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应用与反思

2021-11-14

声屏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稿件机器人信息

机器人写作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模式,对新闻生产者、新闻传播过程乃至传媒业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试以机器人写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新闻生产原理及其带来的相关积极影响和困境局限,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机器人写作的新闻实践及本质探寻

从国内来说,在2015年9月,腾讯财经即已推出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主要应用于财经新闻的写作。2015年11月,新华社也推出了新闻写作机器人“快笔小新”,其在新闻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主要进行体育新闻、财经新闻的中英文稿件写作。在此之后,各大媒体相继推出自己的“写稿机器人”,如第一财经“DT稿王”、《南方都市报》“小南”、今日头条“张小明”、封面新闻“小封”等。而国外对于写作机器人的开发时间更为提前。2006年,美国汤姆森公司就开始运用机器人记者撰写经济和金融新闻。2010年,美国Narrative Science公司开发出新闻写作软件Quill,推出即受到《福布斯》杂志等知名企业的青睐。2014年7月,美联社开始使用Wordsmith平台进行财报报道的自动编写。综观国内外写作机器人的新闻实践,多集中在财经、体育、地质气象等新闻报道领域。

所谓“写稿机器人”,实际上是一种拟人化的说法,其本质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算法的自动编写新闻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运作模式是通过采集大量题材和数据,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再运用算法对输入或搜集的数据进行自动化加工处理,找到题材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建立模型,进而自动生成完整的新闻报道。

从操作写作机器人的代码程序,可以大致推断出新闻生产的流程。首先,写作机器人需要输入的海量题材和数据,并建立起庞大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读取相关报道所需素材,依据新闻要素和相关事实进行搜索抓取。其次,写作机器人对所抓取的关键信息进行算法处理和分析,找到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确定新闻报道写作的角度和方向。最后,写作机器人在系统中自动选取写作模板,将之前筛选组合出的素材信息嵌入模板,自动生成新闻报道文本。

机器人写作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积极作用。与传统的新闻生产传播模式相比,相对于人工采写新闻,写作机器人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一是速度快,效率高。所谓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生命力首先体现在时间上,以客观事实为基准,谁在时间和速度上优先,谁就能在新闻速率上获胜。与传统人工写稿相比,机器人有强大的数据库内存,甚至能直接在网络上读取相关资料,极大地节省了素材准备的时间,而人工采写稿件,还得经过大量的资料准备、组织结构和手动输入的时间,而这个过程,写作机器人的准备过程是以秒为计算单位的,其完成整篇稿件的采写到发布都只需要几分钟时间,表现出远超出人工的数据整合能力和新闻生成的高效率。比如2014年3月,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的机器人记者Quakebot,在洛杉矶地震发生后仅3分钟,就写出相关消息并进行发布;Wordsmith平台可为300余家企业自动生成季度财报;中国地震台网的写稿机器人在九寨沟地震发生后7秒内就完成了相关消息的编发;第一财经“DT稿王”一分钟可写出1680字。这样的速度和效率,远非人力所能达到。

二是准确度高,差错率低。综观写作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领域,多为财经、体育、重大灾情报道等。在这些报道领域,涉及大量股市、房产、赛事、灾情等数据,庞大而繁杂,但对这些方面的报道首要的标准就是精确,仅靠人工梳理这些海量而繁杂的数据,不仅要耗费大量时间,而且非常容易出错,而写作机器人在处理这些数据时则是自动读取即时生成,的确能做到报道精准。

三是节省了人力成本。写作机器人一旦投入使用,只要程序不出问题,就可以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工作,特别能“吃苦耐劳”,这是人工记者完全无法做到的。比如美联社从2014年7月开始应用Wordsmith平台采写稿件,平均每个月能写3000篇稿件,据研发该平台的Automated Insights公司称,如果需要该平台系统可以每秒写2000篇报道。与此同时,写作机器人还在信息筛选、稿件审核、图文视频处理、新闻推送等编辑工作上表现突出。换句话说,写作机器人在极大简化了新闻生产及传播的流程,省却人工采写编发的很多中间环节,直接一步到位,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

