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舞蹈形体团体训练教学实践研究
2021-11-14尹子燕
尹子燕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 承德 067000)
现今,高校针对学生展开的舞蹈形体训练教学活动越来越丰富,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系统的实践。针对学生展开的舞蹈形体训练,目前高校主要使用的教材是《大学生礼仪与形体训练》《舞蹈形体训练》《形体基本功手册》等。教师根据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职业能力,学校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进行了教材内容的优化,并在舞蹈形体训练中根据自身的授课特征,编配了符合本校教学目标的形体课程训练。舞蹈形体训练涉及到了基础理论和教学实践两方面,对高校大学生的仪表、举止等起到了积极的美化作用。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职业形象美的重视,而且也启发了学生对体形美的感受,使学生更加重视自身的形体塑造。高校学生舞蹈形体团体训练能够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形体训练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互相协作之中塑造形体。结合具体的形体训练开展实践,笔者从波浪队形训练、队形变换训练、道具队形训练等三个方面,对高校针对学生展开的团体训练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突出高校团体舞蹈形体训练对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作用。
一、波浪队形训练
波浪队形是一种别出心裁的舞蹈形体课集体训练方式,增添了形体团体训练的趣味性。波浪队形训练是指在学生进行集体形体训练时,学生根据要求排成一列,以不同姿势开始依次匀速做相同的肢体动作,或者以相同舞蹈姿势依次在不同时间开始匀速做相同的肢体动作,使整个队列呈现出类似波浪状的动态,以及富有鲜明节律的动感效果。对于高校学生舞蹈形体团体训练教学活动来说,波浪队形是一种简单易行且效率较高的集体教学与训练方法。首先,采取波浪队可以把参与舞蹈形体集体课的学生们聚合成为一个真正的训练集体,使他们之间产生多样化的互动,形成协作式伙伴关系;其次,波浪队形能够产生充满动感和节奏感的视觉效果,可以为舞蹈形体课训练平添一份动态的美感。如果学生对于单纯示范——模拟的舞蹈形体课教学、训练流程感到枯燥乏味的话,那么这种富有节律美感的波浪式集体队形就足以激发其学习兴趣。下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波浪队形:
比如,“依次起落浪”。舞蹈表演者排成一行,以相同的姿势依次从蹲姿起立或从站姿蹲下,即可造成依次起落的波浪形动感效果。这种“依次起落浪”的队形训练,实际上是对大学生姿态中站姿、蹲姿训练的一种动态拓展形式。如果说单纯的站姿、蹲姿训练是独立的、相对静态的训练方式。那么“依次起落浪”的队形训练加入了基本姿态的转换,从而实现了与上述相对静态的基本姿态训练的有机联动。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也更容易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来协调各自身体的平衡机能,从而化难为易,易于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再如,“交叉勾手浪”。这种波浪队形的预备姿势是指所有队列成员都将双臂交叉抱于体前并相互拉手,然后上举盘屈的双臂至额头部位,然后从左到右再从右至左依次做蹲、起及上体屈伸的动作。学生在蹲、起过程中均需保持双臂盘屈置于额头部位。由“交叉勾手浪”的动作程序来看,这种波浪队形同样也是在蹲、站姿转换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机体平衡及协调。而且,在队列成员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中,也能帮助每位学生相对容易地掌握身体的平衡。由于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频繁地在站、蹲、坐这三种姿势之间切换,故而上述的“依次起落浪”和“交叉勾手浪”等波浪队形训练也是对学生身姿训练的一种良好的拓展方式。
