄心壮志的机会,他们早已对打仗冷淡,仅仅对辛弃疾的才能感兴趣。于是辛弃疾在罢官退居田园后,经常是一边欣赏着田园山水的自然清新,一边在心中涌起波澜,时而因统一国家的理想而激动,时而因现实的碰壁而灰心,时而又强颜欢笑,自己劝说自己,作旷达开阔之词借以宽慰。
就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背景下,词人提笔填词。词的上片描写青山被遮蔽住了,词人着急寻觅却也毫无踪影。“青山”暗指抗金力量,“浮云”暗指妥协投降的势力。“青山”竟被“浮云”遮蔽了,显示出妥协势力的强大,也表现了作者心中的不安和焦虑。词的下片,写西风吹起,吹散了浮云,抬头一看,原来消失的青山竟然像根擎天巨柱一样,耸立在天边。青山再次出现,象征着抗金力量的复兴和不可阻遏,作者非常开心。结尾两句借老僧的喜悦来衬托自己的喜悦:乌云散去,青山依旧耸立,这是多么令人高兴啊!全词波折起伏,有挫败也有欣喜,结尾处高兴地拍手,也正显示了作者本人面对排挤、打击,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积极向上,充满乐观主义的斗争精神。这首词无疑又是一篇旷达开阔之佳作!
这种旷达开阔既是词人的性格使然,亦是他对未来拥有的一种期待,更是他坚定儒家理想的一种表现。
三、深邃沉郁
“深邃”是指词作深沉蕴藉,“沉郁”是指心情沉闷抑郁。二词合起来所表达的意思就是作者将自己沉闷抑郁的心绪通过深沉蕴藉的词作表现出来。
深邃沉郁是辛弃疾词作中不常有之态,故此处只列举两例。上片“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下片“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是词人于淳熙三年,在江西提刑任上所作。郁孤台下的江水清澈流淌,里面融进了多少行人的血泪哀伤啊!郁孤台、赣江水,既是历史陈迹,也是当时实景。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兴亡变迁。词人由此回想起四十年前金兵追赶隆祐太后,铁蹄蹂躏祖国的伤心往事,不禁再次陷入悲痛之中。下片写江水生薄雾,深山愈加空寂,大地一片苍茫,而此刻的“我”也正愁绪满怀!惆怅悠远的鹧鸪声在深山回荡,引发我不能亲临战场杀敌的愁闷和对朝廷消极抗战的不满。国家每况愈下,怎能不让我忧思焦虑呢,只能暂且将心中的忠愤、悲凉、希望和忧惧诉诸于词!而他的另一首词《西江月·万事云烟忽过》中,有“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和“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之句。这首词作于嘉泰二年作者闲居瓢泉期间,当时的他已经62 岁了,他的儿子们也已经长大成人了。词作看似轻松悠闲的语气之下,涌动的是词人少年时期的壮志未酬,如今英雄末路、功名成空的悲愤与无力,以及强烈愤慨但又无可奈何的感情令人不忍卒读。所选的两句意思是:如今我还能做什么呢,我年事已高,世事也不需要我再操心了,能做的就只是喝喝酒、四处逛一下、累了再睡会儿觉了。但我又不甘心,还是要做一些能力范围内的事情,那就“管理”一下竹林、青山和溪水吧。可以想象,一个曾“壮岁旌旗拥万夫”的壮士,在年老时,拿起稀疏细瘦的毛笔亲手写下“宜醉宜游宜睡”和“管竹管山管水”的词句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酸楚悲痛、壮志成空的感情自是不必多言。
深邃沉郁是辛弃疾人生后半段的一种基调,这反映在词作中,不仅仅是一种意境的营造,更是词人心灵情感的痛苦抒发,他希望可以借词来消遣、冲淡哀伤情绪,重新回到岗位上,为国建功立业。
四、旷达开阔与深邃沉郁兼有
经过笔者仔细研究,在辛弃疾所写的30 多首山水田园词中,有些词作表面意境是旷达开阔,实则相反,隐含着深邃沉郁之感。
“表里不一”的词作其实并不是真的表里不一,只是心头太浓重的情绪无法直接抒发,只能婉转道来。如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中,上片“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下片“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此词写于淳熙九年春闲居带湖之初。上片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带湖的喜爱之情。平时拿着手杖,穿着麻鞋,一天就可去带湖溜达“上千”次。一个“千”字夸张地写出了自己对带湖的喜爱程度,也表现了词人旷达开阔的心胸。下片写带湖今昔之变,过去这里只是荒丘废池,今时却月色皎洁,清风徐来。联系人世间,这是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的变迁啊!作者再联想到自己,青年时期金戈铁马,气吞山河;后来步入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现在已是中年,面对山河破碎,国将不国,家将不家的恶劣处境,自己却被解职赋闲在家。不免要思绪万千,对着世事无常、悲欢离合大发感叹。深邃沉郁的意境便造就生成了。
这种“表里不一”的词作,以及积极通达与沉闷抑郁两种心情的转变,不仅是由词中人事景物的变化所引起的,更是由作者内心真正的情感所导引的。描写山水田园等外在事物时,会被其清新开阔吸引,但转而想到自己的现实人生时,又不自觉进入深邃沉郁的境界中去了。
五、结语
辛弃疾的山水田园词,通过认真、细致的描写,营造了朴素清丽、旷达开阔、深邃沉郁等不同的意境,让我们领略到了不同的人生趣味和自然风景。更可以从中体会到辛弃疾既向往山水田园生活,又不甘于壮志未酬而安心田园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