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美育价值研究
2021-11-14刘雨檬
刘雨檬
(湖南女子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音乐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以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钢琴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既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施音乐美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高校美育价值目标的体现。其根本任务是通过钢琴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具备演奏初中级钢琴音乐作品的能力及弹唱儿歌并编配伴奏的能力。钢琴的学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审美实践途径、丰富了音乐审美经验、培育了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获得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所需的综合能力。以往的学前教育钢琴课程多注重钢琴演奏技能的学习,忽略音乐审美教育,忽视钢琴课程的美育价值。因此,要以音乐美育为视角,发掘钢琴课程的美育价值,探寻其美育价值的实现路径,以期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文化审美水平,加强音乐审美修养,进一步提高音乐审美素质和音乐审美判断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个性,培养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一、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美育价值
钢琴课程内容的音乐审美特征决定了其美育价值。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主要分为钢琴基础、儿歌弹唱、歌曲即兴伴奏三个模块,音乐美育视角下应以钢琴作品演奏、音乐赏析、文化理解、儿歌编配与弹唱为钢琴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其美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夯实音乐审美基础、丰富音乐审美经验、提升音乐审美表现三个方面。
(一)夯实音乐审美基础
音乐的基本知识教育是实施音乐美育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石。钢琴具有广泛的音域、多变的音色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钢琴音乐的审美特征包含了各音乐要素的审美特征,钢琴音乐的学习包含了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基本表现手段及基本特征。在钢琴艺术约四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丰富的文献和经典的作品具有广泛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音乐美育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应包含钢琴作品演奏、音乐赏析、文化理解、儿歌编配与弹唱等主要内容,在钢琴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培养手指能力、听觉能力、音乐记忆能力,并了解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不同风格钢琴音乐的特征、不同民族的钢琴音乐文化。通过对钢琴作品的演奏与赏析,学生能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风格流派和乐理等知识,通过儿歌编配与弹唱的学习,学生能从音乐中了解幼儿,挖掘幼儿生活的规律,体验幼儿的生活学习,从而保持积极的情感和端正的态度,夯实学生的音乐审美基础。另一方面,学习钢琴的过程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发展情商、增强音乐表现力的过程,这些学习品质的培养所带来的影响已超越音乐学习的范畴,对人一生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丰富音乐审美经验
审美经验是审美意识的组成部分,也称为“美感经验”,通常是在人们审美活动过程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作用,以及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和生理功能相互作用,通过视、听感官感觉、感知审美对象,经由大脑的加工和转换,形成保留在审美主体记忆中的审美经验,即获得知识技能,包含着对某种普遍性意味或意义的观照和冥想。钢琴的学习贯穿了音乐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这四大音乐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为丰富音乐审美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音乐审美感知是钢琴教学活动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对音响内在表现力的反应来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强调情感体验,获得音乐形式美和内容美的感受。同时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增强其审美体验,让学生在个体审美想象能力的作用下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三)提升音乐审美表现
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活跃到一定程度时,内心将产生对美的表现愿望,期望将由外界接收和内化加工的审美信息调取出来。因此,音乐审美表现技能的训练是音乐美育实施的落脚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从学生钢琴技能零基础到能规范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方法、能有表现力地弹唱儿歌、能运用基础的和声知识进行歌曲即兴伴奏编配,其学习过程并非单纯的手指技巧训练,而是从音乐表现力与审美需求出发,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信息,将情感、思想进行外化,强调情感体验,注重获得音乐美的感受。通过手指与肢体的运动,展现美的技能,阐释美的内涵。以钢琴技能的习得为基础,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表现。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美育价值实现
(一)以审美教育为目标,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发挥钢琴课程的美育价值是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学生的个体审美发展。学生通过钢琴学习所获得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影响其未来在幼儿教育领域的教学水平。明确学前教育钢琴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美育价值进行系统研究的前提。纵观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教育教学,在课程的定位、使用的教材、授课的方式等方面,多注重学生技能技巧的培养,忽略审美教育。明确学前教育钢琴课程的目标,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围绕“师范性”本质,注重情感体验。不能仅以使学生获得简单的钢琴弹奏技能为目的,更应注重将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相统一、专业发展与学科融合相统一,满足社会的需要,培育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满足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钢琴技能的掌握与个体审美能力的发展;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站在音乐学科与学前教育学科相融合的角度,从钢琴音乐与儿歌作品的学习中了解幼儿生活的规律,体验幼儿生活,培育科学的儿童观。美育是使人“乐”的教育,音乐美育是一种感性教育,它以人的兴趣爱好为基础。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基本没有接触过钢琴,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首先是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了解学生的学情,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手指协调能力、接受理解能力等方面充分了解。其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审美个性倾向。教育者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身的审美趣味、观念和表达方式来要求学生,教师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来施教,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加深对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喜爱。
(二)以美的创造为前提,注重学生审美情趣提升
美育教育形式种类繁多,各类美育实践教育活动有助于开阔大学生的理论视野,丰富其知识背景,提升其思维高度。钢琴弹奏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活动,学前教育钢琴课程以美的创造为前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对钢琴音乐的二度创作。钢琴音乐约四百年来的音乐作品是作曲家们的一度创作,演奏者的演奏即是对钢琴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二度创作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弹奏方法与触键技巧,还原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在对作品音乐文化进行理解与感知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赋予钢琴音乐作品不同的个性色彩。二是发展儿歌即兴伴奏与创编能力,提升音乐创造性。儿歌即兴伴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密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以伴奏音型和题材分类为脉络,从范例分析与音型选择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即兴伴奏编配实践,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实践空间。
(三)以综合性为原则,注重学生音乐能力发展
音乐美育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综合性”原则包含三个层面,一是钢琴演奏知识和技能与音乐感受和欣赏、儿童歌曲弹唱与创编、钢琴音乐文化的综合。钢琴的学习即是音乐综合能力的学习,以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钢琴弹奏基本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富有童趣的中外乐曲为载体,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弹琴与唱歌相结合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教学内容。掌握技法、乐理、音乐表现、音乐文化等音乐学科相关基础知识,了解不同时期钢琴作曲家的人文历史背景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了解幼儿歌曲的分类及风格,并掌握弹奏幼儿歌曲伴奏的技能。二是钢琴课程与学前教育学科相关知识的综合。从儿童音乐中挖掘幼儿生活的特点与规律,了解音乐对于学前儿童节奏感、乐感、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价值,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对幼儿的情感启迪;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紧密结合,将幼儿音乐教学内容融入到钢琴教学中。三是钢琴课程与绘画、舞蹈等不同姊妹艺术之间的综合。利用各类美的形态对学生进行情感净化、性情陶冶,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与审美情趣,使学生在钢琴课程的学习中既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又能了解艺术美的内在逻辑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音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