困境局限。虽然科技进步为人类带来了更多便捷,但每样新事物在出现时都必然伴随争议和反对,写作机器人也是一样。因为从现阶段来说,写作机器人正在逐步推广,其功能也愈加强大,还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人的创造性活动,势必会带来一些伦理争议和风险。就目前来说,业界对写作机器人带来的伦理思考主要体现以下在两个方面:一、机器人写作缺乏情感化描述。从机器新闻写作自身来看,其所存在的伦理问题的争论焦点主要在于其报道缺乏人文情怀方面。国内外各大媒体争相使用写作机器人来进行新闻报道的采写和推送,取代传统的人工报道,却也相应的缺失了人文情怀的表达。2015年5月,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最快写手斯科特与Wordsmith进行了一项写稿比赛,并在网络上对文章质量进行匿名投票,最终虽然Wordsmith在速度上较大幅度提前,但投票结果显示斯科特文章票数几乎10倍于Wordsmith。因为斯科特的表述里加入了人性化表述,而Wordsmith的文章全部使用理性化表达,完全没有情感化描述,难以打动人心。

二、人的主体性的削弱。因为机器人写作基于庞大的网络数据库,但现阶段的网络信息环境复杂,信息真假难辨,写作机器人在写作时只是抓取新闻报道需要的大量素材,却无法像人一样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既无法知道所读取数据的真假,也无法知道所使用的素材是否侵犯了版权。就如同美联社编辑对机器人写作伦理提出的思考:机器人分析的数据准确率多少?他们有权利使用这些数据吗?这些,机器人自然无从知晓。

同时,在写作机器人对信息无差别抓取的境况下,个人隐私等信息安全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写作机器人在抓取数据时并不会像人一样进行道德权衡和判断,不知道哪些数据能用哪些数据不能用,也不知道自己生成的报道是否对报道对象造成不好的影响。

机器新闻写作的应对策略

新技术是以提高生产力、为人类提供便利为目的的,伴随争议是必然,但反对大可不必。一则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不可逆,二则因为科技进步的红利人类必将共享。因此,对于新事物的出现,人们应持有的态度是开放、拥抱,并解决伴随出现的问题。

语法积累:加强语义模仿。写作模板的限制是机器人缺乏可读性和人情味的根本原因。在未来的模板设计中更应该注重机器人写作的语法积累,增加不同的语言表达风格,实现机器人写作从生硬的逻辑推算到生动的语义模仿,培养机器人“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能力,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机器人新闻作品的内容深度。

技术升级:确保信息真实。机器人新闻写作是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产物,未来机器人新闻写作应在算法升级等技术方面进行改善。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变革,建立信息筛选机制,对网络环境进行净化,对网络信息进行源头管控。写作机器人所遵循的仅是固定的代码程序,是无法像人一样进行感情和道德的判断,因此在海量网络信息抓取素材时,是无法识别信息真假并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的。这就需要人脑智能走在前面,通过信息技术的进一步革新,结合相关网络管理机制,从源头上对网络信息加强控制和筛选,以确保写作机器人所抓取的信息是真实可用的。

人机合作:实现互帮互助。从人本身的角度来看,写作机器人的出现倒逼新闻从业人员改变思维方式,不断促进自身素质。不管写作机器人如何对记者、编辑的工作产生冲击,都只是针对那些常规性、程序化的环节,主要还是体现在稿件的写作编发上,而那些个性化的、需要较高智力因素参与的环节,机器人仍然无法胜任和取代。对于当今时代的记者来说,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新闻传播领域,应积极发挥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工具性而不是一味的排斥。

结语

从长远来看,机器人新闻写作在媒体的应用将会推动整个传媒行业的发展与革新,但在当前技术不成熟的阶段,机器人新闻写作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重构新闻业来说,机器人新闻写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拥抱新事物。对于新闻业来说,写作机器人应是帮手,而非对手。

猜你喜欢

稿件机器人信息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订阅信息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展会信息
特约稿件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