二、队形变换训练
队形变换是将基本站姿和走姿进行整合的一种形体拓展训练方式,也是本人形体团体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队形变换训练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音乐节拍,在相互配合、协作的过程中一直保持训练的走姿来完成各种队形的变换。显然,队形变化较之单纯的走姿训练来说,更具有难度,同时也更能锻炼学生对于行走中身体姿势的控制与协调能力。比如,展开以下的队形变换训练:第一、第二两个八拍,学生双手叉腰以左脚起步做高抬腿的动作,排成两列纵队行走;第三个八拍,学生保持同样的走姿,将队形转换为十字交叉队形,并在第四个八拍原地踏步;第五个八拍,学生掌心向下伸展双臂并与相邻的伙伴搭肩,以十字交叉队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走变换队形,并在第五、六、七、八这四个八拍实现四次90度,共计360度的队列转向变换。第九、第十个八拍,十字队形中靠近两个斜排的学生,将右臂平屈置于胸前,左臂自然下垂置于体侧,高抬腿向前行走;十字队形中远离两个斜排的学生,将左臂平屈置于胸前,右臂自然下垂置于体侧,高抬腿向背离方向行走,两队最终走成背对背成45度角的两个倾斜平行队列。第十一个八拍,两个倾斜平行队列的学生继续高抬腿向其前走,每两人一组分化成分散队列形式。右侧分散队列的学生平举右臂置于体侧;左侧分散队列的学生平举左臂置于体侧。第十二个八拍,所有学生改为两手叉腰的姿势,随后,右侧分散队列的学生向右侧前踢腿,同时头向右转目视前方;左侧分散队列的学生向左侧前踢腿,同时头向左转目视前方。第十三个八拍,所有学生将头随上体转到上视角方向,前踢的左(右)腿收回并拢,双腿随上体同步转到上视角方向,两臂自然下垂置于体侧,队列转换动作结束。
三、道具队形训练
引入道具进一步拓展学生形体团体训练的效果,也是丰富、美化学生舞蹈形体训练的一项有效措施。在笔者所进行的舞蹈形体课教学实践中,也常借助道具来丰富学生团体队形变化。比如,在波浪队形基础上加入舞蹈用的彩扇道具形成“叶形浪”。“叶形浪”是在学生顺次蹲下、站起的过程中,同步放下或举起彩扇所形成的一种非常美观的舞蹈训练队形。又如,相对复杂但视觉效果更为出彩的“圆形浪”队形。“圆形浪”引入了花环道具。其方法是,由12名学生手持花环围成一个圆圈,选定四个关键人分别为1号、4号、7号和10号,分别站在圆圈队形中由圆的两条成90度角相交叉的直径所确定的四个顶点位置。每一位关键人带领两个非关键人的伙伴一起展开动作。预备姿势,1号全蹲,向前下方举花环道具;7号直立,向上方举花环道具;4号和10号半蹲,向前方举花环道具。1—4拍,1号及其所带领的伙伴逐渐由全蹲变为半蹲乃至直立;7号及其所带领的伙伴逐渐由直立变为半蹲乃至全蹲;4号及其所带领的伙伴逐渐由半蹲变直立再还原为半蹲;10号及其所带领的伙伴逐渐由半蹲变全蹲再还原为半蹲。5—8拍形成前低后高的斜面圆形浪队形,1号及其所带领的伙伴逐渐由直立变为半蹲再还原为全蹲;7号及其所带领的伙伴逐渐由全蹲变为半蹲再还原为直立;4号及其所带领的伙伴逐渐由半蹲变为全蹲再还原为半蹲;10号及其所带领的伙伴逐渐由半蹲变为直立再还原为半蹲。至此,队形又恢复到预备队形的形态。引入花环道具的圆形队形变换为形体课的训练带来了富有魅力的动态视觉效果,而且使得学生在相互配合中更为协调有序而又兴趣盎然地进行蹲姿、站姿之间的变换,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高校学生舞蹈形体课程实践环节之中,舞蹈形体课的授课教师也要有意识地通过舞蹈形体课对学生的仪表姿态做出正确的引导。在舞蹈形体训练中,笔者对学生的形体塑造进行了全面的探究,这些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实用的,也能够对他们的职业素养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的舞蹈形体课程,也是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形体特征进行展开,与他们的实际所需挂钩。但是,不难发现对于系统的舞蹈形体训练来说,这些课程内容的开展在精度和深度上还有很多的拓展空间。比如,有关舞蹈形体基本功训练方面的课程内容可以再次优化,对于学生的形体塑造可以进行更多的拓展,可以在舞蹈律动的节奏中塑造学生完美的形体。显然,对高校大学生舞蹈形体课程建设的实践性、实用性的探索,将是未来舞蹈教学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这种研究也将对高校学生职业形象的塑造产生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