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公共音乐课视唱教学探索
——以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为例
2021-11-14张妍琪
张妍琪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的公共音乐课是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高师学生的音乐素养,学生通过学习基本的音乐理论,能够进行简单视唱和音乐欣赏。为适应小学教育一专多能的需求,视唱能力已成为高师学生的必备技能。在每年山西省职业技能大赛中,视唱是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必备环节。非音乐专业学生与音乐专业学生在视唱练耳训练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非音乐专业学生在音乐方面几乎零基础,没有学习过乐理知识,没有经过专业视唱练耳训练,大多数学生没有学习过一种乐器,在视唱教学中存在很多困难,具体体现在:
一、学生音乐素养差异大,教学难度大
大多数高师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认真学习音乐,有些同学甚至不识谱。有些同学虽然识谱,但是对音准概念模糊,没有进行过系统视唱练耳训练。学生音乐基础不好,这对视唱教学来说难度很大。
二、教学内容复杂,学生学习难度大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的公共音乐课选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综合性音乐教材》与校本教材——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艺术体育手册》,学时一年,一周一课时,课本内容涵盖乐理、视唱、节奏训练和名曲欣赏四个部分,通过教学,要求达到学生具有一定音乐审美能力并掌握简单音乐基础知识的目标。课堂上教师往往把乐理、视唱及音乐欣赏分别来讲,在视唱教学中以简谱视唱为主,通过乐理知识,与简谱线谱对照,逐渐渗透线谱学习。五线谱视唱只涉及C 大调或a 小调,以及五声调式。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很难把握音准,如果没有教师带领,学生音准极差。非音乐专业教室里没有钢琴,笔者除了使用多媒体课件之外,自带口琴、口风琴等有固定音高的便携乐器进入课堂,通过多听、多唱,让学生逐渐感受音高,并唱准音。每节课前,笔者会进行个别抽查,检验学生练习情况。通过考查,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每节课的课堂效果好,但是回课抽查上一节的视唱效果并不如意
笔者在视唱教唱中,首先进行有感情范唱,让学生对旋律有整体了解。其次,打破传统音乐教学中逐句教唱的模式,让学生提出比较难唱的地方,各个击破。再次,完整带领学生视唱整条乐谱,并进行练习。一周后回课抽查,只有个别学生可以完整视唱,更多的学生出于羞涩,不敢大声唱,甚至不会唱,笔者只好重新教唱。
(二)部分学生节奏掌握得不好,打拍不准确
类似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不均分节奏型,学生比较难掌握。这些节奏型属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知识点。由于义务教育阶段整体对音乐课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整体音乐素养偏低,笔者带领学生学习节奏型的同时需要补充乐理知识。学生学习能力具有差异性,有一些学生感到学习吃力,笔者采取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抽查的办法,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节奏型。
(三)大部分学生音高概念模糊,很难达到音高标准
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只有少数人的乐感好,因此“跑调”现象很普遍。笔者在课堂上重点范唱、领唱容易出现音不准的地方,练习中用手势提示该处,以免学生“跑调”。
(四)学生渐渐对视唱失去了兴趣,因为每节课随机抽查而十分紧张
每节课前,笔者会抽查几位同学,提高上课专注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抽查结果会影响学生的平时成绩。因此,每次抽查学生都非常紧张,他们普遍反映学习压力较大,不喜欢唱视唱,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只喜欢音乐欣赏。
教研组规定,公共音乐课考试以视唱考试进行,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自主安排视唱内容,组织随堂考试。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音乐公共课教研组的考试打分标准为:
1.能按所抽取的曲谱进行正确视唱的(音准、节奏、划拍正确、流畅完整、音乐表现优秀)90-99 分
2.能按所抽取的曲谱进行基本正确视唱的(音准、节奏、划拍正确、不够流畅完整、无音乐表现)75-89 分
3.能按所抽取的曲谱进行视唱的(音准、节奏、划拍基本正确、不够流畅完整、无音乐表现)60-74 分
4.不能够按所抽取的曲谱进行视唱的(音准、节奏、划拍不正确、不够流畅完整、无音乐表现)60 分以下
5.不识谱不计分。
根据评分标准,考试成绩75 分以上占70%,90 分以上占1%。教师在评判时对非音乐专业学生有很多倾向性。这种倾向性表现在上课到课率、平时表现、与教师关系和平时抽查的情况等因素。
笔者通过反思,并与学生沟通交流,得出以下结论:
1.选曲虽然是名曲,但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由于课堂欣赏时间有限,学生对旋律的记忆有限。
世界名曲,是经典之作,通过音乐欣赏,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能让学生有效记忆主题旋律。通过学习音乐欣赏,学生在生活中听到熟悉的旋律可以马上想到曲名及作曲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见到不认识的乐谱,依旧不能读谱、唱谱。
学生虽然能记忆名曲主题旋律,但是音高及音准模糊,名曲乐谱的音名可以正确识读,但是音的高低没有得到训练,跑调现象严重,没有真正掌握识读乐谱的方法。
