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思维导图,助力项目化学习课堂教学
2021-11-13龚春美
龚春美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其在项目化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创新思维、问题分析等能力。文章活用思维导图的关键词等核心要素,以“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为例,从厘清教材内容、激活创作思维、解析作品细节、建构知识脉络四个方面,阐述了思维导图在项目化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项目化学习;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3-0013-03
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有助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使用这种模式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借助其他一些工具或方法来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实践探究、思维延展。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工具、思考工具,它的核心要素有关键词、放射性结构、图像、颜色等。思维导图的“一线一词”原则可以帮助大脑激活创新思维和想象力,“重要内容处添加插图”原则用于强调重点,以强化对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思维导图的结构形态为树状结构和网状脉络结构:树状结构的内容关系有“分类关系”“联想关系”和“因果关系”;网状脉络结构的内容有“重复性”或“关联性”的特点,即不同分支内容之间有重复或相互联系。理解并掌握这些,对进行项目化学习活动中的知识整理、问题解决、创新设计、归纳总结等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促进学生阅读、创新思维、问题分析等能力的提升。
如何活用思维导图,助力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化学习课堂教学?下面以苏科版信息技术八年级第一章“动画设计与制作”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实践。
一、勾勒知识框架,厘清教材内容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项目化学习课堂的知识准备阶段,阅读和理解教材是项目化学习活动开始的前提。学生首先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阅讀,从教材中习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可以对教材的目录、整章节或整课时内容进行梳理,了解内容整体框架和细节知识,了解章节脉络和内容要点,清楚自己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哪些,哪些内容需要重点学习。
以“动画设计与制作”的第一节为例,笔者选用XMind软件,以思维导图的“一线一词”原则引导学生整理教材内容。首先,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通过关键词提取的方法进行内容梳理,整理知识框架内容,形成如图1所示的思维导图。
接着,在如图1所示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运用思维导图的分类阶层“离中心主题越近越抽象,其地位越重要,越远越具体,也越不重要”的规则,根据同一主干不同支干之间“并列、递进”等放射性结构的逻辑关系,重新调整关键词上下级关系,取舍关键词,得出如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调整后的思维导图能更精准地呈现教材编写者所要表达的意图,知识点清晰,前后关系紧密。
对比这两张思维导图,我们可以看到几个细节的不同之处,比如:“形成”的下一级分支为“定义”和“原理”两个对称的关键词,第二张图将“原理”的位置进行了调整,表示重点在于原理知识的学习,为了理解“原理”,采用探究学习的方式,而不是为了探究学习的活动才去弄明白“原理”。这样一个前后关系的位置调整,会让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为了弄明白动画的原理,除了思维导图中的那张图片的探究活动外,还可以有其他更多探究活动内容,为充分挖掘其他素材来补充和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了思考空间。学生通过调整思维导图的内容,再次理解教材内容,准确把握学习内容的重点,从而提升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二、拆解范例关键词,激活创作思维
在项目化学习课堂,根据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制作的富有个性化创意的作品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优异、项目成果优良的依据。个性化作品的创作需要学生有独特的设计思路和创作意图,这些设计思路和创作意图怎么来?学生如何才能设计并制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思维导图的一根线条上只写一个关键词,其作用是给大脑留下更多思考空间,激活创作思维、激发设计灵感,促使学生通过熟练的技术技巧把想法变成可见的画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创编动画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建构动画的故事画面和场景内容。如在教学“吃糖葫芦”的动画时,选取“糖葫芦”为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谁在吃?吃了多少个?有哪些颜色的糖葫芦?有哪些形状的糖葫芦?……”一连串不同角度的发问,让学生找到了创作灵感,丰富而多彩的动画作品应运而生。
再如,学习 “动画补间动画”知识点时,笔者试图让学生回答“动画补间动画”可以应用在哪些场景,并试着为“飞机移动”动画增加元件,构思一个画面丰富的动画作品。在不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很难一下子构思出丰富的画面。这时,可拆分“飞机移动”为“飞机”和“移动”两个关键词,以“移动”关键词来激活学生思维,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对象有“移动”动作行为?学生马上想到小鸟、蝴蝶、汽车……再让学生通过与思维导图有关的画面联想法来联想:哪里的小鸟?什么样的小鸟?除了小鸟外,周围还有哪些景物?围绕“移动”“小鸟”,进行有路径、有指向的思考,不断延伸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构思出一个有丰富画面感的动画场景,创编出生动而个性化的主题故事,从而实现学生人人会创编有趣的动画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进行创作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选取概念要素,解析作品细节
任何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然后再不断巩固练习。而模仿前需要读懂范例,学会选取概念要素去解析范例作品,抽茧剥丝解读作品细节,逐层理解作品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范例作品。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选取概念要素去解析作品细节,进而让学生能独立解析范例作品,为模仿学习打好基础?
思维导图以从中心向四周360°发散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扩大视野宽度,多角度解析作品。在作品制作课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选取范例作品的组成、特点、涉及的技术技巧等维度作为概念要素,去解析作品。例如在教学“动画设计与制作”时,可通过如图3的思维导图对主题作品龟兔赛跑动画进行解析。
笔者用思维导图呈现“背景、元件、对象、图层、故事情节、动画效果”等主干内容,引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逐一去分析范例作品,通过针对这些主干填写下一分支内容,对范例抽丝剥茧,从不同角度分离各个细枝末节,真正读懂范例的组成、特点等。通过层层解读范例作品,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动画故事的形成过程、设计方法和来源、运用的技术技巧,理解一个优秀动画作品制作人的辛苦付出。同时,也能让学生从动画设计与制作的门外汉转为门里人,提升分析能力和作品鉴赏力。
四、回顾学习要点,建构知识脉络
项目化学习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完整的一节课有导入与总结,完整的章节教学有相应的总结与评价。课堂各教学环节的知识是零碎的、片段式的,需要及时回顾、总结、梳理,整合已有知识,建构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讓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一节课即45分钟或几节课的学习,学到什么?学到的知识技能可以用在哪些学习和生活场景中?这些知识技能有什么帮助作用?学习之后可以进一步学什么和做什么?有什么启示和感悟?
树状结构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呈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教师可以应用如图4所示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及时加以回顾总结。思维导图的线线相连和关键词,更容易让学生记住所学的知识内容。
思维导图除了用于知识内容的回顾,还可以用于知识学习后的思考。例如让学生通过如图5所示的思维导图,围绕主题“学习感言”,分别从“学到”“帮助”“进一步”三个方面,边思考边绘制下一级分支内容,以此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时内容或章节内容,内化所学,理解学习后对自己有哪些帮助、可以学到什么程度、学完后会实现哪些作品的创作、还可以在哪些地方运用这些技术技巧、进一步的学习计划有哪些等。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力,让学习真正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落实项目化学习的真实课堂。
根据项目化学习课堂的教学需要,教师应灵活应用思维导图工具,巧用思维导图的关键词等要素,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创新思维、问题分析等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思维导图是否适用于每个章节每节课?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习能力提升的帮助作用有多大?这些都有待大家不断实践与体验。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易新.思维导图应用宝典[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5.
[2] 博赞.思维导图[M].卜煜婷,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
[3]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初中信息技术[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周侯辰)