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丫丫秦腔名师公益工作室”调查研究

2021-11-14

戏剧之家 2021年24期
关键词:丫丫天水市秦腔

杨 毅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70)

一、走近“袁丫丫”

“朴素委婉,气质清雅”,这是笔者初次见到袁丫丫老师的印象。

2020 年7 月21 日上午,天水市李涫湾村一片热闹,这是西秦腔研究院的演员们在村子里表演折子戏。笔者到达目的地时已近中午,通过工作人员介绍,才顺利见到袁老师。她这次没有演出,全程在后台观察,时不时地还要帮助演员整理头饰衣服。

“袁老师您好!很抱歉打扰到您。”“嗯,你好,你是来写采访的?”笔者与袁丫丫老师的第一次对话就从这里开始。袁老师很友善,在知道笔者来意后,便停下眼前的工作与笔者交谈起来,介绍西秦腔是天水市的非遗文化等,并热情地邀请笔者周末前去参观她的戏曲工作室。最后,袁老师主动给笔者留下联系方式,以便日后有需要可随时沟通。

袁丫丫主攻小旦和闺阁旦,2004 年荣获“中国秦腔四小名旦”之一的称号。她也是第28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传承人,现任甘肃省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副院长。由她领衔主演的剧目有《桃李梅》《窦娥冤》《麦积圣歌》《大秦文公》《像山情》《村上春秋》等,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得到诸多戏剧界专家学者的好评。

二、工作室概述

(一)工作室成立的背景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加快戏剧大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6〕193 号)和《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戏曲传承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天政办发〔2017〕78 号)精神,有关部门2018 年制定了《麦积区推进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秦腔戏曲新苗,天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天水市教育局、天水市文联的大力支持下,特聘请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副院长袁丫丫老师及6 名剧院老师执教,于2018 年12 月成立了“袁丫丫秦腔名师公益工作室”,随后教育局通过给各所小学发送相关文件,开展宣传为工作室招收学生。

(二)教师团队

由于袁老师一人时间及精力有限,无法做到双休日两天全程授课,因此特从西秦腔研究院请来6 名专业演员,分专业实施教学。张建波、李文忠、郑慧超三位老师主要对孩子们进行基本功训练,如劈叉、翻跟头、毯子功、耍大刀等,王倩老师会辅导孩子们的形体表演动作,李华老师训练孩子们的唱腔发声及各行当手势姿势,靖亚萍老师是工作室的助教,专门负责整理学习资料等。

(三)招生情况

1.招收条件

从长远的角度看,学员要想学好秦腔必须从小打基础,因此工作室只面向天水秦州区各个小学的孩子们,不限男女,年龄在6-15 岁之间。只要性格开朗,爱唱跳表演,喜欢秦腔,都可报名。

2.面试内容

进行筛选的面试官由西秦腔研究院的老师担任,面试内容主要看孩子们的五官、形体是否端正、匀称,唱歌有无跑调,节奏感强不强烈。

(四)课程设置

笔者通过助教老师了解到,由于工作室刚成立不久,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上课进度也相对推迟了。目前只有三个班,周六、周日连续上两天,上课内容会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上课内容包含基本功、唱腔、表演动作等训练。如果遇到剧院演出,老师们需要排练,周末可能会安排其他相对空闲的演员来教课,因此每周末的课程没有固定授课老师。工作室授课模式非常灵活,如下个月剧院需要男班外出表演,老师会提前准备好教学计划,在微信群里通知各位学生家长,孩子们在哪方面表现较差,课堂上就会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直至孩子们掌握为止,再去调整他们学习上的其他问题。

三、工作室上课进行时

(一)基本功训练

2020 年7 月26 日,上午8 点半,笔者一路忐忑又兴奋地来到“袁丫丫戏曲公益传承工作室”门口,深呼吸后轻轻地推开教室大门,看到数十名孩子已穿戴好练功服,统一站在把杆的一侧,等待老师发号施令。这天的授课教师有李文忠、李华、郑慧超及助教靖亚萍。

女班课一开始,李老师就让孩子们做热身运动,先是正压腿、侧压腿,每组两个八拍,左右腿各一组,随后是扶把杆的开肩训练,紧接着让学生们排好队形站在教室中央进行横叉与竖叉的训练。

男班上课时,郑老师会让男生围绕教室站成一圈,走圆场(俗称“戏曲走台”)第一圈速度较慢,老师们主要观察孩子们的手型、手势、手位是否准确。在行走中,老师不断地指导学生模仿他的走姿:脚后跟要先着地,膝盖弯曲幅度不宜过大,身板一定要立起来,抬头挺胸,目视前方,眼神坚定,精气神要一步到位,而后再稍稍加速,或是换方向行走。紧接着,老师让孩子们排成两长队,开始踢腿训练,包括正踢腿、侧踢腿、内包腿、外包腿、二踢脚等。最后,老师让孩子们站在原地做单手、双手的穿掌练习。李老师站在镜子前一步一个动作教练习要领:眼神须跟着手掌游走,直至最后亮相时再去甩头;定睛,须做到炯炯有神,有思想。等这些基本功都做完后,李老师让学生们原地小跳二十下后休息十分钟,此时陆陆续续可以听到孩子们的嬉闹声。

