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京剧艺术元素在民族声乐表演中的运用分析

2021-11-14刘粉仙

戏剧之家 2021年34期
关键词:丹田唱法演唱者

刘粉仙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民族声乐继承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特点,同时借鉴了西方美声唱法的理论和技巧,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民族声乐根据不同地域的方言产生了不同的语言唱法,但却体现了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审美情趣。为了进一步加强传统京剧艺术元素在民族声乐表演中的应用,首先要全面了解二者的相似之处。

一、京剧和民族声乐的表现方法与相同之处

(一)京剧唱腔

京剧唱腔主要分为西皮与二黄。西皮曲调以活泼、欢快的节奏为主,腔调铿锵有力,适合表达轻松、愉悦或坚定、愤慨的情绪。其主要技巧为西皮倒板,《四郎探母》《逍遥津》《空城计》都以西皮倒板作为开场。二黄的曲调不同于西皮,以沉稳、凝重的曲调为主,腔调凝练严肃,旋律起伏极大,从而更好地体现人物内心变化。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与西皮相比,略显低沉,声音较低且浑厚,《打龙棚》中的郑子明、《二虎山》的王英等角色都使用二黄唱腔。

(二)民族声乐演唱

民族声乐的演唱方言以藏语、蒙古语和鄂伦春语为主。藏语分舌儿音和喉音,发音部位在腹部深处,将单音节和双音节词进行详细划分,使其具有由高到低、由重到轻的特点,因此藏族的演唱韵律可以在欢乐、抒情与悲伤、悠扬的节奏中自由切换。蒙古语与鄂伦春语在演唱中,都以丹田气息为主,利用胸腔、鼻腔共鸣,实现上下滑动的唱法,其中蒙古族唱法较为粗犷、豪放,而鄂伦春族唱法较为甜美、宁静。

(三)两者相同之处

1.艺术风格类似

京剧与民族声乐都借助表演舞台向观众展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目的在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发扬民族精神、培养艺术内涵,使人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感受人物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激励自身。两者的艺术风格都来源于生活,受人民日常行为的影响,所以其表演中往往能流露出最自然、最真诚、最朴实的情感,使人感到亲切。

2.文化渊源相同

民族声乐产生于劳动人民的吆喝与呐喊,之后在原始的劳动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成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京剧起源于徽州,成熟于北京,最开始是为人民提供休闲娱乐的一种街头表演艺术。两者都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且都起源于民间艺术表演,通过舞台呈现出人民的日常生活,在发展初期都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

3.美学原理一致

京剧与民族声乐的美学原理都注重意境营造,通过表演生动地还原故事情景,借助环境抒发人物情感,最终形成高度统一的美感。除此之外,两者在表演时都着重体现地方特色和地方文化,意在传播中华之美,进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魅力,提高对京剧和民族声乐的兴趣。

4.唱法相同

两者的唱法均以自然演唱的方式为主,借助胸腔、头腔等共鸣方法,使演唱声音自然、浑厚、嘹亮且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在表演时讲究声情并茂,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绪变化。比如在京剧作品《五人义》和民族声乐作品《猎场》中,都使用了上述唱法。

二、传统京剧艺术元素在民族声乐表演中的运用

(一)吐字与发音

传统京剧艺术对于吐字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表演者必须熟练掌握吐字技巧和语气变化,进而体现人物张力,塑造人物形象,将情感与意境传递给观众。京剧表演的吐字部分主要体现为“念白”,这点和民族声乐很相似,民族声乐演唱者要求字正腔圆,歌词要尽可能准确传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演唱者可以借用京剧的吐字技巧加以练习,从而提高吐字准确性。

传统京剧的发音分为真嗓,又叫做大本嗓。演唱时气从丹田发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音,京剧中的丑行、老旦等在演唱时都会使用真嗓;假嗓,又名小嗓子,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进而使气流变细,发出音调较高的声音,这是小生普遍使用的唱法;吊嗓,是京剧表演者练习时的演唱方法,通过大声演唱,使声音更加嘹亮、浑厚,并同时掌握唱腔和伴奏,了解曲意;丹田音,演唱时保证肺部气息充足,小腹用力,从而使声音传送得更远、更响。上述列举的四种方法都是可以运用到民族声乐当中的。由于二者的唱法相似度较高,所以在发音技巧上都注重丹田用力,进而提高声音的响度,以吊嗓练习声乐发音,提高声音的广度,运用丹田发音,加强肺部气息锻炼,才能保证在最终演唱时能够自由地切换真假音,并且使发音更具有感染力。

