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实践的民族钢琴音乐审美文化思考
2021-11-14刘剑
刘 剑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钢琴虽然是一种西洋乐器,但是自传入我国之后,就进行了广泛的艺术传播。我国的钢琴家们创编了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形成了深厚的钢琴审美文化。在众多优秀钢琴作品的创作中,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彰显出了特有的审美文化风格。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钢琴作品的审美文化进行分析和品读,有助于在钢琴演奏中彰显钢琴隽永的文化魅力。
一、民族钢琴音乐的审美文化意义和价值探究
(一)拓展了民族音乐的审美表达方式
钢琴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我国本土化、民族化的进程中,与民族音乐审美进行了深度融合。钢琴独特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等显著特点,丰富了我国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增添了独特的审美表达。我国大量民族钢琴作品的创作,不仅证明了钢琴音乐可以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和风貌进行深刻的表达,同时也证明钢琴音乐能够产生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彰显出了现代民族钢琴音乐丰富的审美品格。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想要形成本土化特色,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需求,必须在吸收民族音乐精华的同时,用生动的钢琴技巧将民族审美文化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借鉴和吸收西方音乐文化的审美特点和钢琴音乐创作技巧,进行深度的碰撞与融合,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钢琴音乐既有民族风格,也具备时代气息。
在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中,作曲家把不同区域的民族音乐元素进行了艺术改编,转变成了有着浓郁民族音乐审美特色的钢琴音乐,有的则采用民族音乐创作手法增强了钢琴音乐的审美表现。比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家喻户晓的陕北民歌,在作曲家王建中的改编下成为了一首曲调优美的钢琴曲。以商调为基调,在旋律中加入了大量装饰性的甩音、跳音,突出了陕北地方音乐婉转、高亢的鲜明风格。在流淌的钢琴旋律中,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展现出了陕北地区苍凉、豁达的音乐审美趣味。再如,《火把节之夜》是一首具有巴蜀风味的音乐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彝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盛大场景。作曲家廖胜京在钢琴曲旋律中,运用较多的跳进音程和下滑音将巴蜀音乐中浓郁的山野气息呈现出来,少数民族音乐在钢琴生动的诠释下意蕴深厚。此外,钢琴还可以对深沉、委婉的蒙古族音乐进行全新的表达,通过对节奏的改变、演奏技巧的应用来营造深远的审美意境。可见,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拓展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形式,既丰富了民族钢琴音乐的审美内涵,也推进了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的创新发展。
(二)赋予了民族音乐更丰富的审美内涵
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特性体现在用传统美学思维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用民族音乐的形式传递丰富的审美。民族钢琴作品是用钢琴来表现民族的音乐文化和内涵,传递本民族的思想和精神的,所以也为民族化钢琴音乐增添了丰富的审美内涵。民族化钢琴音乐源于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所以,民族钢琴作品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民风民俗、人文历史、民间传说等,这些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民族个性和审美习惯,将这些珍贵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是作曲家们的理想和责任。民族钢琴音乐作品的音律节奏大多源于民族民间音乐,有的直接套用原曲旋律,有的经过改编,取其精髓,这些民族钢琴作品在审美和情感表达方面都将原有的民族音乐风格保留了下来,可以真实、生动地反映出群众的思想、情感、生活和民俗习惯等,通过钢琴曲这种音乐形式将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蕴传递给了更多的听众。