以上内容是男、女班基本功训练的一小部分内容,主要以老师口述讲解,学生模仿为主,助教老师也会把当天的教学内容录制下来,发送至教学群里,让各位家长观看,了解孩子的情况,也方面孩子在家练习时查看。

(二)唱腔表演训练

女班的后半堂课,老师先检查了学生对上节课的曲子《花木兰》的掌握程度,并继续开展练习。助教老师告诉笔者,因为孩子们都不认识谱例,所以每当孩子们学新曲子的时候,她会提前两三天把唱词发送到群里,让学生家长打印出来,让孩子们先熟悉文字。等到了上课那天再由老师带着唱,学生靠模仿老师的发声学习唱腔,回家后再通过听音频巩固练习。课程一开始,孩子们就已经在两边站好了队形,手势动作也摆放到位,开始伴随着《花木兰》的音乐走队形和唱曲儿。老师站在台子上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效果,随即就开始一句句指导。

“劝爹爹放宽心/村头站稳”,在学生唱第一句时,老师先一边打拍子,一边提醒孩子们将最后那句“站稳”和后面间奏的拍子数清楚,然后便让她们停下来,调整手势动作,并分别示范了正确动作与错误动作,告诉她们胳膊不能抬得过高,手必须从腰间像拉皮筋一般平平地向前方送出去,同时眼睛也要一直跟着手指走,最后定格停留,等旋律变化再去做下一个动作。

整堂课结束后,李老师告诉笔者:“孩子们(男生、女生)所学的基本功都是一样的,不分行当,统一学习。主要是因为他们年纪小,需要练习的唱腔曲目不同,如女生练习的戏曲多以小旦、花旦、彩旦、大青衣为主,男生以小生、老生、花脸为主。其中男生还有个变声期阶段,会影响发音,等变完声可能有些曲子就没法唱了。如要分行当练习,得等她们长大一些,男生过了变声期,孩子们对秦腔有了一定程度的喜爱与基础,再根据个人情况分行当,现阶段主要还是练习基本功。”

四、工作室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材的缺失

笔者在与工作室几位老师的交谈中得知,目前学生学习的作品都是偏简单的折子戏。“这些折子戏唱词都不是特别多,适合刚接触秦腔的小孩子。”靖老师说道。她会提前在网上找合适的音频及视频,比如《十五贯》《虎口缘》《表花》《花木兰》选段等,然后找到相对应的乐谱,从中把唱词单独编辑出来,再发送到学习群里,让学生了解。由于工作室刚成立不久,处于摸索学习阶段,还没有具体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案及教材,导致很多没有学习过乐理的学生,不会识谱、唱谱、打节拍,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也没有固定音高的概念。每当新学一首作品时,他们只能通过老师的面授或听音乐练习,对旋律的进行、停顿、延长的体悟全靠自身的感觉。

笔者曾在课间休息时与学生交流,问他们感觉学唱曲儿难不难呀,他们中有摇头的,也有不少点头的。“我跟着音乐多哼几遍就会唱了,太简单了。”其中一位小朋友特别自信地说,“就是有时候感觉自己气息不够长,没办法跟着音乐一直唱下去。”听完她说的话后,另一位孩子也说道:“我感觉背唱词有点难,后面还得加动作,就总会忘记。”……一时间孩子们都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有的学生表示会有不跟音乐伴奏就无法清唱,找不到调的情况。

以上问题如长期发展下去,孩子们没有相关学习资料,音乐理论基础会愈发薄弱;学生长时间不去巩固已学会的戏曲作品,随着肌肉记忆减退,很有可能会出现遗忘唱词、节拍、节奏、旋律或跑调等现象。

(二)出勤率与家长的重视度

笔者发现每周上课都会有学生请假,家长请假的理由大多为孩子另有补习班要上或其他原因,这导致孩子的学习进度无法做到完全统一。甚至有些家长认为秦腔课的时间和孩子其他课的时间冲突,要求老师安排从小班换到大班,或者调整时间。如果学生年龄差不多或接受能力较强,是可以考虑换班的,但如果条件不允许,这就让老师和学生很为难。家长们又是矛盾的个体,本来一周要上两节课,家长就安排孩子只来一次。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上六年级后就隔三差五地来上课,甚至到最后没时间学习就不来了。

再者,每当孩子在学唱作品之前,老师会先让学生在家熟悉旋律曲调,有些家长可能会忙得忘记让孩子在手机或iPad 上听作品,或者听一两遍就结束了,根本起不了多大的学习作用。同时,现在的孩子普遍都爱玩,老是忘事,只能在课堂上一遍一遍反复听,再由老师现场一句一句教,学生通过观察老师口腔发音、节奏、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模仿着学习,进度相对缓慢。

对于这些问题,老师有太多的无奈。工作室本身就是公益教学,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欢迎任何一位喜欢秦腔的孩子,但也不会挽留因为文化课学习紧张要离开的学生。因此教室里经常会出现两波学生,其中一波是经常请假、学习进度缓慢的孩子,他们就一直落在后面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得抽空单独教他们,并鼓励他们抓紧学习,早日能跟上大部队。

注释:

①《花木兰》选段唱词。

②访谈对象:李文忠;访谈时间:2020 年7 月26 日11点45 分;访谈地点:袁丫丫戏曲传承工作室。

猜你喜欢

丫丫天水市秦腔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