3.课堂上应多与学生互动,注意学习困难的学生,必要时个别辅导。
传统的教唱不能顾及所有学生,乐感不好、学习困难的学生,会对视唱产生厌学情绪。这需要笔者及时观察发现,通过耐心讲解和示范以及学生之间合作学习,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有很多,比如请乐感好的学生为全班范唱;进行音乐创编,笔者给出一些音乐素材,学生通过已学乐理知识进行组合、创编旋律、节奏等,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学方法探索
(一)音乐欣赏与视唱相结合
在第二个学期,笔者改进了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欣赏与视唱相结合的实验性教学,带领学生通过欣赏经典作品,视唱其主题旋律,以达到唱好视唱的目的。例如,在学习“附点音符”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将德沃夏克《幽默曲》的第一部分作为导入,请学生思考这段旋律节奏的特点。通过感受附点音符节奏特点,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然后带领学生学习附点音符时值的含义并进行节奏体验,反复聆听该旋律,激发学生想要表现的欲望,并且锻炼学生的旋律记忆能力。通过初听、再听,每一次聆听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不同的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听觉上,同时将《幽默曲》作为欣赏曲,带领学生感受并分析每个部分的情绪、速度、力度、旋律、结构等音乐要素。通过介绍作曲家德沃夏克,学生能够了解作曲家相关知识,使学生逐渐喜爱这首乐曲。有了之前多次聆听并且记忆旋律的基础,学生对音高有了一定的认知。记忆旋律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再进行识读乐谱,学生通过视唱练习,音高准确性、节奏都能够基本准确呈现出来。读乐谱后,笔者抽查结果较为良好,达到了音准较好的效果。
2019 年,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公共音乐课采用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艺术音乐篇》作为教材。此教材难度降低,去掉了乐理视唱等音乐理论部分,重视音乐欣赏,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但是,学校培养方针没有变,高师学生职业技能比赛仍然进行视唱考核。笔者将视唱与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既欣赏了世界优秀名曲又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在非音乐专业视唱教学中是可行的。
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也有不足,一堂课分成两个部分来上,即前半部分音乐欣赏,后半部分唱视唱,重点不突出。分两个课时来上,效果会更好,第一课时只有音乐欣赏,第二课时将上节课欣赏的名曲片段进行视唱教学。
(二)乐理知识与视唱相结合
视唱建立在乐理知识的基础之上,没有学习乐理知识,只进行单独视唱,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通过讲解乐理知识,学生掌握音符、节奏、节拍等基本知识后,再进行视唱,就能够准确掌握时值和节奏。
(三)学习正确的划拍方式
正确划拍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学生学习音符时值后,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划拍手势,进而手打节拍,口读节奏。以四分音符为例,前半拍手势朝下,后半拍手势朝上,通过划拍节奏训练,学生很快掌握了基本节奏型,为视唱乐谱奠定了基础。
此外,笔者设计了一些节奏游戏,使学生产生对节奏的兴趣。在课前要求学生播放一首他们喜爱的歌曲,教师写出一些节奏型,要求学生用手拍出节奏为歌曲伴奏,简单练习后集体完成歌曲。这样简单的游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可以请学生创编一些节奏,通过师生互动,轻松掌握常见节奏型的正确音值组合,以及规范的识读节奏和正确划拍。在新课标指导下,引导学生创新和创造是高师教师永恒的目标,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节奏进行创编,通过拍击手、桌子、书本或身体等为歌曲伴奏。
(四)适度的练耳训练
专业的练耳训练对于非音乐专业学生来说难度太大,容易使其对音乐课产生紧张甚至厌恶感,因此不能进行与音乐专业学生相同的练耳训练。笔者通过听觉对比,训练学生对音的高低敏感度,通过教师范唱、领唱,带领学生模唱,使学生能够辨别音高及偏差,及时进行调整。
(五)流行音乐与视唱相结合
许多大学生非常热爱流行音乐,他们可以完整歌唱耳熟能详的歌曲。笔者请学生自主选定流行歌曲,课堂上学唱。学生准备了《一百万个可能》《往后余生》《菊花台》《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等歌曲。笔者把乐谱记下来,通过高潮部分锻炼学生的视唱能力。由于学生对歌曲的节奏、旋律已经熟悉,唱好旋律非常容易。通过识读乐谱,较好完成视唱的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高涨起来,也会加入情感,比如喜悦、忧伤的情绪。
探索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后,笔者通过抽查和考试发现,学生对旋律记忆深刻,很多学生能够背谱,更容易把握音准、节奏,情感也能自然地流露出来。通过考试,能够达到80分以上的学生明显增多,尤其在音乐表现方面进步明显。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了解乐曲,能够有感情地视唱乐谱,部分学生有了强弱变化,这令笔者非常欣慰。
四、结语
音乐公共课的视唱教学方法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没有绝对的教学方法。高师的音乐公共课绝大多数在弥补中小学时期的相关乐理知识。要培养学生视唱能力,不能仅靠高师一年的教学,而需要中小学校至高校十几年的音乐教育共同努力。学生音乐素养差异大,还需要教师继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