(二)气息技巧

气息技巧在民族声乐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气息发声是指在演唱时将发声和呼吸有效结合,用充足、压缩的气息配合声带替代喉部肌肉挤压声带的力量来发声。为了更好地练习气息,大多数民族声乐表演者都会使用戏曲的丹田气进行练习,戏曲的丹田气即气息支点,通过口鼻同时吸气使胸腔完全打开,加大肺部供气,从而保证具有充足的气息发声。在呼气时,保证气息由横膈膜慢慢向外吐出,做到无声发音,提高肺活量。不仅如此,声乐表演者在演唱时还要具备极强的爆发力,能够高度还原人物的激昂情绪,因此在气息技巧上要做到快吸慢吐,进而使气息充足,能够在必要时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比如,在表演《前门情思大碗茶》时,其中一句歌词为“那灰色的年华”,演唱者在进行表演时,要具备极强的爆发力,能够将演唱推到高潮,表现人物巨大的不舍、怀念、无奈的情绪,在保证声音高亢的同时,不尖锐。这就需要民族声乐演唱者能够有极强的气息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戏曲丹田发力的练习,才能提高肺活量,进而提高演唱功力。

(三)表演技巧

舞台表演不仅要唱得好,还要演得好。京剧艺术可以说是最成功地将两者有机结合的表演方式之一。京剧的表现方法以唱、念、做、打为主,唱指唱歌,念指念白,做指舞蹈化动作,打指武打、翻腾的技术。将唱、念、做、打相互融合,即构成歌舞化的表演形式,配合各行当所刻画的脸谱,表演更生动、立体,所传达的人物情感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民族表演者在练习时要将京剧表演的“四功五法”熟练运用,加强身法锻炼,确保自身的表演能够更好地将作品的意境体现出来,融合富有特色的民族唱法,大大提高民族声乐的艺术美。要将演、唱二者演出比例进行合理划分,重在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提高表演质量。

(四)表演风格

京剧和民族声乐的表演风格,都以国风为主,在体现地方习俗文化的同时,还能体现人物的独特思想。京剧的表演风格千变万化,既可以粗犷豪放,又可以细腻柔和,这是因为京剧的流派众多,各个流派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富有个人特色的表演风格。民族声乐可以将各个京剧流派的表演风格进一步融合在表演中,根据各个民族不同的风土人情,进一步丰富表演形式。我国著名歌唱家董振厚老师在表演民族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时便引用了京剧的表演风格,在演唱中加入京剧唱腔的腔调,丰富表演形式,将观众带入情境中,使其深入体会演唱者所要传递的人物情感。

(五)唱腔技巧

传统京剧讲究声音的美化和润色,使其富有地方特色,进而提升京剧艺术的魅力和辨识度。民族声乐可在此基础上,加入地域方言,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民族唱腔。比如在演唱作品《鼓浪屿之波》时,演唱者可以适当加入京剧唱腔,提高作品的韵味,在演唱“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美丽的基隆港”时要提高“我”字的音调,再进行归韵处理,在唱“快”字时,闭合鼻腔,加强装饰音的转换,营造美丽的基隆港美景,从而体现情境美。

(六)咬字行腔

京剧中的咬字行腔是其最为重要的基础技巧,因为京剧在表演过程中不光演唱歌曲,同样要通过口述、动作等方法将故事内容传递给观众,因此,保证字正腔圆才能更好地帮助观众了解故事内容。咬字要做到字头分清、字腹不变形、字尾收好、声调准确,这四点恰恰也是民族声乐最重要的四点咬字技巧。民族声乐表演者要做到精准发音、咬字清晰,不让观众产生晦涩、不解的情绪。演唱者通过优美的旋律和音色,让听众感受声乐的美感与悠扬,在练习时要注重台词的音准,把握声母、韵母的发音准则,在保证音准到位的同时,又不缺失表演的美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京剧和民族声乐存在艺术风格类似、文化渊源相同、美学原理一致、唱法相同等共同点,通过运用京剧吐字与发音、气息技巧、表演技巧、表演风格、唱腔技巧、咬字行腔等,可以加强两者的联系,促进京剧和民族声乐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丹田唱法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一)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