钢琴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乐器,将我国的民族音乐与钢琴结合起来具有明显的可行性。从音乐审美的角度来看,民族钢琴作品完全符合传统审美需求,将西方作曲技法和我国民族音乐相结合,仍然可以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体现出民族音乐的传统音色效果。比如,根据古典音乐改编的钢琴作品《梅花三弄》,通过钢琴生动的表达,模拟出了古琴轻、静、远的音色,营造了幽静、空灵的审美意境,展现出了古人品行高洁、情趣高雅的审美追求。而钢琴曲《正月新春》的创作,除了表现陕北信天游淳朴、豪放的感觉外,也体现了黄土高原上荒凉、大气的音乐审美特点。此外,根据优秀的民歌改编的钢琴协奏曲也有很多,比如《兰花花》《浏阳河》等,都充满民族音乐审美色彩,展现了民族音乐优美的风格。由于民族化钢琴音乐对西方作曲技法进行了巧妙的应用,所以这些民族钢琴作品更容易被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所接受,也把我国的民族钢琴文化推向了世界舞台。
二、民族钢琴音乐的审美文化内涵和特征探究
(一)鲜明的民族化旋律与节奏特征
旋律、节奏是民族化钢琴音乐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也是决定民族化钢琴音乐活力的重要因素。我国的民族钢琴音乐有非常鲜明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在民族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中,节奏和旋律色彩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得到了作曲家们的重视,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特别是在一些山歌改编的钢琴曲中,律动性的音乐节奏奠定了整个钢琴作品的基调,体现了民族音乐旋律的优美,通过丰富的音程变化表现民族音乐风格。比如钢琴曲《第二新疆舞曲》,就运用丰富的节奏变化将乐曲中的民族化风格凸显了出来。尤其是对锣鼓节奏的生动应用,使钢琴音乐与民族特性相融合,也使得钢琴音乐的民族化特征更加显著。所以,钢琴曲《第二新疆舞曲》形成了颇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创作方式,对节奏的把握使得民族风格得以很好地体现。相比西方钢琴音乐对复调、和声等技法的运用,在我国民族钢琴作品中更多的是体现线条性的旋律特征,作曲家运用流淌的旋律来表达情感,这也是民族音乐传统审美的魅力所在。作曲家们在对民族传统音乐进行改编后,会对固有旋律进行扩充或者缩减,用民族化的创作手法让钢琴的丰富表现力得以体现出来,使得乐曲的旋律更具民族化风情。
(二)特殊的民族音乐音色特点
音色是由发声乐器决定的,很多乐器由于自身的限制使得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些音色特点无法被诠释,或者存在一定的局限。在钢琴曲中要体现民族音乐音色,用钢琴模仿传统乐器的演奏方法,作曲家要在音乐创作的时候考虑到演奏技巧,所以在编曲的过程中要解决这些问题,钢琴表演者在演奏时应通过技巧处理进行二次创作,呈现不同的民族化音色。钢琴曲对传统乐器音色进行模仿,体现了浓厚的民族音乐特色,也是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深度解读的成果。尤其是在钢琴曲的演奏中,探索创作出更多具有民族风味的演奏技巧,用钢琴展现民族音乐的神韵,是民族钢琴作品一种重要的审美特色。民族化钢琴曲中的民族化音色的形成大多取决于装饰音的运用,目前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由传统民族器乐曲改编的较多,所以钢琴使用装饰音模仿其他乐器的演奏音色,能够生动地表现出钢琴曲的民族音色特点。比如,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中就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主要模仿古筝、箫等传统乐器的音色。其中,采用八度的倚音表现了箫的演奏特点,使音乐旋律柔美而流畅。
(三)传递了深刻的民族情感
我国民族音乐中情感的抒发带有显著的民族个性特点,含蓄而内敛的风格使得民族音乐大多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情”与“景”相互融合,借景抒情,表达作曲家内心的情感。对这样的民族音乐进行演奏时,就需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而运用独特的钢琴演奏手法将听众带进作曲家想要营造的情感意境中。比如,经典二胡曲《二泉映月》,该曲是通过丰富的艺术表达手法来抒发作曲家内心情感的典范,改编为钢琴曲后,依然要表现出二胡曲的情感韵味,体现阿炳在凄苦人生中的精神世界。可见,民族钢琴作品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所以无论是改编曲目还是原创曲目,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色都是不能改变的。民族钢琴音乐作品的曲式特征也可以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体现,例如钢琴曲《太极》分为八段,与太极中的“八卦”相呼应,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也符合我国的民族文化审美认知。此外,民族钢琴曲的曲式结构和创作风格都表现了民族音乐的审美特点,彰显了我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审美观念,也诠释了我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特征。
三、结论
总而言之,民族化钢琴音乐是对传统音乐的创新实践,众多的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展现了丰富的审美特色和隽永的艺术魅力。因而,在钢琴演奏和教学中,深度挖掘民族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审美思维以及表现特色,能够全面地展现我国钢琴音乐独特的美学品格和艺术价值,也能够进一步展现钢琴音乐对传统审美的传承和发扬,推动钢琴民族化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