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惊颤到静默:以《中国好声音》为例探讨综N代节目的困境与破局

2021-11-14

声屏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综艺卫视

“综N代”一词是随着季播综艺的产生出现的词汇,是指电视台或视频网站等节目制作商把市场反响较好的名牌节目进行再次开发的综艺节目。综N代节目往往首季播出收视效果良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过积累了可观的美誉度和竞争力,成为各大卫视头部资源,具有强劲的招商吸引力,实现社会影响力和经济价值的双丰收。随着网络综艺节目的崛起和观众审美疲劳等问题的出现,一些综N代节目市场竞争不足,表现疲软呈现颓势。

浙江卫视联合灿星制作推出励志专业音乐评论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自2012年7月播出至今,迭代历经九年。节目凭借引进海外成熟节目版权、新颖的节目形式迅速走俏荧屏,获得业内专家、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在节目刚刚播出五期,就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点名表扬,获评2012年广播电视创新创优栏目。随后的几年内,《中国好声音》始终占据浙江卫视重要的播出资源位置,经历版权争端、改名风波、重金更换导师、网络综艺节目的挤压,迄今播出九季的《中国好声音》已没有当初令人惊颤的观看体验,曾经创造全国综艺节目收视奇迹的,而在新一季播出时,单期节目收视跌平均在2%左右,其收视表现、网络热度、造星能力不断下滑。本文拟以《中国好声音》为分析文本,探究综N代节目不断走衰的原因及破局手段。

《中国好声音》的困局

《中国好声音》从2012年播出至今已经走过九年,是综N代电视节目的典型代表。反思其所经历的引进版权、版权之争、原创突围等阶段,反映出综N代节目强劲的生命力,持续走低的收视率也折射出电视综艺节目面对的严峻情势,不仅有来自电视同行的竞争,网络综艺节目的盛行也是其劲敌。

历年表现:高开低走,临近冰点。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各大卫视措手不及,哀声四起。次年夏天《中国好声音》的播出口碑爆棚,总决赛收视率高达6.101%,引来业内专家、媒体同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碾压当时正在播出的综艺节目,无疑给当时呈现颓势的综艺节目市场注射了一剂强心针,综艺节目的成功范式。然而九年之后,《中国好声音2020》播出时也不再能引爆市场,收视表现不佳,在各类综艺节目中显得颇为静默,更别提网络热搜,难得再见昔日辉煌。

版权之争,收视急转直下。2015年因版权费问题,版权方与灿星双方终止合作。2016年,荷兰Talpa公司将节目版权卖给了唐德影视,而中文名《中国好声音》的所属权归浙江卫视所有。接下来的两年,围绕名字归属问题,Talpa公司、浙江卫视、灿星制作、唐德影视展开官司。当年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好声音》易名《中国新歌声》,以原创形式继续播出,更换Logo、转椅等具有标志性的道具符号,采用“冲浪+推杆”的形式选拔学员。

赛制设置方面也有意区别《中国好声音》,盲选阶段无上限选人,意味着抢得学员最多的导师在后续赛程上占有一定的主动权,导师排兵布阵更有针对性。2017年播出的第二季《中国新歌声》丰富了原创元素,循环大逃杀环节让更多类型的音乐元素在一起碰撞,考验导师的布局能力,也增强了戏剧冲突。盲选阶段强化仪式感,由导师亲自设计自己战队的战旗,形象鲜明,强化对抗心理。尽管有意摆脱《中国好声音》的模式,做出具有创新元素的新的音乐类节目,但是收视表现并不尽人意。第一季《中国新歌声》(除中秋、国庆演唱会)CSM52城市网收视率最低一期2.238%,第二季最低单期收视跌至1.438%。导致收视表现不佳的原因,绝非指向更名,细耕垂直领域的其他音乐类节目悄然走红,受众分流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旧名回归,收视率渐行渐远。经过两年的版权纠纷,几方达成和解,《中国新歌声》复名《中国好声音》,但是收视表现却持续走低,《中国好声音2018》CSM52城市网单期最低收视跌至1.068%,2019年单期节目(除国庆中秋演唱会)收视率跌至1.258%。2020年略有上扬,业已播出的节目收视率锁定在2%左右。不过横向比较来看,《中国好声音2020》稳坐同时段收视第一,这与选择周五播出,避开周六、周日激烈的综艺竞争无不关联。

同类竞争:细分领域,精致出圈。继2012年《中国好声音》播出后,各家卫视、网络平台纷纷布局和音乐类相关的综艺节目,为了避免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及同质化竞争,音乐类综艺节目探向更加小众的垂直领域、更加精美的舞台设计、更有话题度的参与主体等方向发展,《中国好声音》江湖地位被不断拆解。

炮制热门话题,网络热搜白热化。新媒体的崛起,重塑观众收视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传统媒体的收视率和开机率。一旦电视节目本身具备社交属性,网络热度可以反哺节目,有效形成二次传播,让观众回归电视,再度提升节目收视率。自媒体时代,人人皆媒体。用户在微博、抖音、B站、知乎等社交平台发布节目精彩片段或针对节目进行讨论,转发、评论、点赞蓄积到峰值即可触发话题热度,引起网络舆论。芒果TV《成风破浪的姐姐》30位年龄在30岁以上的女星逆龄成团,每一期节目播出后,女明星的惊艳表现和惊人语录都会都迅速冲刺热榜。上线两天,微博“乘风破浪的姐姐”话题阅读量超2亿次,全季节目共有微博热搜近400个,超高的人气话题榜扩大目标收视人群,一定程度提升节目影响力和收视率。有专业数据机构统计了2017年5月9日到2020年6月24日期间,综艺节目在微博热搜次数,《青春有你2》凭借380小时40分钟摘得榜首,除此之外,《中国有嘻哈》《声入人心》均榜上有名。反观这些数据,微博热榜成为节目是否火爆的衡量标准之一,激不起话题的综艺节目也渐渐边缘化,容易淡出网友视线。

《中国好声音》的破局

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综艺节目,为了能在赛道上突出重围争得一席之地,集中精力寻找突破点,也给综N代节目以启示,固守旧制只会变得被动。观众收视时间为固定值,难有一家独大的局面,如何破解困局需要的不仅仅是调整赛制、改变导师阵容这么简单,更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胆略。

《奇葩说》口碑下滑、《歌手》停播、《奔跑吧兄弟》网络播放量萎缩,数据和现实证明综N代节目呈现疲软态势是一个普遍现象,观众审美耐受性不断降低。综N代节目往往体量大、品牌知名度高,需要审时度势、勇于认清环境、转变节目生产模式,稳定主流媒体意识的同时深耕产业链路,寻求新的突破点。

内容创新是不可回避的话题,勇于跳脱模式,打造新的模式路径。《上新了,故宫》是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第二季拓宽了故事题材范围、融入民族文化脉络。借助3D建模、虚拟拍摄、实景还原等技术手段,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共振交融。《向往的生活》第一季和第二季都是以慢综艺为主要的表现形式,第三季改版成为职场综艺,强化竞争冲突,与前两季的主打的慢生活理念截然不同。创新就不能怕伤筋动骨,观众一眼就能明辨是否是换汤不换药。找准节目定位给节目,细分节目内核,在大众传播语境中选取小众,进行创新性内容发酵以及深耕有言论价值的综艺节目。

观众与节目的连接顺畅,也会激活自媒体舆论场。自媒体时代打破了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受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精准锁定观众圈层、强化与观众共情能力,观众成为节目制作的环节一部分,叠加参与者身份,在社交平台产生良性互动。与观众共情不等于一味地迎合观众诉求,电视创作主体仍然要平衡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的关系。

电视综艺从诞生起就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综N代面临的困惑也只是发展中的一个阶段。综艺节目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载体,更需要有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引领风尚的审美能力以及涤荡心灵的教育功能。融媒体环境下,综N代节目面临的困局中蕴含了新的发展机遇,细分领域以内容为王、有效利用自媒体舆论场,敢于突破既定模式,大刀阔斧的破局重塑之后,或将迎来又一个电视综艺发展波峰期。

猜你喜欢

中国好声音综艺卫视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